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成军 《食品科学》1994,15(1):75-75
浓缩辣椒酱的生产工艺赵成军新疆博湖辣椒制品厂841400辣椒为大众化蔬菜,在我国广泛种植。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辣椒制品日益丰富;为了保持鲜辣椒的原有风味、特色,我们反复研制,开发了浓缩辣椒酱,它具有新鲜辣椒的香气、风味和色泽;每100克产品含维生素C...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丰富的辣椒资源,是世界上辣椒酱生产和消费大国,辣椒酱产品正向多元化发展。辣椒酱作为国内最常用的调味品,味道鲜美,色泽鲜红,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辣椒素等物质,具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驱寒治病等功效。辣椒酱行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国际市场中有广阔的前景。文章概述了辣椒酱目前的研究开发现状、行业生产销售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基本的解决思路,介绍了辣椒酱产品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研究现状、市场分布及行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韩式辣椒酱和我国北方辣椒酱生产工艺的对比研究和探讨,生产出口味香甜的辣椒酱。同时对韩式辣椒酱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新疆机采棉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疆推广机采棉的现状,提出了机采棉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分析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机采棉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辣椒酱口味的需求,以辣椒酱为研究对象,对辣椒酱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值在特定时间和温度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期找到最适宜的发酵温度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辣椒酱制作过程中,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5℃,适宜的发酵天数为3d。在制作辣椒酱料的过程中,辣椒酱发酵温度需要控制在33~40℃,适宜的发酵天数为20d。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疆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疆的纺织服装产品发展甚好,但同时新疆的纺织产业也面临新的考验,可见对该背景下新疆纺织产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研究极为重要.纺织服装业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且增加了就业人数,为新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纺织产业存在税收政策不完善、价格补贴不明确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政府应当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及扶持政策,同时应当落实到相关的纺织产业,给予实质性的税收优惠,提高新疆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凝聚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均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但唯有新疆的民族服饰,特别是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尤其是高档产品有发展余地。就新疆民族服饰产业而言,新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疆内实施民族服饰产业化,除能满足本区需要外,还可以利用本区区位优势,把产品出口到中亚和独联体各国,实现创汇。大力发展民族服饰产业,使之成为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中新的支柱产业,是新疆服装行业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咸丰地区10个辣椒酱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MG-RAST数据中下载当阳地区辣椒酱测序数据,进而对不同地区辣椒酱核心细菌类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咸丰地区辣椒酱中核心细菌类群主要由Lactobacillus,Bacillus,Leuconostoc,Pediococcus,Weissella,Pseudomonas,Halomonas和Corynebacterium构成。基于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咸丰和当阳地区辣椒酱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咸丰地区辣椒酱细菌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及丰度要显著偏高(p<0.05)。该研究对揭示辣椒酱细菌多样性和不同地区间差异的关联性可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葡萄酒产业链价值提升是国际国内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新疆葡萄酒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葡萄酒产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和环节,借助“微笑曲线”探讨当前葡萄酒产业链的战略环节所处位置和未来移动方向,葡萄酒产业链条组织共生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认为,一是新疆葡萄酒产业链需要结合产区的特色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二是新疆葡萄酒产业链价值提升需要由“微笑曲线”低价值的底端向价值较高的两端攀升;三是新疆葡萄酒未来的价值提升不仅要体现在价值结构转变方面,而是实现葡萄酒产业链整体增值。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21-228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新疆哈密(A)、伊犁(B)、昌吉(C)、阿克苏(D)和乌鲁木齐(E)地区自然发酵辣椒酱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在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共分类分出了1 562个细菌,396个真菌。链形植物属(Streptophyt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A、B、C和E地区样品中的优势细菌;链形植物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是D地区样品中的优势细菌。毕赤酵母属(Pichia)、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是A、B和C地区样品中的优势真菌,曲霉属(Aspergillus)是D和E地区的优势真菌。孢圆酵母(Torulaspora)是A地区样品中特有的真菌;粘帚霉属(Clonostachys)是C地区特有的真菌;链格孢属(Alternaria)是E地区特有的真菌。该研究揭示了新疆不同地区自然发酵辣椒酱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适合辣椒酱发酵微生物的筛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产酸快、发酵风味好的乳酸菌,以新疆传统酸马乳为筛选源,经亚硝酸盐降解试验初筛、接种辣 椒酱复筛,筛选出一株亚硝酸盐降解率达88.91%、发酵辣椒酱风味佳的乳酸菌C27。 总酸复筛试验显示,菌株C27可以明显缩短发酵 周期,发酵辣椒酱第8天,总酸含量达2.15 g/100 g。 菌株C2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耐酸及耐胆盐试验显示,菌株C27在pH 3.0及0.30%胆盐环境中能够生长,满足益生菌在肠胃定植的首要条件。因此菌株C27可以作为发酵辣椒酱专用发酵剂进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4种代表性的鱼酱酸为研究对象,以糟辣椒为对照,对基础营养成分、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鱼酱酸与糟辣椒的固形物、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游离氨基酸、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鱼酱酸中游离氨基酸高于糟辣椒,且绿之宝鱼酱酸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是糟辣椒的2.62倍,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0.30~0.51 g/100 g),表明鱼酱酸的鲜味比糟辣椒(0.18 g/100 g)更为浓郁。鱼酱酸中钙和磷高于糟辣椒,绿之宝鱼酱酸中钙含量最高(1927.27 mg/kg),是糟辣椒的10.58倍。鱼酱酸和糟辣椒中辣椒碱含量为8.84~15.64μg/g,且主要有机酸均为乳酸、柠檬酸和乙酸。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植物乳酸杆菌对传统辣椒酱产品的影响,对辣椒酱的pH值、总酸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辣椒酱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后,辣椒酱的pH值和总酸比对照组显著(p<0.01)降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的辣椒酱中残留的亚硝酸盐含量比对照组低15.36%,并且感官接受性好。因此,在辣椒酱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地区自然发酵的辣椒酱为材料,在厌氧条件下采用富集培养法、溶钙圈法对产酸乳酸菌进行初筛;通过测定菌株的产酸能力和NaCl耐受能力进行复筛;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耐盐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得到7株产酸乳酸菌,其中,3株产酸能力强、耐盐性能好,分别为菌株B、SS、T,均可耐受7%NaCl。菌株B、SS及T均被鉴定为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耐盐性乳酸菌的筛选对提高自然发酵辣椒酱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丁文  汪先丁  高鹏  杨虎  赵敏  孙群 《食品科学》2012,33(3):146-150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 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运用PCR-DGGE法分析贮藏终点辣椒酱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辣椒酱中微生物减少了90%以上,残留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贮藏期内微生物数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CR-DGGE检测发现贮藏终点辣椒酱中主要残留细菌为乳酸菌(Pediococcus sp.和Lactobacillus sp.)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因此,热处理可使辣椒酱中部分微生物致死、亚致死或转为“存活但非可培养”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但残留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乳酸菌可能导致辣椒酱的腐败。有效控制芽孢杆菌将是延长辣椒酱货架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辣椒酱和辣椒面中23种违禁工业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LIT-MS)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目标化合物在梯度洗脱程序下经RP-Amide色谱柱分离后,采用HPLC-LIT-MS进行二级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 辣椒酱和辣椒面基质中23种工业染料添加水平为0.3、0.6和1.2 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73.9%~133.3%和77.2% ~128.4%,检出限(LODs)为0.5~ 56.0 μg/kg,定量限(LOQs)为2.0~ 186.0 μg/kg.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辣椒酱和辣椒面中23种工业染料的痕量分析要求.对73份辣椒制品进行检测,两份样品检出罗丹明B、碱性橙和苏丹红Ⅳ.  相似文献   

17.
辣椒酱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草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肉辣椒酱是以干辣椒、淡水鱼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以干辣椒的添加量为25%,鱼丸的添加量为18%,鱼丸是以88%的草鱼肉糜加入玉米淀粉5%、盐3%、猪油4%制作而成。成品主料分明,色泽鲜艳,口感俱佳,是一款营养价值高的辣椒酱。  相似文献   

18.
以自然发酵的四川辣椒酱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演替规律。结果表明,辣椒酱自然发酵过程中在门的水平上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的数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逐渐增多,在发酵第15 d时相对丰度达到28.56%,成为丰度最高的菌门。在属的水平上主要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片球菌属(Pediococcus spp.)、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coccus spp.)等,其中优势菌属乳杆菌属在0~25 d含量较低,在发酵第30 d时,相对丰度达到68.24%。此外,在辣椒酱自然发酵过程中,检测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p.)等致病菌属,表明自然发酵辣椒酱存在微生物卫生食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