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隐喻研究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但传统的研究主要限于修辞学和文学/文论范围。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学界掀起的隐喻研究热潮使隐喻成为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对象。从众多理论和文献中筛选出隐喻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帮助隐喻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人们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备受语言学研究者关注。隐喻大量存在于语言之中,隐喻和语言密不可分。从隐喻的定义和特征出发,分析语言的隐喻本质,不同语言隐喻的共性和相对性;讨论我国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现状,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中国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韩礼德将原属于修辞学的隐喻运用于语言研究,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语言运用现象。本概括分析了语法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情态隐喻以及词汇隐喻的主要观点,认为语法隐喻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应把握其本质,更好的服务于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4.
成语中隐喻的翻译一向是成语翻译的难点。虽然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不是概念隐喻,但概念隐喻在深层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式。在1999年新版的概念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区分了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从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这个新角度出发研究成语中的隐喻翻译,能帮助译者从认知的高度对隐喻进行充分解读,从而做到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关注表面语言形式的转换的同时,还关注到了深层认知过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论语境对隐喻的影响——语境下的隐喻表达与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个同时具有语义和语用性质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介绍了隐喻和语境的基本概念,从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境对隐喻表达与理解的重要作用,尤其突出了文化语境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隐喻生成的基础,它包含了隐喻合理理解所需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隐喻和诗歌密不可分,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表现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述了何谓隐喻,其次对隐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最后详细归纳了隐喻研究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8.
杜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作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诗歌中 出现的隐喻进行归类,分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并阐述这些隐喻的认知特点,旨在实现对其作品更 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9.
以语篇隐喻作为讨论英语诗歌的一个切入点,分析了诗歌中的语篇线索。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指导下,对语篇隐喻进行了新的诠释:具有语篇特性、起衔接作用的隐喻,并将其视为扩展隐喻和语法隐喻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根据莱克夫和约翰逊对概念隐喻的分类,考察了<诗经>中概念隐喻的应用情况.本体隐喻在<诗经>中已被广泛使用,"人生即旅程"、"看听即理解和接受"等结构隐喻在<诗经>里也大量存在.因此认为概念隐喻在<诗经>时代即为人们进行概念化的重要方式,人类使用概念隐喻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被大量运用,情感隐喻在诗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隐喻具有文化性,受相关的文化模式的影响。理解情感隐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和文化,以李煜的词《清平乐》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以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改革为背景,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将隐喻教学应用于英语文化教学中,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等形式对认知隐喻理论在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文化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The thesis analyzes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at first and ilnds that metaphor has strong cog- nitive power and that metaphor cognitio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lso a kind of cognitive activity after discussing acquisition mechanism of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ow to apply metaphor cognition theory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especially vocabulary and cultur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4.
隐喻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思维。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沃土。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对隐喻的运用和理解有所差异,即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从隐喻本质分析的角度,探求其内在的寓意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指导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研究,发现隐喻具有多元价值,它们在英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隐喻的反思价值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隐喻的教学价值在于隐喻语言的阐释力和隐喻的认知功能,有助于英语文本理解和语言加工;隐喻的跨文化价值揭示了英汉语言与文化所蕴含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隐喻的人文价值在于其规避了生硬冰冷的说教,彰显英语教育中独特而丰富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现代隐喻认知理论把隐喻从单纯的修辞学范畴扩大为一种认知模式,它提出的“概念隐喻”、“基本范畴词汇”等概念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作出了有益的补充,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应用隐喻认知论来拓展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增强对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学习的兴趣,并有效扩充词汇量;同时,在运用该理论指导词汇教学时,还要关注“跨文化差异”和“认知语境”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隐喻翻译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而其翻译实践中,译者常遇到的难题是碰到富含特定文化背景内涵的隐喻时,应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本文尝试从各种观点中理顺思路,结合翻译实例分析,找出中英隐喻互译的原则,指导其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蕴涵丰富内涵的语言精华,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习语的研究也逐步从附属于语言外部的修辞功能向内嵌于人类思维的认知功能发展。La-koff提出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应该用语言之外的因素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这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英语习语中隐喻语义生成的幕后心理认知机制,认为从心理认知过程分析习语中的隐喻既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助于对英语习语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映。英、汉语中存在大量饮食隐喻,英汉饮食隐喻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存在差异。探讨英汉饮食隐喻存在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文化原因,对加深认识隐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情歌,以五谷杂粮作比喻,与家常吃食相交融,即表现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忠贞不喻,又反映了其爱情的质朴无华。它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