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验采用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在静态下抗玻璃液侵蚀的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和Na2O-CaO-SiO2普通玻璃对白泡石耐火材料的侵蚀情况,分析和探讨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对白泡石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2.
燃油横焰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燃油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温度场、流场分布,对重油燃烧合理组织、设计新熔窑、优化熔窑运行参数、达到玻璃生产优质高产低耗具有重要意义,以计算燃烧学和计算传热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燃油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燃烧过程三维数学模型,包括雾化油滴燃烧的轨道模型和气相流动与传热模型,在模型上研究了日产400t燃油浮衍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 ;研究了胸墙高度改变对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火焰高温区、温度最高处、双热点位置等与原设计温度制度吻合,降低胸墙高度会使温度有所提高,各小炉中心线截面靠近窑顶位置纵向回流出现较早,不利于火焰伸展,会影响窑顶使用寿命。该模型具有改变参数容易,不受环境影响,具有相当通用性,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软件对日熔化量为500 t的浮法熔窑中的玻璃液进行模拟,研究了玻璃液在熔窑中存在的湍流现象。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可能引起玻璃液湍流的因素,即玻璃液的温度梯度、原料熔化中物理化学反应带来的气泡、熔窑的辅助设施、日熔化量(投料速度)等因素的变化对液流湍流的影响。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玻璃液内部发生热量交换,产生自然对流,引起玻璃液流的变化;同时玻璃液中大量气泡在热点附近上升,带动周围玻璃液一起上升,玻璃液流运动剧烈,湍流加强;熔窑中冷却水包的存在,强制纵向搅拌了玻璃液,使玻璃液流具有了湍流的性质;当日熔化量(投料速度)变大时,熔窑底部玻璃液湍流强度变小,因此投料速度的变化也可以成为诱发玻璃液流产生湍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模拟计算了日熔化量600t的全氧燃烧型浮法玻璃熔窑液流流场,并模拟对比研究了具有多级池底台面的全氧燃烧型浮法玻璃熔窑和池底无台面的普通空气助燃型浮法玻璃熔窑,在玻璃液流表层、熔窑中心线处以及池底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差异。为研究全氧燃烧型浮法玻璃熔窑熔体流场稳定性,玻璃熔体气泡澄清,玻璃端面条纹和玻璃液4个主要环流等问题,提供数学依据和参考模型。并通过模拟研究提出了改善措施,使全氧燃烧型浮法玻璃窑炉实际生产中玻璃端面条纹紊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对全氧燃烧玻璃熔窑与空气燃烧熔窑进行了热工过程计算与比较,分析了全氧燃烧玻璃窑内烟气变化及其对传热的影响,证明了全氧燃烧在节能和减少污染方面显著的优点,并简述了全氧燃烧技术对玻璃工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玻璃熔窑保温前后各部位温度与其它参数实际测试的基础上,根据付立叶(Fourier)导热微分方程建立了熔窑散热量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进行计算;较全面定量地研究了玻璃熔窑采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减少窑体的向外散热,从而获得节约热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层鼓泡形成扩展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减少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层出现鼓泡现象,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鼓泡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扩展机理。基于薄板理论,研究了鼓泡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鼓泡挠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断裂力学中的能量原理,得到了鼓泡形成扩展过程中的能量关系,进而阐明了鼓泡形成扩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层鼓泡的形成扩展过程分为起裂、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3个阶段;鼓泡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挠度与鼓泡半径、铺装层厚度和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提出了以能量释放率为判定参数的扩展准则。  相似文献   

8.
以全氧燃烧熔窑为研究对象,借助于FLUENT软件对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数值模拟。对全氧燃烧条件下,燃烧器安装在3种不同高度时的熔窑火焰空间的温度场、气流场和碱蒸汽对窑炉碹顶的侵蚀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为燃烧器在全氧玻璃熔窑中的操作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对窑炉的设计和优化进行有效的指导。研究表明,燃烧器安装高度对熔窑火焰空间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不合适的安装位置会导致对玻璃液面的传热效率下降、碱蒸汽的挥发增强。燃烧器安装在0.3 m高度时,气流有冲刷玻璃液面的倾向,且气流平均速度较大;燃烧器安装在0.5 m高度时,火焰气流翘起,火焰空间底面附近的水蒸气的平均摩尔分数明显偏高,这些均易造成玻璃液面碱蒸气的挥发。燃烧器安装在0.4 m高度时,碱蒸汽的挥发率最小,但碹顶出现局部高温区,火焰传热效率不高。因此燃烧器的合理安装高度应该在0.3~0.4 m之间。  相似文献   

9.
依据玻璃熔窑上部结构环境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熔铸耐火材料的蚀损机理,研制低玻璃相、低渗出新型熔铸AZS材料,其显微结构、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的综合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材料适合在现代玻璃熔窑上部结构条件较苛刻的部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其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鼓泡塔和浆态鼓泡塔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如加成、羰基合成、煤的直接液化等。不过,由于放大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一直限制着这类反应的应用,经常的问题是小试的结果不能在放大的过程中实现。热量和质量的传递问题是放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热量和质量等传递问题正是引起放大问题的根源所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表在公开文献中有关高压下鼓泡塔和浆态鼓泡塔中热量和能量传递的研究结果并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钢包底吹氮、底吹氮-氩和底吹氩三种精炼工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钢中氮含量对钢的拉拔性能影响显著,钢的拉拔性能随钢中氮含量下降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FLUENT软件,对两座玻璃熔窑熔池玻璃液的三维温度场,进行数学模拟计算,并对数学模拟结果与实际熔池池底的侵蚀程度进行比较分析.模拟研究表明:窑炉规模和出料口位置,对熔池池底的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该结果与实际运行效果一致,且池底温度越高,侵蚀越大.因此,数学模拟法可优化玻璃熔窑设计并指导实际运行操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sys Fluent 19.2软件采用玻璃液面与火焰空间底部双向热耦合方式进行三维联合建模,对日拉引量为100 t/d的全氧燃烧浮法高铝玻璃熔窑的玻璃池窑与火焰空间进行数值工程仿真,考察入口预设配合料堆长度对耦合区温度连续性的影响,提出基于3D流场的澄清因子计算公式. 结果表明:在8次热耦合迭代后,温度和热流残差趋于稳定,玻璃液与火焰空间进行热交换部分的热流分布与火焰空间底面温度分布相对应,火焰空间温度场在玻璃液产生了不对称的横向对流;预设6.6 m料堆长度的温度曲线具有最好的连续性,该试探性计算提供了判断玻璃配合料山长度的新方法;计算得到热耦合与非热耦合的澄清因子分别为4.6425、4.8279,表明常规非热耦合计算高估了池窑的澄清能力.  相似文献   

14.
SiO2-B2Ox-Na2O系统是熔制高硅氧玻璃纤维常用的母体玻璃系统,该系统玻璃在熔化过程中常产生B2O3严重挥发的现象.作者采用石英砂、硼酸、纯碱为原料高温熔制高硅氧玻璃,分析了石英砂对高硅氧玻璃中B2O3挥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砂粒度越小,高温熔制过程组成中的B20。挥发越小,粒度为300~360目的石英砂可以有效地将B2O3。挥发量降低到4%.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采用新型去屑止痒剂BDG制成的透明去屑洗发香波,通过实验研究pH值、氯化钠加入量与BDG的JJnA量对香波体系的流变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当pH=6.0,W(氯化钠)=4.0% , (BDG)添加量为0.8%时,香波的黏度值、透明性、泡沫稳定性与产品稳定性俱佳.  相似文献   

16.
玻璃配合料的计算机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单纯形法和复合调优法对玻璃配合料进行了(1)以最低成本为目标函数,玻璃性质为约束条件的配合料优化;(2)以最低熔化温度为目标函数,成本和玻璃性质为约束条件的配合料优化。本设计软件不但可用于玻璃工业,而且还可用于陶瓷、搪瓷。  相似文献   

17.
玻璃池窑内配合料及玻璃液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玻璃窑内配合料和玻璃液流运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学模型,进行了图形模拟,同时讨论了各种各不同方案对玻璃池窑的速度场和温芳场产生的影响,为玻璃窑炉热工参数的制订,结构的设计耐火材料的选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个运行性能优良,可控性好的熔窑是玻璃熔窑设计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单凭经验进行设计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而借助于模拟技术则有可能实现,介绍了设计玻璃池窑过程中运用的模拟技术以及模拟技术实施的步骤,指出了模拟技术本身需要做的改进或发展趋势,图示了若干模拟结果,按照模拟技术提供的优化方案建成的玻璃池窑,经过近二年多时间的运行,其性能令人相当满意,该池窑具有滴料后调整时间短,可控性好,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熔制玻璃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池底鼓泡及窑坎技术在我公司马蹄焰池炉生产翠绿料和盐水料的应用效果情况。  相似文献   

20.
CaO-Al2O3-SiO2 system float glasses were melted at an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about 60% of the total energy was occupied by melting and clarification st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float glasses, Bi2O3 was added as fluxing agent. The structure and some melting properties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ition of the oxidation bismuth on the properties of float glass melt,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structure of glas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ic structure was not changed with the addition of Bi2O3 from 0.5% to 2%. The viscosity of the glass melt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Bi2O3 obviously, as the viscosity of the glass melt was 1.35 Pa·s, the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by about 30 °C from sample A1 to sample A5.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i2O3,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glass was reduced and the transmisivity of glass samples had no change in visible light range, and the transmissivity of the glass samples was more than 88%. The ultraviolet cut-off length showed red shift with the addition of Bi2O3.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i2O3, the water resistance of the glass samples was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