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3,29(1):55-60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1~2002年渭河陕西段水质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的污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断面中,卧龙寺桥、虢镇和兴平NH3-N污染较为严重,成阳铁桥CODMn污染最严重;1995年之后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以1995~1997年最为严重;不同水期NH3-N与CODMn平均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为算例,根据研究区域汇流特征,建立分布式源模型,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进行逆建模,利用断面水质序列实测资料,测算区域入河污染负荷及主要水质因子降解系数。结果表明: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NH3-N、COD入河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7万t/a、8.9万t/a;受主要入流面源污染负荷季节性影响,NH3-N入河污染负荷为657.55~2 014.99 t/月,COD入河污染负荷为3897.73~13311.83 t/月;研究区域水体环境NH3-N、COD降解系数分别为0.356/d、0.202/d,NH3-N、COD负荷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79。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秦皇岛市最新水功能区划调查和水质检测数据成果,对水功能区的现状纳污能力和河道污染物总量进行计算复核,并以COD和NH3-N为研究指标,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昌黎县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最大,北戴河区最小;非点源污染是水功能区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面源污染是山区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源,内源污染和人为因素是平原区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东省茂名市彭村湖流域的水质监测及污染源综合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域的水环境现状、污染负荷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目前彭村湖流域水质较差,除少数点位TP达到V类水标准外,COD,NH_3-N和TN均为劣V类;研究区域水质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城区高,农村低的趋势;从2010到2017年,COD和NH_3-N污染物浓度呈现上升的趋势,TP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污染负荷现状计算结果显示流域内COD年排放量为6 506.64 t,NH_3-N年排放量为780.14 t,TP年排放量为74.97 t,城区段污染源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来源,占比超过90%,而城区段污染源的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预测的结果同样显示城区段到2020年仍然是主要的污染源,而且占比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渭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1—2010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CODMn、NH3-N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水质污染严重,其中以中游西安段、下游渭南段污染更为严重;13个监测断面中,NH3-N污染比CODMn污染更为严重,且变化幅度较大;渭河流域的CODMn、NH3-N污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近10 a来渭河流域水质改善原因:一是工业污染点源削减成效显著,入河污染物有较大幅度减少;二是城镇生活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同时渭河水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张强  刘巍  杨霞  容誉 《人民长江》2019,50(2):79-82
通过调查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流域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COD和NH_3-N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一维水质模型测算汉江中下游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江汉污染源主要为中心城镇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2015年排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染负荷量为340 572. 15 t,以COD为主;潜江段以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主,其他均以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推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COD的水环境容量目前尚较富足,但NH_3-N的水环境容量已接近负荷阈值;汉江中下游支流唐白河、竹皮河和天门河的COD和NH_3-N水环境容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非点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技术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物产和多种生态服务,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从2003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白洋淀的大部分水域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TP、TN和NH3-N。通过对污染源的实地调查,发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白洋淀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除继续加强主要工业污染源控制外,如何实施区域环境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控制淀区污染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调查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生态施肥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生态缓冲带和湿地生态系统等源头和径流控制措施来控制白洋淀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河包头段水功能区划范围和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通过对黄河包头段近7年的水质质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阐述作为包头市城区饮用水80%来源的黄河水质质量现状和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了主要污染物NH3-N的年际变化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保护黄河包头段水资源污染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后湖的水体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改善后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对后湖流域的水质及主要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和核算.结果表明:后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径流、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污染,城市径流和生活污水对化学需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6.04%、45.67%;COD、NH3-N、TN和TP的排放量均已超过相应的水环境容量,为了满足水质目标要求,需分别削减排放量58.94t、60.05、103.57t和19.99t.针对后湖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结合流域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施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城镇污水系统、强化城市径流污染治理、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加强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流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改进的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南京市外秦淮河进行综合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除七桥瓮断面外,外秦淮河大部分河段水质处于劣Ⅴ类标准水平,其中NH3-N和TP是外秦淮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及上游梯级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条件,使河流的纳污能力发生变化。以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的汉阳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和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水功能区COD和NH_3-N等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枯季水文条件和水功能区横向分布宽度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较大,三峡水库运行后研究河段岸边横向50m宽度内的COD和NH_3-N的纳污能力为17 850,1 233 t/a,纳污能力有所增加;三峡水库运行后枯季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河段排污总量控制、排污口设置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及区域污染源的基础上,概化影响通榆河南段控制单元水质的污染源,建立研究区域水质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和边界水质,分析概化排污口对控制断面水质影响权重,初步构建区域尾水出路工程布局方案,并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改善效果,为区域尾水出路寻找依据。结果表明,区域尾水出路方案实施后,古贲大桥、草堰大桥控制断面COD、NH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45 mg/L、0.99 mg/L、0.2 mg/L,12.87 mg/L、0.89 mg/L、0.14mg/L,其中古贲大桥控制断面NH3-N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改善率为41%,通榆河南段水质可以满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III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水质现状评价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辽河流域水系特征选取COD,BOD5,NH3-N等6个典型水质指标,以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辽河流域主要干流水质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辽河流域主要干流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中、下游水体中度污染比较严重,辽河流域水体有3种典型污染物,对整个辽河流域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56.85%,18.23%和17.51%。  相似文献   

15.
张鹏飞  陆健刚 《人民长江》2016,46(14):23-25
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是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水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在统计湘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选用一维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按照流域内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计算得出湘江会昌流域段水体纳污能力,并与现状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湘江会昌段CODcr、NH3-N、TP纳污能力分别为6 862.83,1 559.96,208.31 t/a,湘水会昌工业用水区CODcr、NH3-N削减量分别为239.67,90.07 t/a,削减率分别为25.12%,50.75%;湘水寻乌-会昌保留区TP削减量为72.51 t/a,削减率为29.5%。  相似文献   

16.
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为保护保山市东河水环境打下基础,采用流域内北庙和柯街水文站的水文水质监测资料,运用水质分析模型分析了东河目前的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现状,并与区内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河目前水质未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保山市东河的水污染控制措施,以期对保山市水污染控制提供支持。   相似文献   

17.
滇池宝象河水体氨氮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象河作为流入滇池的第二大河流,其水质状况将影响滇池的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对宝象河主要耗氧污染物之一氨氮(NH_3-N)含量的动态监测与研究,探讨了宝象河水体氨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宝象河流域水体NH3-N浓度在雨季主汛期达到最低值,在枯水季节12月至次年1月达到峰值,随季节变化大致呈现旱季升高,雨季降低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上游白土镇到下游入滇口水体NH_3-N浓度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流域内频繁的农业生产活动及生活污水汇入是影响宝象河水体氨氮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宝象河的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宝象河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在滦河干流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滦河水质变化趋势,并进行污染源识别。结果表明:滦河干流CODMn和NH3-N 2个指标的浓度、污染物输送率及流量调节浓度均没有明显变化;通过流量调节后上下游各站点浓度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同一站点CODMn和NH3-N的变化趋势也较一致,流量调节浓度趋势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水质变化趋势。5个监测站点中只有三道河子和乌龙矶2个断面的CODMn浓度出现小幅上升;5个监测站点NH3-N输送率均未出现上升趋势,三道河子、乌龙矶和滦县3个监测站点CODMn输送率呈现上升趋势。郭家屯监测站点以上CODMn和NH3-N主要受面源污染影响;郭家屯以下的4个监测站点受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双重影响,以点源为主。总体上,滦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污染源中含氮有机物浓度在不断降低或稳定不变,有机污染物总量呈增长趋势。指出郭家屯监测站点以上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滦河下游要加强对点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