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着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其空间形态也在不同程度地调整与重构。以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及类型学研究方法,分析聚落形态的类型划分与外显特征;并从聚落整体形态与公共空间两个层面,探究聚落形态演变的深层规律。最后,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以期探索出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传承地域文化的乡村聚落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竹  王珂  陈潇玮  郑媛 《风景园林》2020,27(4):69-73
针对当前中国浙北乡村经济发达地区半城市化乡村的乡村景观营建同质化、偏重外观审美、忽略内生动力等问题,基于乡村“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单元系统”理论,建立乡村“人地共生”景观单元的认知框架,提出以村域为景观生成与演变的单元。通过“单元系统—单元自成”程序的调控,明确村域景观特征在人地互动作用下的空间生成与演变机制,并建构了乡村景观营建在村域尺度上的基本模式。首次从较小的村域尺度和人地互动的内生动力视角研究乡村景观的生成与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哲  陈妙 《重庆建筑》2021,20(11):19-2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聚落进入转型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湘西通道县高团村是典型的侗族古村寨,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该文以高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史料考证的方法,研究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探究其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分为形成初期、发展时期、逆向发展时期和稳定时期四个阶段,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技术是导致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伍国正  周红 《华中建筑》2014,(9):167-170
乡村传统聚落为当代人居文化研究和地区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文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形态的四种类型:"四方印"型、"曲扇"型、"街巷"型和"寨堡"型,揭示了永州地区"四方印"型和"曲扇"型聚落景观在空间布局上的总体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在地域乡村传统聚落景观整体研究中突出个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琳  陆琦 《风景园林》2020,27(4):81-86
当代粤西乡村聚落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乡村聚落既有格局具有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认识,传统营建策略得不到借鉴和完善,既有资源被严重浪费,导致了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从对粤西地区乡村空间环境一体化特征分析入手,对乡村空间形态构成进行解读和分析,对规划尺度的聚落模型进行环境模拟,关注聚落整体的互动功能,从聚落地块形态、建筑单体形态、聚落道路形态、村域边界形态等方面挖掘聚落尺度的整体气候适应性智慧,从中找到关联机制和既有空间形态可持续经验转化的途径,回应当代粤西乡村聚落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正急剧地重构着乡村聚落空间,新型城镇化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引导着村镇聚落空间研究转向.文章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空间,从发展规模、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空间影响因素三个维度梳理现有聚落空间类型研究,进而得到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应该置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之下,融入多学科视角进行类型划分的结论.这对之后的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编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乡村地区出现了聚落空废化、空间布局散乱、配套设施不足及闲置化等一系列"共性"问题。陕南地区地处山地,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乡村聚落呈现出特定的空间特征,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村镇发展受地质灾害影响、聚落空间演变无序、人均村庄用地面积偏大等"个性"问题。针对这些"共性"与"个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形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空间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从分布、规模、村庄内部空间演变等方面分析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并对现状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乡村聚落大组团与小组团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聚落体系及乡村聚落适宜规模。  相似文献   

9.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是聚落居民长期生产生活下人地关系的外在表征,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收入依然是传统农区山地乡村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对于耕地的强"依附"决定了传统农区山地乡村聚落基本单元形态。以往的乡村居民点迁并规划往往忽视了传统农区山地乡村聚落的这种强"依附"作用。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山地乡村村庄规划中居民点面临着大量的撤村并点需求。而基于村民生计出发的聚落空间形态的认知是传统农区山地乡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从聚落自组织的内在动力——生产生活视角切入,认为传统农区山地聚落空间形态认知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形态认知的一般逻辑和层次:"宏观格局—人地平衡单元""中观村落—农业生产单元""微观宅院—日常生活单元",并以若干典型案例阐释说明,以期为国土空间背景下传统农区山地聚落所面临的居民点整合提供自下而上的认知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黄勇  刘浩然  李旭  陈欣婧  李放 《室内设计》2023,38(6):115-121
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区域城镇发展的 巨大影响。我国现阶段主要在县域范围优化村 镇聚落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村庄建 设,因此把握县域范围村镇聚落体系的空间演 变规律与驱动因素是乡村规划的关键环节。文 章从城乡互动的视角,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基 于人地关系与用地转化测度建设用地演变的特 征,探讨了城乡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发展演变 过程分析驱动力,揭示城乡互动发展背景下村镇 聚落的演变机制。结果显示城区主要为紧凑型 增长,城区边缘及近郊村镇则为伴随着乡村城 镇化的外延型增长,远郊村镇大部分为收缩型,有少量空心型。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显示出乡村与城镇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自然条件 主导了乡村的发展;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乡村发展又与城镇密不可 分,产业协同与转型、人口迁移以及道路港口的建设是永川乡村就地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驱动力;而增减挂钩的相关土地政策则是城乡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应根 据村镇聚落发展规律,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可构建与城镇产业协同互补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链, 培育多元发展引擎;并通过制度改革促进资本、人力、土地在城乡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聚 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区位 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变化更 为显著。本研究提出了衡量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 空间要素与其空间演变影响因素量化关系的方 法,并以浙江省宁波市5个典型产业聚集型乡村 聚落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研究样本空间模拟结果与实际空间格局较为吻 合,模拟精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 与应用性,从而建立了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空间 演变模拟模型。模型显示:道路通达性因素对 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等建设用地影 响程度显著,地形地貌因素与非建设用地变化 更为相关,而生产环境因素并非是产业聚集型乡 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辨识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以南京八卦洲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Geoda空间分析功能、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十年间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聚落密度不断增大,空间扩张特征显著;聚落用地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落发展水平不均衡;水文、交通是影响八卦洲乡村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相关政策等是影响该区域乡村聚落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针对空间差异,提出"重点发展、优先发展、有条件发展、限制扩展"的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华中建筑》2012,(7):144-148
该文以主要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和村民生活形态的村落公共空间为研究范围,选取番禺大岭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岭村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大岭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在村落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并针对大岭村在由传统乡村聚落向城市社区演变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聚落地理学在乡村聚落空间形式方面的发展成果。对国内外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类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影响因素。通过这种系统的类型研究和因素研究解读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以期能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湖北长阳丘陵地带三口堰村为例,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政策两方面,对该村聚落空间布局做深入剖析,揭示聚落的形态演变过程、演变方式及驱动因素,汲取地域营造智慧,同时对该村聚落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迁村并点""集中整合"现象进行反思,并从自然生态、乡土人文、社会经济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希望在以后的乡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采取积极的控制手段,在历史传承与聚落更新之间寻找平衡点,延续乡村聚落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整合与重构陕西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立足中国乡村社会、经济与环境转型的视角,运用整合与重构的系统方法论思想,针对关中乡村聚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所突现的一系列空间形态结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揭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的问题、本质和规律,明晰其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DEM数据和2010年、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为未来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找寻适宜受限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如受土地性质约束、自然环境限制等,并为类似受到较强限制条件的地区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村聚落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较2010年增加,其规模减小;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点;(2)乡村聚落密度分布整体呈现出非均衡性,在县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大集聚,小散居”的特征,由“单核心”逐渐转向“多核心”发展;(3)乡村聚落演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是乡村聚落演变的重要基础,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