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微型化DNS法测定多糖水解液中还原糖的质量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DNS比色法适用于常规还原糖含量的检测,但难以检测微量的样品以及快速检测大批量样品,故对传统DNS法进行改进,建立微型化DNS法测定多糖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以DNS为显色剂,采用酶联免疫测定仪微盘比色测定多糖水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考察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性,并与传统DNS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型DNS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并且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精密度,与传统DNS法相比,对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P=0.118 1(>0.05)表明两种方法检测到结果相一致.微型化DNS法在保证检测精确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样品检测损耗量和提高了检测效率,有望扩大DNS比色法至微量化及批量化样品的还原糖含量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奶粉中还原糖时样品处理方法的改进,即样品不除蛋白,采用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增溶后,即可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奶粉中的还原糖。经试验S=0.29,RSD为1.6%,回收率为99%—101%.该法简单易行,测定结果与原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还原糖测定方法的规范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探讨了3,5-二硝基水杨酸(DNS)添加量,显色时间,氧的溶解量,离子强度以及DNS显色后存时间对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的影响,氧的溶解量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测定波长的变化对检测样品光吸收值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影响很大,一般选定540nm为进行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的波长,另外当以葡萄糖为标准来测定还原糖时,不同的测定方法会使得纤维二糖的测定值不同,另外,当以葡萄为标准来测定还原糖时,不同的测定方法使得纤维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贮藏过程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分析及气相色谱方法,对不同储存马铃薯样品中水分、淀粉、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及呼吸强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休眠期样品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弱,失重率低,易于保存,且具较高的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钒钛磁铁精矿的直接还原实验,研究不同配碳量、温度和粒度条件对还原结果的影响,并用磁选分离法测定其还原后的金属化率。实验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实验室最优条件为配碳量13%,还原温度1 350℃,而矿粉粒度则是越小越好。该条件下所得实验样品的金属化率为96.72%。  相似文献   

6.
对长白山区桔梗和沙参中的粗纤维、还原糖及蛋白质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桔梗和沙参中的粗纤维、还原糖的含量较为接近,分别为5.16%、5.06%和1.94%、1.82%;而蛋白质的含量相差较大,分别为6.86%和8.38%。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野生牛奶子果实和叶为实验材料,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Folin—酚法初步测定了果实和叶中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含量。研究表明:牛奶子果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047%,8.841%和1.541%;牛奶子叶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标准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1.059%,5.248%和3.61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果与叶中还原糖、总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研究了重庆本地的牛奶子果与叶中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差异,为重庆野生牛奶子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旋光法测定蜂蜜主要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蜜蜂中糖含量的传统方法有多种,测总含糖量的方法有酸-酚法、蒽酮比色法等,测定其中还原糖含量的有3,5-二硝基水杨酸法,斐林氏法或铁氰化钾法等。若同时测定葡萄糖、果为蔗糖等主要成分时则需要繁多的步骤,并且操作复杂。本文首次提出采用旋光法,根据蜂蜜主要居分的比旋光度不同,用旋光仪直接测定这些成分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建立的Phen-NH4F体系准确测定植物样品中铁价态的新方法,有效地阻止了在柠檬酸等植物性样品中的有机酸存在下的由Fe^3 -Phen络合物向Fe^3 -Phen还原的散射光还原反应的发生,同时高倍量的Ca^2 、Mg^2 、 Pb^2 、Mn^2 、Zn^2 等离子的存在对测定结果无干扰。该方法的回收率在99.5%~106%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检测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质量,以具有代表性的再造烟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其总糖、还原糖、总氮、挥发碱、挥发酸、氯离子、钙离子及钾离子含量进行拟合,建立了预测再造烟叶产品总糖、还原糖、总氮、挥发碱、挥发酸、氯离子、钾离子及钙离子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并评价了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近红外预测值与各化学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各模型均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建立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挥发碱、挥发酸、氯离子、钙离子及钾离子模型的RMSECV分别为0.583 9、0.351 2、0.053 3、0.019 0、0.014 0、0.368 0、0.096 7、0.051 3,RPD分别为4.32、5.09、3.57、5.98、3.05、3.63、3.30、4.26.近红外光谱法可快速、简单和大批量地测定再造烟叶产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破碎酿造法是家庭自酿红葡萄酒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葡萄品种的选择,酿酒器具的消毒,温度的控制,加糖量的多少,发酵时间的长短,对红葡萄酒的品质影响较大,文章对酿酒葡萄和自酿红葡萄酒的pH值、含糖量、品质特征进行了仪器检测与品评分析,目的为人们能够更好地自酿出味美健康的红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家庭自酿与正品的红葡萄酒中钾含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葡萄酒中高钾含量会造成葡萄酒pH值过高,导致酒体颜色不稳定。用火焰光度法和电位测定法对正品和丹东振安区家庭自酿红葡萄酒含钾量和pH值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和研究了钾含量对酒体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正品酒的钾含量为256.96 mg/L,自酿酒的钾含量为829.02 mg/L。自酿酒pH值比正品酒高出0.63,酒体感观呈现出混浊、有沉淀、色泽不明艳、不稳定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利用酿酒酵母对洋葱破碎物进行发酵,开发一种新型的低醇保健酒。通过对发酵过程中酒度、酸度、总糖和还原糖等成分的测定.研究了发酵法酿制洋葱保健酒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蓝莓添加量对蓝莓米酒品质的影响,以4个不同蓝莓添加量制作了蓝莓米酒.在发酵过程中测定pH值、总酸、总糖和酒精度的变化趋势,发酵结束后测定蓝莓米酒的色度和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消除率,最后根据测定结果和感官评定确定了制作蓝莓米酒的最佳蓝莓添加量.研究结果表明, 4组样品在pH值、总酸、总糖和酒精度数方面相差不大,但从理化特性、感官特性和抗氧化性来看,制作蓝莓米酒的最佳蓝莓添加量(质量百分比)为20%.  相似文献   

15.
以pH示差法及Folin-Ciocalteu法测定并比较了蓝莓果酒和蓝莓浸泡酒中花青素和多酚的含量,并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测定了蓝莓果酒和蓝莓浸泡酒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蓝莓果酒比浸泡酒具有更多的花青素和多酚,以及更强的抗氧化性; 以脂肪乳复制高血脂动物模型,测定了蓝莓果酒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蓝莓果酒能显著降低T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大黄米为主料,豆粕为辅料制备黄酒,优化主要工艺参量以降低黄酒酒精度.在传统发酵工艺的基础上,采取正交试验法将发酵时间、酵母菌和麦曲加入量、料水比等工艺参数优化配合,并添加豆粕以提高氨基酸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加入酵母菌量和麦曲量为原料米质量的0.6%和4%,料水比为1∶3,最终得到半干黄酒的酒精度是9.4%,总糖3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龙葵饮料生产的下脚料果渣为原料生产龙葵果酒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选择同液比1:4,接种量8%,糖度18%,温度22℃,pH值3.4,主发酵7d,4000r/min,离心25min可得到澄清的酒液,陈酿后酒味更佳。  相似文献   

18.
干红葡萄酒生产关键技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红葡萄酒生产的技术关键包括;优选原料,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防止金属污染和做好澄清处理。外购原酒要根据原酒质量确定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质联用仪检测花卉酒在橡木桶中陈酿期间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橡木桶陈酿的花卉酒增加了呋喃酮等香气成分,丁香酚、苯乙醇等花卉酒的特征香气随着陈酿的进行,含量有所提高,并且花卉酒色泽诱人,香气柔和,嗅感细腻.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玉米稠酒的风味特征及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稠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对总离子图谱采用随机Xcalibur工作站NIST2002标准谱库自动检索各组分及综合分析,鉴定出了35种挥发性组分,并初步确定乙酸乙酯可能是稠酒风味的主要物质.同时,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稠酒中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经标准氨基酸图谱的回归分析,证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各氨基酸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9,RSD小于3%,线性相关性较好,稳定性好,可用于玉米稠酒中氨基酸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稠酒中含有14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高于啤酒和薏苡仁酒,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高于FAO/WHO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