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机载干涉仪阵列的标校工作是保证其测向精度的重要环节,标校时需要将干涉仪阵列测得的信号源方位角和俯仰角与准确值进行比对,并计算测向误差进而加以校准。针对目前机载干涉仪阵列标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电子全站仪作为坐标真值获取手段的地面静态标校方法。具体介绍了标校系统原理、标校流程以及数学计算模型,试验表明该标校方案可行,数据处理快速可靠,满足实际应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罗军  易维宁  彭妮娜 《光电工程》2007,34(8):68-71,75
FY-2扫描辐射计是我国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辐亮度法对扫描辐射计发射前进行可见光通道室外定标,这种定标方法以辐射标准为基础,通过辐射标准的传递,确立扫描辐射计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本文也对定标原理、定标过程以及结果计算分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最后也对定标过程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动基座方位瞄准系统海上精度标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动基座上弹道导弹发射的横向命中精度,需提高导弹的方位瞄准精度,鉴于此,发射前需对导弹的方位瞄准系统进行精度标校.给出了三种方位瞄准系统的海上精度标校方法,及其标校原理、标校条件、标校装置和标校结果,并对比了三种标校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一种舰艇艏艉线方位基准的静态标校方法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艇惯导平台是艇导航系统的核心,作为其惯性坐标系方位基准的南向镜又是艇惯性导航系统与艇导弹武器瞄准系统一个共同的方位基准,在几何位置上相当于艇纵轴线(艇艏艉线).通常艇惯性导航平台的坐标精确标校是艇在船坞坐墩状态下进行的,而这种标校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周期长,对服役后的舰艇不轻易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在艇码头系泊状态下,在甲板坐标系内,通过比较简单的光学标校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标校精度.在舰艇左舷、右舷上各安装一台艇惯导平台,在艇艏艉线基准传递系统中,通过辅助基准棱镜,将艇惯导平台的方位基准传递给艇艏艉线基准镜、再经过光电准直仪,将方位基准传递给弹载平台.艇惯导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武器系统的精度,因此,对艇惯导基准的标校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中详细地论述了艇惯导平台方位基准传递到艇艏艉线方位基准棱镜的标校方法,同时对该标校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了误差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5.
曾鹏 《声学技术》1987,(1):18-24,44
测距是声呐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测距的精度在某些应用方面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CDW-A型定位声响中使用的具体系统出发,导出了在白噪声背景影响下的测距统计误差的方差,并利用近似方法导出了白噪声通过此系统后的统计分布。同时对影响测距精度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测距精度,减小测距误差的方法,为本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光测设备天文标校单项误差分离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晓勇  朱伟康 《光电工程》2008,35(12):28-33
为实现船载光测设备的经常化检查校准,针对影响天文标校工作成败的诸关键要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天文标校方法硬件原理、软件组成、工作流程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对设备误差分离算法进行分析,首次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误差方程解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试验研究的一组典型数据.标校试验结果表明:该标校方法可以实现8项单项误差的成功分离,关键项多次标校数据重复性小于等于±1",使设备实际测角精度提高1倍,并优于常规标校的设备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测量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通道零值,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相关处理的测试方法.采用真实的RDSS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对导航卫星RDSS业务通道输入和输出进行同步过采样,然后对采样后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载波旋转,对载波旋转后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循环相关处理,搜索相关峰值,由峰值点确定循环位移量,最后结合采样频率和测试系统的标校时延,计算得到了RDSS业务通道零值.提出的测试方法采样频率10GHz时,其测量不确定度优于0.2ns.  相似文献   

8.
翟宇鹏  张志杰  张浩 《包装工程》2019,40(7):148-155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物流行业机器人避障系统中存在的测距精度低、抗干扰性差等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DSP的温补与小波阈值滤噪的高精度超声测距系统,包括DSP最小系统、超声波传感器、LCD显示模块、温度补偿电路和报警电路等。超声波测距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来修正声速值,采用小波阈值变换算法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以提升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和起始点锐度。结果应用CCS4.2软件与DSP芯片进行调试、实验,实验表明在距离0~1200 mm内,系统的测量误差为±4 mm。结论采用小波阈值变换算法和温补电路,提高了传统物流机器人避障系统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9.
单脉冲测量雷达标校的主要决定性作用是通过雷达进行测量来改变和影响精度的。作为一种测量设备,单脉冲测量雷达是在测量工作中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本文针对单脉冲测量雷达标校对于测量精度的重要决定作用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讲述来了解标校工作对于测量精度的决定作用,并且针对标校工作作出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测距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超声波测距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超声波传播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重点简述了影响渡越时间测定的因素,以及回波窜绕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这对减小超声波测距误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风云气象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自己的气象卫星计划,经过30多年的工作,已经建立起风云1号极轨和风云2号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风云气象卫星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地面应用系统的规划工作、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业务运行成功率的提高等三个方面做了回顾;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表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讨论了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精确的星间激光测距信息,提出了基于星间测距的三星时差定位系统标校方法。该方法消除了副星相对位置系统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副星相对位置系统误差的解析解法,建立了模型误差和对副星相对位置系统误差进行估算的误差的定量关系,并证实了基于星间激光测距的标校方法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水声脉冲测距系统中,测时精度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测距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的测时方法。该方法通过三次样条插值重新构建信号,精确求出每个载波周期的峰值,从而提取出信号包络。在对信号包络进行平滑后通过求解斜率最大值来估计时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表明该方法对水声脉冲信号测时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激光测距回波信号高速采样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明爱  柳建  王江 《光电工程》2011,38(5):59-63,126
激光脉冲测距中,微弱回波信号的检测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测距指标的提高,直接提取回波转换电平的方法已无法满足测距精度和测程的要求.本文针对激光回波信号信噪比较低时,如信号的脉宽较窄、幅值较小时,利用高速AD采样技术,结合FPGA的高速信号处理能力,设计了一套回波检测处理系统,以期提高对回波信号的拾取精度和较为精确的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潜用被动测距技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被动测距主要困难在于两基阵间的距离远小于目标距离,因此测量系统要求具有很高的精度。文中分析了诸因素对测距误差的影响,其中水听器基阵几何中心位置误差和传播起伏误差是影响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了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站单波段红外被动测距问题,对红外被动测距原理及其实现进行了论述;对影响单站单波段被动测距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预测的被动测距方法.该方法能对测距中出现的奇异值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降低测距误差.利用外场实测中、长波红外图像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测距结果和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对鱼雷声靶的声学特性参数进行标校,研究了鱼雷声靶标校技术,建立了相应的标校系统。主要介绍各声特性参数标校原理和系统构成技术,另外还介绍了验证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声波测量距离是一种有效的非接触式测距方法,本文结合超声波精确测距的需要,分析了超声波测距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给出了软件控制流程,并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温度补偿修正,来有效提高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离焦被动测距方法的原理,建立了该方法的测距模型,推导了该方法的测距精度,探讨了影响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提高测距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亚、跨、超音速风洞基本结构及气动原理,新配置的IPC-80测试系统。论述了弹丸及飞行器气动试验模拟信号处理、变换采样、数字量取真、模型迎角和阀位循环码读取方法,对标模动校作了测试精度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