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消落带不同时期氮素的分布情况,于丹江口水库淹水期(2018年9月),对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各形态氮素的含量分布及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沉积物总氮含量在198 mg/kg至1 108 mg/kg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562 mg/kg。②沉积物总氮主要由有机氮和无机氮组成,分别占总氮含量的88%、12%。③无机氮由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组成,其中氨态氮、硝态氮分别占无机氮含量的37.3%、51.2%。④各形态氮素对沉积物总氮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有机氮、硝态氮、氨态氮、亚硝态氮,沉积物总氮含量主要受有机氮影响,且有机氮的含量分布与含水率(P0.01)、OM(P0.01)和pH值(P0.05)有关;无机氮之间相关性极高(P0.01),表明三氮可能互相转化关系密切或存在相似的来源。根据分析,丹江口南阳主体库区消落带的各类氮素含量最高,是影响库区水体中氮素含量的主要区域,应作为重点防治区域,加强库区周边消落带的环境监测,并重点对有机污染物采取控制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原不同牧鸡密度及距离鸡舍不同距离对土壤的含水率,pH值,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有机质及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密度对土壤磷含量、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含水率都存在显著影响,离鸡舍距离只对铵态氮和含水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放牧密度的增加土壤磷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放牧密度为400R/hm^2时土壤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和空白;放牧后铵态氮含量有所下降;随着放牧密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放牧密度为800R/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基本稳定且高于空白;放牧后土壤全氮总体有所下降,但在放牧密度为400R/hm^2时土壤全氮含量总体比其他密度高,且接近空白;随着放牧密度的增加,含水率总体降低,放牧密度为200R/hm^2时土壤含水率接近空白.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肥耦合下棉花土壤氮素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研究了江西棉花在不同水肥耦合下的土壤总硝化、反硝化和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土壤的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不同,减少灌水有利于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的形成,增加灌水则有利于铵态氮的形成,增加施氮肥有利于全氮、硝态氮、全钾的形成,土壤酸度减小;水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影响高度显著,对硝态氮、pH影响显著;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pH影响高度显著,对全钾影响显著;水肥交互只对铵态氮影响高度显著;氮肥和一定范围内灌水的增加都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最适合硝化细菌活动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范围为20%~30%;土壤温度和速效氮的含量是影响总硝化速率的2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100 m2面积内的200个土壤不同深度取样并分析其硝态氮含量,用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具有空间变异性,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深层土壤硝态氮舍量的变异系数大于浅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的半方差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存在着空问变异结构,最后对其进行拟合,确定其变异程度及空间相关尺度,其变异程度主要由土壤本身的空间结构引起,不同深度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空间相关尺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开氏(J.Kjedahl)定氮法,测定了毛纺厂废弃物羊毛土和洗毛污泥中的全氮和铵态氮含量。羊毛土中全氮含量为0.36—0.73%,洗毛污泥中全氮含量为0.16—0.19%。铵态氮含量为9.3—20.5ppm。一般土壤中,全氮含量为0.1—0.2%,速效氮一般不超过全氮量的1%,通常为5—80ppm,旱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为1.4—14ppm。羊毛土中全氮比一般土壤含量高,铵态氮含量也高于一般土壤。因此,可将废弃物羊毛土作为农业肥料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膜孔灌灌施条件下氮素运移转化分布规律,利用研制的膜孔点源入渗装置,在室内进行灌施条件下的氮素入渗试验,测试不同尿素肥液浓度下膜孔累积入渗量及土壤中氮素含量。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灌施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尿素肥液浓度对土壤中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在剖面分布影响较小,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化生成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范围随灌施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应用SMT法对红枫湖水库库区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钙磷(Ca-P)等5种形态磷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中TP含量在330.3 mg/kg~933.6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559.5 mg/kg,而沉积物中TP含量在630.2 mg/kg~2 074.5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 380.4 mg/kg,远高于消落带样品总磷含量,表明进入水库水体中的污染物大部分经过迁移沉积于水库沉积物中。在沉积物与消落带土壤中,各种形态P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沉积物中IP/TP(约82.6%)高于消落带土壤(约67.7%);沉积物中IP主要为Fe/Al-P(约59.0%),Ca-P占IP比例为40.1%;消落带土壤Fe/Al-P占IP约63.0%,Ca-P占IP约33.4%;沉积物中活性磷 (OP+Fe/Al-P)平均含量约923.8 mg/kg,占TP约67.4%,而消落带土壤活性磷组分(OP+Fe/Al-P)平均含量约421.8 mg/kg,占TP平均比例为75.6%。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红枫湖流域消落带及沉积物中营养盐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实证调查、定量及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各营养盐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落带及沉积物中各营养盐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库区沉积带对照带土壤消落带土壤;消落带土壤营养盐均值含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现递增的趋势,总氮(TN)含量范围在1 626.95~2 926.13 mg/kg,总磷(TP)含量范围在548.79~714.06 mg/kg,有机质(OM)含量范围在4.10~6.79 mg/kg之间;消落带土壤中OM与TN、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反硝化条件下沉积层中苯降解"尚存在争议及"亚硝态氮对苯降解具有抑制作用"的背景下,文中考察了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降解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了亚硝态氮与硝态氮共存时,亚硝态氮对苯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虽有亚硝态氮出现,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仍可降解;亚硝态氮的存在不仅没有抑制苯降解,相反还具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的发挥与亚硝态氮浓度有关.当总氮(亚硝态氮与硝态氮浓度之和)初始浓度约为250 mg/L,亚硝态氮、硝态氮浓度分别约为160 mg/L与60 mg/L时,亚硝态氮对苯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优;当硝态氮初始浓度约为21 mg/L时,亚贿态氮约为106 mg/L时对苯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优.实验条件下,亚硝态氮浓度的减少速率及反应速率常数都大于硝态氮的,表明亚硝态氮优先于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而被使用.因而,利用亚硝态氮,尤其是硝态氮低浓度条件下,强化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降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丹东地区5个典型野生太子参生境土壤进行取样和分析测定,为今后建立太子参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太子参生境土壤的酸碱度总体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丰富;退耕还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稍缺,未耕作的土壤相对丰富。为此,如果进行人工栽培,应注意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1.
碘褪色光度法间接测定空气中的甲醛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硫酸介质中,痕量甲醛与过量重铬酸钾反应,剩余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利用I3-能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在35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建立了碘褪色光度法间接测定微量甲醛含量的方法,并讨论了反应介质、试剂用量、加热时间、放置时间与温度的影响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体系溶液中甲醛质量浓度在0.225~1.575μg/mL范围内时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350=0.005+0.248ρ(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该法适用于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1.67%。  相似文献   

12.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分别与丙烯酸(AA)及丙烯酸羟乙酯(HEA)的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测定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增大。建立DMDAAC与AA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690 2[M]1.336e^-8 244/T,测得该共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8.54 kJ/mol;DMDAAC和HEA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1.089 0[M]0.833e^-12 255/T,该共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01.89 kJ/mol。  相似文献   

13.
用过氧化尿素,双氧水,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剂,对4-氨基-2-(环丙胺基)-5-氰基-6-甲硫基嘧啶进行氧化研究,得到4-氨基-2-(环丙胺基)-5-氰基-6-甲磺酰基嘧啶,并对其工艺路线做了优化。确定n(4-氨基-2-(环丙胺基)-5-氰基-6-甲硫基嘧啶):n(钨酸钠):n(乙酸):n(过氧化尿素):n(二氯甲烷)=1:0.002:1.48:3:20。  相似文献   

14.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龙牙楤木中铅、镉、砷、汞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法,配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龙牙楤木中铅、镉含量,氢化物法测定砷含量,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含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5|铅、镉、砷、汞4种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41 μg/L、0.0048 μg/L、0.033 μg/L、0.021 μg/L|精密度试验结果分别为1.9%、2.2%、2.8%、3.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9.0%、99.4%、96.4%。龙牙楤木中4种重金属含量,来源不同存在差异,其中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市龙牙楤木铅含量高于其他产地,采自辽宁省沈阳市龙牙楤木汞含量高于其他产地。经方法学验证,该法适合龙牙楤木重金属含量测定,为龙牙楤木重金属限度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平菇菌糠腐熟后的氮、磷、钾含量,提取了腐熟菌糠的水溶性和醇溶性物质以及腐殖质。用这些提取物对莴笋、玉米、茄子和黄瓜进行了苗期叶面喷施正交试验,其植物促长结果为:平菇腐熟菌糠含全氮0.21%、全磷0.95%(以P2O5计)、全钾0.62%(以K2O计);腐熟菌糠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和腐殖质提取率分别为4.05%、0.31%和23.31%;作物苗期最大叶片的长度增量对喷施处理反应敏感,可在较短时间对不同活性物的促长效果做出评价;腐殖质的促长作用最大,对叶片长度的促进效果是商品叶面肥诺贝宁的1.48倍,是乙醇提取物的1.34倍,差异显著。水提物的作用略差于乙醇提取物,略好于诺贝宁,但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萃取溶剂及pH值对蓝莓中可萃取多酚(EPP)和不可萃取多酚(NEPP)萃取率的影响,并用DPPH法研究了这两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加入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明显提高EPP的萃取率,其中以50%乙醇的萃取率最高.采用硫酸水解法分离制备NEPP,结果表明,蓝莓的NEPP含量远远高于EPP.EPP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量呈正相关性.萃取溶液pH值对EPP萃取率具有明显的影响,pH值越低,可萃取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燃烧氧化-电化学传感器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高温催化氧化—电化学传感器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氮,并与国家标准方法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的微凝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微凝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微凝胶是两种单体的共聚物;分别利用光散射技术和浊度法考察了微凝胶的温度响应性和pH响应性,结果表明这些微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19.
对多家炼厂的催化裂化(FCC)柴油采用按体积切割馏分段的方式,对各个馏分段的碱性氮含量和总硫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FCC柴油中,总硫含量随着沸点的升高而升高,但碱性氮含量却随着沸点的升高而降低;以直馏柴油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直馏柴油中,碱性氮和总硫含量都随沸点的升高而升高。在FCC柴油0%~60%(体积分数)的轻馏分段中集中了78.6%~86.9%的碱性氮,而在60%~100%(体积分数)的重馏分段中集中了49%~56%的硫化物。在FCC柴油中碱性氮主要集中在轻馏分,硫化物主要集中在重馏分。  相似文献   

20.
用硫酸锰代替硫酸银作催化剂,对密封消解法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对测定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影响因素的排序:消解温度〉消解时间〉催化剂用量.同时,得出了本测定方法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消解温度165℃,消解时间8min,硫酸锰用量0.05g.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同标准方法大致相同,且操作方便快捷、分析费用低,适用于批量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