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在现有气液固回路反应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用于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的高效喷射回路反应装置,介绍该装置的组成,对比分析了该反应技术与现有气液固反应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并考察了该反应技术在苯胺加氢中试装置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12):3221-3225
主要论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三维电催化在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三维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报告了三维电催化反应装置研究现状;分析了电极材料,粒子电极的填充方式,反应装置类型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活性炭(GAC)材料作为粒子电极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三维电催化技术与其它技术联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研究,最后对三维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绝缘导热填料氮化硼(BN)填充聚酰胺6(PA6)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双氨基硅烷偶联剂DAMO-T作为改性剂,分别用溶液法和物理分散法处理后的BN粒子填充PA6。通过对BN粒子进行红外光谱(FTIR)及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表征,测试了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DAMO-T与BN表面的悬挂键发生化学反应;显著缩小BN与PA6基体间的间隙并使两相间树脂带增多;未反应偶联剂在基体中会小幅降低导热系数;偶联剂DAMO-T与BN质量比为1∶5,BN填充量达到5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可达1.812 W/(m·K)。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流-固相反应装置在石油、化工、冶金、环保、轻工等部门中已广泛应用。无论是催化反应还是非催化反应装置,相间接触状况对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都有重要的影响。流  相似文献   

5.
固定床流体流动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兵  陈纪忠  阳永荣 《化学工程》2006,34(6):26-28,40
为了研究固定床边壁效应、固定床床层数的变化以及颗粒的填充倾斜角度等参数对床内流体流动状况的影响,基于Ergun方程建立了轴对称多孔介质数学模型。同时对床内流体流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床高确定的情况下,随着床层数的增加,压强降减少;随着颗粒填充倾斜角度的增加,压强降也减少,速度径向分布不均;在固定床边壁附近,气体速度明显增大。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模型能有效地描述固定床压强降和床内流体流动状况。  相似文献   

6.
迟德旭  房德仁 《工业催化》2012,20(11):65-68
对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与国内催化剂A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YTDH-1各项物性指标和催化反应性能优于国内参比催化剂A。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在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反应装置上进行整炉工业使用,表明YTDH-1型仲丁醇脱氢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高,产物选择性好,再生周期延长,外观整齐强度好。  相似文献   

7.
对膜反应器按照流体流动方式进行分类,并对“催化接触器”型膜反应器的构成、特点与优点、多孔催化膜的制备、应用反应体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由于“催化接触器”型膜反应器在强化传质和消除孔内扩散方面表现出的优势,在流固相催化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1.流动床干燥装置的特点 流动床技术,作为文格勤-煤气化装置,很早就已工业化,但现在流动床技术用于干燥装置占有稳定地位,其主要理由被认为是流动床传热特性优良和处理固体粒子容易。 从各种粉粒料的实验与工业规模的流动床干燥装置的效果来看,其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评述了三相流化床蒸发器流动性能、惰性粒子运动对液体流动及传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加入惰性粒子形成的汽-液-固三相流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准数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0.
陈慧敏  陈德良  张锐 《中国塑料》2008,22(10):13-19
综述了近年来微-纳米无机刚性粒子填充改性聚丙烯(PP)材料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微米级、纳米级和微-纳米组合无机刚性粒子的添加对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无机刚性粒子越细,越有利于PP材料的增强增韧;无机刚性粒子的表面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微米无机刚性粒子可提高PP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与刚性,但强度会有所降低;均匀分散的无机纳米粒子同时起到增强增韧的双重作用;具有粒径级的组合粒子的填充改性优于单一无机粒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过程受热力学平衡限制问题,更好地发挥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优势,在中型实验装置上,采用固定压力等级和空速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加氢反应活性好的W-Mo-Ni型催化剂和烷基转移反应活性好的Mo-Co催化剂对原料的适应性以及不同级配方式的加氢脱硫、脱氮效果。系统总结了原料、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类型及其级配方式的影响,并建立了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原料性质、反应条件和催化反应路径等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影响的综合性的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W-Mo-Ni/Mo-Co级配催化剂体系能够合理利用加氢反应器内不同区域反应条件的差异,达到更好的反应效果,并得到了工业应用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用于催化剂评价和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CFZ-86模型催化反应装置。其反应部分设计成4根反应管并联,可同时用作催化剂快速筛选;装置采用在线色谱分析,自动化程度较高;经实验考察表明,该装置操作稳定可靠,性能良好,实验结果精度高,可适用于实验室评价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化学工学协会内成立了“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研究会”,对三相反应装置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调查。本文将其调查情况和作者做的一些文献调查综合起来叙述于后。三相反应器的应用例列于表1—1中。表1—1所列内容以日本国内现已应用的为主,同时也列入一些现在虽未应用,但被认为是重要的三相反应系统。表中所列  相似文献   

14.
耦合太阳光催化氧化和有机膜分离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光催化氧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反应装置(简称反应装置),并对平均粒径0.22μm颗粒状TiO2催化剂在反应装置中的悬浮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TiO2投加量和光催化反应区曝气量均使TiO2悬浮浓度升高、直至最大平衡悬浮浓度,同时TiO2沉积现象亦随之变得严重,最佳曝气量和TiO2投加量分别为0.30 m3·h-1和10.00 g。气冲洗使反应装置中TiO2悬浮浓度保持恒定,且适宜的气冲洗时间和气冲洗时间间隔分别为10 s和40 min。连通管上的阀门全开时膜分离器中TiO2悬浮浓度始终大于半开时的,而气冲洗前管式反应器中TiO2悬浮浓度在阀门全开时小于半开时的;膜出水对TiO2悬浮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1 简单连续流动监测系统简易连续流动装置见图1。其中蠕动泵为浙江定山仪器厂 LDB-H 型,设置一个 TP-801型单板机,能方便控制蠕动泵的停、留和启动。流动管道与反应盘管均采用1mm 内径的聚乙烯透明软管。流动检测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炭黑N330、N660和N990对丁基橡胶(IIR)硫化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三种不同炭黑填充的IIR其硫化反应均包含n=1级反应和n≠1级反应两个阶段。当n=1级反应时,反应速率常数K1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1级反应时,反应速率常数K2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同时,在硫化反应过程中活化能Ea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流动反应器催化反应转化率与温度及空速的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考察了四个不同催化反应的温度T及空速Hv对流动反应器催化转化率x的影响:(1)柴油所含芳烃的加氢饱和;(2)甲醇分解制氢;(3)渣油加氢脱硫;(4)一氧化碳水煤气变换反应,研究了流动反应器中催化反应转化率x与反应温度T及空速Hv的关系。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提出一个新的反应转化率x表达式,其中α为反映空速Hv对转化率x影响的参数.k′i(i=1,2,3)为与温度有关的系数。以此关系式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18.
加入惰性固体粒子的二元物系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雨  李修伦 《化工学报》2000,21(5):685-689
引 言流动沸腾传热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轻工、动力及能源等各个领域 ,但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的研究极少 .李修伦等[1]在流动沸腾系统中加入惰性固体粒子 ,进行了汽 -液 -固三相流沸腾传热的初步研究 .李修伦、闻建平[2 ,3]进一步将三相流和沸腾换热相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沸腾传热强化和防垢、除垢问题 .李修伦、张利斌等[4 ]又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 ,结合粒子在沸腾系统中的强化特性 ,开发了汽 -液 -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 ,它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性能 .上述研究均属于单组分三相流动沸腾传热 ,而关于二元物系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的研…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滑石粉为硬核、低熔点高熔体流动速率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软壳的核壳结构粒子的制备方法,并用该核壳结构粒子与回收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核壳结构粒子对回收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核壳结构粒子用量为30份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16.1 J/m,拉伸强度为28.79 MPa,弯曲强度为39.01 MPa,弯曲模量为1 535 MPa;用滑石粉/低熔点高MFR的LDPE制备的核壳结构粒子填充回收PP后的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较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般检验催化剂中毒状况的方法,是使反应物质进行催化反应,然后再通过生成物质的分析,来判断催化效果。因此手续非常麻烦而且费时。日本专利(特许公告)昭36-11100介绍—种新的检测装置,它的特点是用少量催化剂样品连续进行催化反应,可以分段地检测催化剂的中毒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