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用Na2EDTA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多金属共生锡矿石中的铅。矿样用盐酸、硝酸溶解,用硫酸冒烟,用氢溴酸去除砷、锑、锡,以酒石酸络合大部分铋,过滤将硫酸铅与大部分共存元素分离,硫酸铅沉淀溶于pH为5.5~6.0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中,之后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进行滴定测定。共存干扰元素有Bi、W、As、Sb、Sn,对于50 mg铅,这些元素质量均不大于20 mg时,均不干扰测定,铅测定回收率达99.9%~100.2%,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铅精矿中主体元素铅及杂质元素锌、铜、铝、镁、砷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氢氧化纳-过氧化钠熔融,用盐酸提取并酸化后以ICP-AES测定。对溶样条件、测定介质、基体及共存元素间干扰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小于5%的硫、小于10%的硅、小于20%的铁等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几乎没有干扰;方法基体效应较小,各待测元素之间没有明显干扰。方法用于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与认定值或其他方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钛合金时, 由于共存元素之间存在严重谱线干扰和基体效应, 使元素含量与谱线强度之间相关性差,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尤其是铬、钒、钛 3元素共存的钛合金是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遇到的难题。试验通过利用多套钛合金标准样品制作校准曲线, 选择适合谱线和测试条件, 校正谱线重叠干扰和基体效应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钛合金中共存元素的干扰, 其中谱线重叠干扰通过测量计算钛元素Kβ线对钒元素Kα线的重叠系数, 钒元素Kβ线对铬元素Kα线的重叠系数来解决。方法已用于钛合金样品中钼、锡、锆、钒、铝、锰、铁、铬、钨、镍、铜、硅共12个主次元素含量的测定, 测定值与化学法测定值相符, 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10)均小于1.0%。方法可供航空用α、β、α+β 3类钛合金中主次元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EDTA滴定法测定生石灰中的氧化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石灰的特性,在用EDTA滴定法测定其中的氧化钙含量时,通过控制生石灰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选择掩蔽剂,用氨水将铁、铝、锰等干扰元素分离以减少共存元素的干扰,控制试液酸度等,获得准确测定结果,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日本岛津ICPQ—1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量计具有自动校正共存元素干扰的功能。 共存元素(即干扰元素)干扰是指待测元素的谱线强度受相邻别的元素谱线和光谱背景的影响,导致待测谱线测得数值偏高或偏低,引起分析误差。对于这种干扰的影响必须校正。利用此仪器工作,可在测定过程中一次同时校正多达五个共存元素的干扰。 一、基本原理 本仪器的校正原理是基于把造成干扰的谱线强度相背景强度,由计算机转换成含量  相似文献   

6.
镁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灵敏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在空气—乙炔火焰中灵敏度可达到0.008ppm,由于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干扰少、精密度高等特点,所以很早就被用来测定钢铁中的镁.本方法是在国内外已发表的资料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操作,选用稀硝酸溶样,不分离石墨碳直接喷雾测定.试验表明:大多数共存元素对测定镁无干扰.硅、铝、钛有明显负干扰,当试样中含0.5%铝、6%硅、5%钛以下时可加入锶盐溶液消除其干扰,大量基体铁对镁产  相似文献   

7.
朱莉 《冶金分析》2010,30(8):58-61
研究了样品溶解方法、铌元素分析线的选择,基体元素和主要共存元素钼、铬、铜、钨、铬、钛对铌测定的影响,并在优化的条件下实现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镍基合金中铌。结果表明:采用硫酸结合酒石酸溶解样品,根据干扰元素钒和钨的含量不同,择优选用309.418 nm,319.498 nm,316.340 nm谱线作为分析线并结合干扰校正技术可消除镍基合金中共存元素的干扰。使用该法测定了镍基合金标准物质中铌,分析结果与认定值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5%~6.4%之间。  相似文献   

8.
用盐酸和硝酸的混合酸溶解试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铅矿、锌矿和铅锌矿中的铅、锌、镉、汞、砷、锰、银、铜、铁杂质元素含量。根据分析线的选择原则, 结合待测元素的检测范围, 选择了无干扰或干扰小、谱图峰形对称、灵敏度高的谱线作为分析线。研究了共存元素间的干扰, 结果表明共存元素间不存在干扰。所建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好, 相关系数(r)在0.999 5~1.000 0之间。方法用于铅精矿、锌精矿、铅锌矿标准物质的测定, 测定结果用MEF法检验, 方法无恒定系统误差和无相关性系统误差, 测定值与标准值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的试剂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 可用于铅矿、锌矿、铅锌矿中镉、汞、砷、锰、银、铜、铁、铅、锌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E.Lundberg等人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锡的影响因素中指出,由于锡有生成挥发性化合物和与石墨互相作用的倾向,因此锡是用石墨炉测定最麻烦的元素之一.W.B.Barnett等人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铜和锌合金中六个元素,其中锌合金中锡是用标准加入法,而测黄铜中锡,无论用合成标准法还是用标准加入法都未成功.本文用涂钨热解管,提高了灰化温度,同是采用抗坏血酸作干扰抑制剂,消除了锌基体及共存元素的干扰,用标准曲线法直接测定锌合金中微量锡,获得了满意结果.实验表明,抗坏血酸不能抑制铜对锡的干扰,但采用标准加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定了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纯硅中铁、锰、镁、铜、铬、镍和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测定铝.研究基体及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采用硝酸镧为释放剂,不仅能消除硅、铝等对镁的干扰,而且也消除铁对铬的干扰.采用标尺扩展,测定范围为10~(-2)~10~(-4)%.当测定n×10~(-3)%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适用于冶金硅,太阳能电池硅以及硅铁中杂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红钢炼铁工序有害元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钢炼铁工序中的有害元素来源、平衡及生产进行总结,并就各有害元素在高炉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分配比率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红钢条件下S、KNa、PbZn等有害元素负荷分别达到5.0kg/t、5.5kg/t、2.0kg/t,对产品质量、炉型、生产技术指标均产生了不良影响;采取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后,各有害元素脱除率分别达到了85%、95%、85%以上,不但使高炉继续保持了一定水平的稳定生产,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地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钢中主要杂质元素的特性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钢过程中,常将炼钢原料中大量的杂质元素带入钢液中,其中部分最终残留在钢中成为残余元素,对钢材性能产生有害影响,成为造成钢材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文中分析了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及残余元素的来源和分类,对国内外钢铁产品的杂质残余元素进行了比较,总结了残余元素对钢使用性能及加工工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害元素在高炉内的反应行为和对焦炭劣化的催化作用,分析了钾、钠、锌、铅、氯化物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过程,重点探讨了其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几种有害元素对焦炭和高炉冶炼的危害性,并根据其循环富集特点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钢中残余元素对CSP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论述了钢中残余元素对CSP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控制措施,包括钢中残余元素的来源和含量,板材中残余元素Cu等含量与边裂的关系;板材中残余元素的偏析;残余元素过多可导致冷轧板卷酸洗不净、表面发暗等现象;残余元素对板卷性能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等。提出了钢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和合理控制钢中残余元素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北祁连宁缠河地区花岗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宁缠河地区花岗岩均属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属地壳经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微量元素标准化分配型式均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K、Rb、Ba、Th)富集,中等不相容元素选择性富集(Ce、Nb)及弱不相容元素(Ta、Yb)亏损,并探讨其形成的构...  相似文献   

16.
17.
根施La对大豆幼苗根中Ca、K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稀土元素对植物的许多生理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是植物的有益元素。目前我国每年有数以吨计的稀土农肥施用于田间,增产和品质改善而获益上千万元以上。研究稀土元素的细胞分布及其对植物生理效应的影响对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稀土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稀土元素La为例,着重研究它对大豆幼苗根部矿质元素Ca 和K的影响,特别是对细胞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masking procedure by Paradiso and Nakayama (1991) (Vision Research, 31, 1221-1236)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brightness filling-in within textures made of line elements: a texture stimulus was masked by a second stimulus containing a square contour. When a uniform texture was presented, the texture region inside the masking square appeared darkened and a small number of texture elements were perceived with a degenerated shape, appearing as dim dots or shorter line elements; it is as if the line element expanded from a bright point to fill the entire region defined by its contour. If the texture stimulus was a texture patch segregating from the surrounding texture by an orientation gradient and this patch was inside the square mask, darkening was not as strong as in the previous condition, and masked line elements preserved their elongated shape. Brightness spreading was measured in two experiments using dichoptic presentations. Experiment 1 used an adjustment task and showed that the brightness of texture line elements spread from equiluminant borders between segregating textures. Experiment 2 used a matching task and demonstrated that spreading was blocked by segregation borders dependent on the orientation gradient between texture line elements. The selectivity for line orientation began 40-80 msec after texture onset and maximal spreading 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120 msec. These findings may indicate that two processes subserve filling-in within textures: the first spreads isotropically the mean stimulus luminance at an initial processing stage of image analysis; at a later stage, the second spreads a texture flow (both brightness and shape of line elements) directed along the orientation of texture line elements. The texture flow mechanism fills in with a texture surface the region bounded by segregation contours.  相似文献   

19.
钢中稀土与铌、钒、钛等微合金元素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姜茂发  王荣  李春龙 《稀土》2003,24(5):1-3
介绍了钢中稀土与微合金化元素的相互作用,微合金化元素可以增大稀土在钢中的固溶量,稀土可以细化钢中微合金元素沉淀相,增强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涟钢高炉有害元素的分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南山 《中国冶金》2014,24(6):27-35
研究分析了K,Na,Pb,Zn,Cu,As,Sn等有害元素在涟钢高炉炉料及产品中的分布情况。以光学显微镜、荧光分析仪、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有害元素在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焦炭、生铁、炉渣中的分布形态及其在富集载体渣皮、耐火材料、死铁层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对高炉主要原燃料及产品中有害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控制高炉有害元素危害的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