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6,(6):243-246
安全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头等大事,为进一步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采用行为安全管理方法(BBS),在煤矿企业进行应用研究。以王庄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煤机司机做时长12周的BBS观察和记录,对记录结果的安全行为指数进行周平均值和关键行为的对比分析。行为干预撤销后安全水平指数S_I值比基期提高20%左右,其中防护装备安全使用等4项关键行为提升程度较高,验证了BBS的实施对于采煤机司机降低事故发生率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
尹斌  申霞  揣小明 《煤矿安全》2020,51(6):255-259
以山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搜集整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辨识该企业人的不安全行为情况,并利用风险矩阵方法与模型评估方法,评价企业行为安全现状水平,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共发现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总数为842种,其中选煤厂、运输队和风井管理部3个部门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最多,分别占该煤矿不安全行为总数的23.3%、9.7%和9.3%;风险指数为高的不安全行为总数为172种,占所有不安全行为总数的14.5%。其中,选煤厂、综掘一队和井下机电队3个部门高风险不安全行为的数量最多,维修钳工、矿山救护员、钻机司机3个工种高风险不安全行为的数量最多;对"遵章守纪可以杜绝事故"的认同度低、不能有效开展行为矫正活动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绩效考核欠规范等是该煤矿企业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10项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减少企业不安全行为的4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绩效相结合,构建了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指数评价法对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完善了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改善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绩效水平和提高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4.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日益明显,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安全水平及安全绩效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有效衡量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基于M(1,2,3)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案例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案例企业安全文化水平较高,但是仍有改进空间,安全管理文化建设是该企业安全文化改进的重点内容;应该通过激励和监察并行的措施,规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改善案例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进一步规范'三违'行为,提高企业的安全行为文化;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设备安全性,提高安全物态文化,最终实现该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矿工不安全行为预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致因。论文完成大量现场实验和数据采集工作,并对矿工不安全行为进行了预测分析,进而为实验企业设计了一套综合性的不安全行为改善方案,有针对性地引导人们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与现有管理模式结合开展了一年的验证性研究,数据表明方案可改善企业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事故调查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安全行为能力的不足则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根源因素,对煤矿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预防人因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将煤矿企业职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个层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力的概念,对煤矿职工的安全行为能力进行了定义,并提出煤矿企业人因事故模型;通过分析职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煤矿企业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煤矿企业有效评价人的安全性,预防人因事故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班组及个体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安全生产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首先对相关变量的概念进行界定,划分各研究变量的维度;然后选取2个煤矿的350名员工发放问卷,应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最后构建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与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的概念模型,并运用AMOS17.0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班组安全生产行为直接或间接通过矿工安全生产行为对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产生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其中安全预防行为对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6,(11):234-237
了解矿工的心理契约状态、安全绩效水平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将心理契约划分为发展型责任、规范型责任和人际型责任3个维度,将安全绩效划分为安全结果和安全行为2个维度来设计测量量表,并对407名矿工的心理契约状态和安全绩效水平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矿工心理契约与其安全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组织责任通过员工责任影响安全绩效。通过提高矿工与企业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状态水平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绩效,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煤》2017,(11):9-11
为有效控制由于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煤矿事故,利用效用理论建立了由于矿工不安全行为引起的损失函数,通过分析得到:不安全行为越多企业的损失成本越大,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越规范、对不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越大;不安全行为就越少,企业的损失成本越小。结合效用理论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控制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煤矿企业差错管理氛围与安全绩效的关系,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在山西省3家煤矿企业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引入安全态度为中介变量,从差错学习、差错思考、差错能力、差错沟通4个维度探讨了差错管理氛围、安全态度与安全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煤矿企业高水平的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的安全态度、企业的安全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安全态度正向影响安全绩效,安全态度在差错学习、差错思考与安全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差错能力、差错沟通与安全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玉辉  秦跃平 《煤炭工程》2012,(11):138-140
 通过对我国近几年来煤矿特大事故统计分析得出,在煤矿生产中,90%多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为了有效地控制职工的行为安全,通过行为观察、ABC行为分析、行为纠正等实施过程,将行为安全理念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在基于行为安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注重行为观察和信息反馈、健全考核体系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等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何福胜  毕建乙 《中州煤炭》2018,(1):27-30,35
煤矿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危险行为,综合行为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学方法,阐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机理。简要介绍了煤矿安全生产中忽视对人员行为管理的现象,深入诠释了行为安全“2-4”模型的功能、特点与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突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运用该模型对斜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详细剖析事故原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表明,行为安全“2-4”模型对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性作用,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预防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强化人员的行为管理,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高其安全意识,基于综合行为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学方法,阐述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定义与理论基础。引入扩充版行为安全“2-4”模型,从事故致因链、内部影响链、外部影响链3条行为链着手,详细分析模型的功能,深入诠释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该模型对斜沟煤矿一起伤人事故进行分析,定位事故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扩充版行为安全“2-4”模型可以用于煤矿行为管理,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梁伟刚 《中州煤炭》2016,(12):42-46
为了减少徐庄煤矿人为失误造成的各类矿井事故,通过调查相关人员安全心理行为表现,建立安全心理预警数据库,开发安全心理与行为预警管理系统等途径,开展员工安全心理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人为因素,通过建立安全心理预警筛查系统、心理培训和危机干预体系等措施,加强了员工安全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有效减少了人为失误引发的各类事故,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傅贵  殷文韬  董继业  Di FAN 《煤炭学报》2013,38(7):1123-1129
通过观察事故统计得知,几乎100%的生产安全事故是责任事故,且是由于事故单位的“管理漏洞”所引起。理论分析得知,应用古典、近代及已有的现代事故致因链不能够精确定位“管理漏洞”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事故预防困难。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并研究国内外已有事故致因链发现并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这个新型现代事故致因链。在该模型中,将事故的原因首先分解为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然后再将组织行为继续细化分解为指导行为、运行行为,将个人行为细化分解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4个行为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根本、间接、直接原因,具体内容分别是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证实,应用该模型,且把“安全管理”表达为“行为控制”之后,可以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管理漏洞”、“管理缺欠”理解为“行为控制缺欠”,并可将其精确定位在“2”个层面、“4”个行为阶段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面,据此即可制定有效、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红霞  樊欣怡 《煤炭工程》2022,54(1):181-186
为明晰人因失误造成的煤矿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统计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2000-2019年的1490篇有关煤矿工人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从管理和矿工个体两个层面进行划分归纳。结果表明,我国人因视角下研究领域内的核心科研力量初步形成,研究主要聚焦于矿工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心理致因因素的探究。研究发现研究侧重点和方法逐渐从行为理论、认知心理学向认知神经学转变,未来通过更先进的神经测量工具有望从根本上揭示矿工的行为机理。  相似文献   

17.
18.
为进一步抑制高危岗位矿工违章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引入安全管理者奖励机制,建立煤矿高危岗位矿工违章行为与安全检查员检查行为博弈模型,构建行为收益感知矩阵,对博弈双方的复制动态方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检查力度和惩罚系数一定时,管理者对矿工施加的奖惩方式,主要取决于矿工的风险规避系数;在对一线矿工违章操作施加的惩罚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安全检查员加大对一线矿工的检查频率和力度,可以减少违章操作次数;在安全检查员对矿工检查力度不变的情况下,管理者加大对矿工违章行为的惩罚力度,也可以抑制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刘双勇 《中国矿业》2006,15(7):23-25
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充分认识人的本性而建立的长效机制,既有保健因素又有激励因素,是调动人的自发行为安全的关键.本论文从认识人的本性开始,研究了荆各庄矿业分公司通过建立安全市场化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型安全的做法和效果,明确了本质型安全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李继红  黄超 《煤矿安全》2013,44(3):221-224
据统计,90%的安全事故由行为隐患引起,减少安全事故的重点是减少行为隐患。而行为隐患由心理隐患引起,因此,减少心理隐患才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关键。但现行法规中对心理隐患并未明确规定,使事故隐患排查失去了方向。心理隐患作为类别应在法规层面得到确认,并明确排查要求以促进心理隐患的辨识和心理隐患排查机制建立,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