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阳  俞欣  章为敬  张佩华 《纺织学报》2021,42(3):95-101
针对针织面料的凉爽性能评价没有明确系统的表征和检测方法的现状,提出了针织面料的凉爽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干态织物升温性能表征织物导热能力,以湿态织物升温性能表征织物导热、水分扩散和蒸发等降温性能;结合织物导热性能的评价原理,提出针织面料凉爽性能的评价指标:凉爽温度、凉爽温度指数和凉爽能力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34块织物的相关热湿舒适性能参数与凉爽性能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法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凉爽性能参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织物凉爽性能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织物的热阻、湿阻、干燥速率和扩散半径;凉爽能力指数可通过织物的热阻、湿阻和干燥速率进行预测,凉爽温度可通过织物的热阻和扩散半径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针织服用面料作为春夏季贴身穿着的运动面料,需要具有导湿快干功能。对从市场上选购的12种具有导湿快干功能的面料进行研究,测试其结构参数、透气性能以及导湿散湿、热阻湿阻、干湿态升温性能、干燥速率等热湿性能,客观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由聚酯化纤改性制成的试样F2和F5的吸湿凉爽性能最为优良,其芯吸高度均超过15cm,热阻小于14×10~(-3)(m~2·K)/W,湿阻小于3(m~2·Pa)/W,其中湿态升温曲线最大温差可达8.0℃,干态升温小于0.8℃,干燥速率最快可达1.803 6mL/h,是吸湿凉爽的理想面料;而含有棉、毛纤维的面料在凉爽性方面不及聚酯改性纤维。  相似文献   

4.
采用添加有热传导改性粉体矿物质颗粒的凉爽涤纶纤维、十字截面涤纶纤维及普通涤纶纤维为原料,设计试制了3种规格相同、纤维种类不同的机织物,并对凉爽涤纶织物、十字截面涤纶织物及普通涤纶织物的导热性、透湿性、导湿性及散湿性等凉爽舒适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凉爽涤纶织物的导热系数、最大瞬时热流量值均大于十字截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表现出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十字截面涤纶织物的吸湿排汗效果最佳,说明纤维物理形态结构仍然是改善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织物结构参数对聚乙烯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选取3种规格的聚乙烯长丝织成双罗纹针织物,并选用涤纶、凉感涤纶长丝制备相同结构双罗纹织物作为对比试样,研究构成织物的原料种类、未充满系数、捻度对织物孔隙率、透气性、导热及导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构成织物的原料、未充满系数与织物透气、导湿、导热等热湿舒适性能显著相关;纱线捻度与织物的导热及导湿性能显著相关;与涤纶、凉感涤纶织物相比,聚乙烯长丝表面存在沟壑,结晶度、取向度较高,其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气、导湿和导热性能,是制备凉爽舒适功能纺织品良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6.
介绍实现纺织品吸湿凉爽功能的基本原理、关键制备技术及相关性能的评价方法,阐述吸湿凉爽型纺织品的研究进展。指出吸湿凉爽纺织品的实现原理包括纤维吸湿导热、织物热湿扩散、织物热湿传递通道。分别阐述吸湿凉爽型纤维、吸湿凉爽型织物及通道型吸湿凉爽织物的制备技术,以及导热性能、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导湿性能、主观评价等吸湿凉爽功能评价方法。并根据目前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机理研究、制备方法及性能评价3方面提出建议,指出吸湿凉爽效果明显且功能持久纺织品的研发及功能评价方法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是夏季服用面料开发热点之一。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针织物吸湿导湿原理、针织物中的差动毛细效应、针织物的热传递性能以及织物与皮肤接触方式4方面,分析并总结了针织物凉爽功能实现原理,提出吸湿凉爽功能针织物的功能实现要从优化纱线及织物内部的毛细孔隙、构建传湿梯度、改变皮肤与织物接触等方面着手。同时,针对吸湿凉爽功能针织物的功能测试与表征方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设计和研发吸湿凉爽功能产品提供基础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防紫外线纤维与防缩羊毛纤维的原料选择、混纺纱线纺制和织物设计与织造,获得了系列规格的毛混纺轻薄面料,赋予织物持久的凉爽性、防紫外线特性。对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织物用于夏季男士衬衫面料的手感风格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列织物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为保证织物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织物的的紧度不宜过大;该批织物作为男士夏季衬衣面料,其基本风格和综合风格数值属于中等或偏上水平,比较适合作为男士夏季衬衣面料。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夏季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和防晒性能,并使之具备良好的凉爽感,以AIRCLAD改性涤纶纱线为原料,设计并织造了9种不同组织、不同结构参数的针织面料,同时用普通涤纶纱线编织3种不同组织的针织面料作为对照组。利用PW-5P-AT2自动吸水速度测试仪、紫外分光计、KES-F7接触冷暖感测试仪等仪器测试他们的吸湿速干、接触冷感和防晒性能,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织物结构参数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吸湿速干、接触冷感、防晒性能和组织、结构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AIRCLAD改性涤纶纱线织造的面料均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冷感、防晒性能;织物厚度、纵密与防晒性能呈显著正相关;织物组织与接触冷感显著相关,纬平针组织的接触冷感性能最佳;织物透气率、面密度、厚度与吸湿速干性呈显著负相关,轻薄且透气率大的面料,吸湿速干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凉爽纤维及制品主要特征是具有瞬时凉爽和吸汗快干性。评价该特性主要从导湿性和导热性两方面考虑,国内的相关检测手段主要用于表征面料的导湿性能,导热性能没有具体的表征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导热性能测试方法,并通过试验比较得出了较优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不使用任何凉感助剂开发一种纯棉凉感功能性面料的生产工艺,通过调整纱线结构,使面料减少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并扩大纱线间的空隙,增大散湿散热表面积,吸湿透气性提高2倍以上,从而使肌肤表面热量快速散失,肌肤表面温度可以比穿着其他同规格纯棉织物低1~2℃,使穿着者倍感凉爽舒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针织内衣织物接触冷暖感与织物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KES-F7精密瞬间热物性测试仪测试14种针织内衣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从织物密度、织物厚度等结构参数以及织物相关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织物结构越紧密,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越低,皮肤与织物接触冷感强烈;织物表面越光滑,皮肤与织物接触面积越大,接触冷感强烈;织物厚度越大,皮肤与织物接触暖感强烈。织物的结构参数影响织物中静止空气含量,从而对织物接触冷暖感产生影响。由织物最大瞬态热流量与织物力学性能参数相关性分析可知,减小织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织物的蓬松性,有利于增强织物的接触暖感。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厚度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作为防水透湿膜,通过层压加工,分别对3种织物(纯棉织物、涤/棉织物和涤纶织物)进行防水透湿改性,制得3种具有防水透湿性能的复合织物(纯棉复合织物、涤/棉复合织物和涤纶复合织物)。探讨PTFE膜厚度及织物种类对复合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膜厚度增加,复合织物的透湿性和静水压会有所提高;PTFE膜厚度越小,复合织物的疏水性越好;PTFE膜厚度对复合织物的抗沾湿性能的影响较弱。就织物种类而言,涤纶复合织物的抗沾湿性能最好,沾水等级可达4级,水接触角最高为131.0°,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纯棉复合织物的透湿率和静水压最高分别达5504 g/[m^2·(24 h)]和32.41 kPa,防水透湿性能优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丝、阳离子染料可染的改性涤纶、羊毛在精纺面料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天丝、阳离子染料可染的改性涤纶、羊毛纱混纺的工艺技术,以及织物效果。从原料选择、纱线结构、织物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关键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探讨了开发此产品中的关键问题、生产工艺等,分析对比了天丝、阳离子染料可染的改性涤纶、羊毛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显示该织物制成成衣后,具有手感活络,滑糯挺爽,自然丝般光泽。为开拓化纤仿毛精纺面料市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含湿状态下组织结构对织物热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含湿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能,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了在一定含湿状态下涤纶针织物、机织物的热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织物含水率越高,瞬间冷感越强,热传导性能提高,保暖性能下降;在含湿率相同的状态下,涤纶机织物比针织物瞬间冷感更强;编织方法对导热系数随含湿率变化的规律没影响;涤纶机织物、针织物在纯干燥状态下的保暖性相差无几,但加湿后2种织物保暖性能差别显著。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认为涤纶针织物保暖性好于涤纶机织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含量对其纬平针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混纺比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棉纤维,采用环锭纺与赛络纺纺制了10组18.3 tex混纺纱,并织成相同规格的纬平针织物。测试并分析织物的顶破、起毛起球、透气、透湿及保暖性能。基于回归分析,获得了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含量与织物各性能指标的关系,并建立了综合性能评价函数对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纬平针织物的顶破强力、透气、透湿、保暖性增加,抗起毛起球性能变差,赛络纱织物的综合性能优于环锭纱织物;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棉混纺织物相比于普通涤/棉织物,透气性能可提高66%,透湿性能提高10%,保暖性能提高2.6倍。  相似文献   

17.
 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洗可穿特性,但亲水性很差。本文研究了超亲水涤纶织物的纳米二氧化钛紫外线制备。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为40g/L,照射紫外线60min时,超疏水涤纶织物能够制备为在4.11 s 内接触角变为0°的超亲水性织物。扫描电镜(SEM)显示涤纶纤维表面粗糙,有其它物质。反射紫外光谱排除了是纳米二氧化钛在涤纶纤维上吸附所致的可能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涤纶纤维表面的物质是氧化所致。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晶度有所下降;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纤维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改性后的涤纶织物白度、硬挺度保持良好,褶皱弹性有所提高。该方法工艺简单,改性效果好,是一种绿色改性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印整结合的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迪庚 《印染》2003,29(5):42-43
针对分散染料转移印花对纤维的局限性,采用苯乙烯接技聚合的预处理方法,将预处理剂和分散染料同浆印制转移印花纸,达到既印花又整理的目的,实现天然纤维织物的转移印花。文章以涤棉混纺、丝涤交织和真丝织物为例,对印整结合转移印花后织物的物理性能和染色牢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 fabric groups as measured by the KES-F system are described. These fabric groups are divided by fibre content, fabric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 finishing treatment. Using silk fabric as a reference, caustic-reduced polyester fabrics exhibit strong silk-like characteristics except in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Liquid ammonia-treated cotton fabrics also possess a certain silky hand. Micro-fibre fabrics are soft and smooth, but they do not have the high Kishimi hand which is typical of silk fabrics. Fabric construction has some influence on fabric stiffness, but not on hysteresis. Polyester-lining fabrics have high bending stiffness and polyester/cotton fabrics have very high shear stiffness and hysteresis. These two groups of fabrics are the least silk-like. Shear properties and bending hysteresis appear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hand of the fabrics studied.  相似文献   

20.
选择8种不同的羊毛与普通涤纶、37.5涤纶混纺针织物试样,测试试样的密度、面密度、未充满系数和厚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回潮率、透气率、芯吸高度、瞬间接触凉感(Q-max)及恒定加热条件下的干、湿态升温性能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分析和评价了针织物的基本参数对其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涤纶相比,采用37.5涤纶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回潮率、芯吸高度和Q-max;透气率随针织物未充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织物的纤维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组织结构相同时,针织物的面密度越大,透气性越差;含37.5涤纶的纬平针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