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政超  李文臣 《电讯技术》2012,52(11):1758-1762
在分析两站无源交叉测向平面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测向、时差联合定位的模型,并分析了其定位原理和精度;推导了组网雷达的探测精度表达公式,并比较了单站、两站、三站雷达定位精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源组网探测的优点和无源侦察只被动接收、不辐射信号的优点,提出了有源无源一体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模型及其定位精度分析,并对五站定位中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有源无源一体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方式能有效地对目标进行定位并有良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红外三维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红外探测器的三维定位算法,推导了定位误差公式,就目标位置、测向误差和探测器位置测量误差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对三(多)基地布站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红外无源三维定位具有较高的精度,红外多站组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多部两坐标雷达组网对目标的三维空间定位问题时 ,给出了一种利用WLS(WeightedLeastSquare)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的方法 ,推导了定位精度公式 ,并且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定位精度几何稀释和高度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网雷达的定位精度。此公式可以推广到三站以上的组网雷达系统中 ,在雷达缺乏高度测量的情况下 ,此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位置和高度的有效估计  相似文献   

4.
组网雷达对目标三维定位精度仿真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研究多部两坐标雷达组网对目标的三维空间定位问题时,给出了一种利用WLS(Weighted Least Square)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的方法,推导了定位精度公式,并且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定位精度几何稀释和高度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网雷达的定位精度。此公式可以推广到三站以上的组网雷达系统中,在雷达缺乏高度测量的情况下,此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位置和高度的有效估计。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红外被动探测的多目标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目标红外被动探测定位技术应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被动探测的多目标定位方法。研究了三站联合定位算法,解决了多目标情况下虚假目标干扰、数据匹配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定位精度、虚假目标剔除效果数学仿真。仿真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剔除虚假目标,实现多目标红外被动探测定位功能,定位精度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部组网雷达与空域目标构成的空间几何三角关系,综合利用组网雷达对目标的测量信息,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算空域目标位置,提出了两种雷达组网三角融合定位算法融合解算空域目标位置;并使用全微分方法分析组网三角定位算法误差构成,利用期望分析方法完成了组网三角定位算法误差一阶矩和二阶矩解算。仿真结果表明:组网三角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单部雷达。  相似文献   

7.
外辐射源雷达网络的探测性能受网络几何架构、电波传播环境、硬件系统性能及信号和数据处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优化部署需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网络性能评估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该文围绕外辐射源雷达网络定位性能展开,首先给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外辐射源雷达网络优化系统定位性能评估方案,利用蒙特卡洛仿真分析了一定站位配置下定位精度分布图。接着重点介绍了外辐射源雷达组网探测实验开展情况,包括系统配置、空中目标探测典型结果及分析。最后统计评估了实测目标的定位精度,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从实验角度验证了定位性能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组网雷达中通过协方差交叉进行目标定位可以提高目标定位精度,首先从理论上对多雷达数据融合定位精度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提高目标定位精度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多部雷达协方差交叉缩小目标定位误差,使目标定位精度得以提高。仿真数据及工程实践验证了它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雷达组网工程中也得到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有源雷达组网方式序贯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有源雷达组网方式进行识别,该文利用Dempster-Shapher(D-S)证据理论适于解决信息序贯融合问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有源雷达组网方式序贯识别方法。首先对侦察获取的有源雷达和通信电台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然后结合专家系统计算特征向量与雷达组网方式的匹配度,最后通过一种改进的相对加权融合算法进行证据修正融合,实现了对4种常见有源雷达组网方式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毅 《激光与红外》2010,40(3):325-329
针对现有雷达与红外传感器异平台数据融合算法定位精度不高的现状,直接采用由雷达位置与雷达量测的目标距离确定的圆和由红外位置与红外量测的目标方位确定的直线相交,对目标进行定位,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和红外传感器位于异平台情况下的数据融合算法,减小了雷达角度测量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仿真分析证明新的融合算法与现有融合算法相比有效地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卫式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储频(DRFM)技术广泛地应用到现代干扰装备中,数字储频技术能够对雷达信号进行多次复制转发干扰,在自卫式干扰场景中形成主瓣距离欺骗干扰,对目标检测和跟踪带来了困难。文中提出一种利用雷达网络内其他节点采用与被干扰雷达同样的工作频点被动接收,对干扰源进行测角处理,通过有源探测和无源测角融合处理实现主瓣内其他虚假目标的剔除。文中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与传统的测向交叉定位的性能相比较,给出了不同方法使用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彭应宁  王华彬 《现代雷达》2007,29(11):44-48
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系统误差估计是实现有源无源雷达信息高精度融合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时差定位无源雷达具有与有源雷达不同的误差分布特点,多有源雷达之间的系统误差估计方法已不适用于无源雷达与有源雷达之间的系统误差估计。文中提出一种系统误差估计方法,利用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对同一目标的观测,同时估计有源雷达的系统误差和无源雷达的时差系统误差,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红外图像的空间关联性强,并且存在一定的非均匀性,因此诸如Canny算子之类的传统边缘提取方法并不适用。本文讨论了像素级和亚像素级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方法进行像素级边缘定位,再结合空间灰度矩的方法进行亚像素级边缘细分。该方法能够对高温构件的红外边缘进行快速检测,并能极大提高边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无源雷达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雷达技术和雷达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源雷达逐步成为现代防空情报系统的一种重要探测手段。定位精度是无源雷达能否发挥其探测效能的关键因素。该文在介绍无源雷达的工作机理后,着重讨论了布站方式和布站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布站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机载条带SAR图像无参考点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无参考点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导航、制导和火控等领域。文中考虑条带SAR成像模式,将成像场景假定为水平面,推导了基于非线性频调变标(NCS)算法和距离多普勒(RD)算法的图像无参考点定位公式体系,分析了多普勒参数估计误差、斜距及载机高度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该无参考点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给出了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易诗  李俊杰  贾勇 《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43(12):3505-3512
AI+热成像人体温度监测系统被广泛用于人群密集的人体实时温度测量。此类系统检测人的头部区域进行温度测量,由于各类遮挡,温度测量区域可能太小而无法正确测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红外注意力提升机制的无锚点实例分割网络,用于实时红外热成像温度测量区域实例分割。该文所提出的实例分割网络在检测阶段和分割阶段融合红外空间注意力模块(ISAM),旨在准确分割红外图像中的头部裸露区域,以进行准确实时的温度测量。结合公共热成像面部数据集和采集的红外热成像数据集,制作了“热成像温度测量区域分割数据集”用于网络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红外热成像图像中头部裸露测温区域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88.6%,平均分割精度达到86.5%,平均处理速度达到33.5 fps,在评价指标上优于大多数先进的实例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空间目标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观性分析的高精度空间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基于Fisher信息矩阵法定义了一种新型可观性指标,并以空间目标跟踪为背景,针对采用天基雷达,天基红外或地基雷达所得到的不同量测模型系统分别给出了可观性指标值,并选出一种可观性指标值最大的空间目标量测模型。接着,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和选择的量测模型,实现高精度的空间目标跟踪。相对于仅天基红外,天基红外与天基雷达相结合两种方案,仅天基雷达的空间目标跟踪测量方案具有较大的可观测性指标,进而具有较高目标跟踪精度。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热红外图像行人检测方法在精度和速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弱显著图的实时行人检测方法。该方法以轻量级LFFD(Light and Fast Face Detector)网络为基础,由两级改进网络即SD-LFFD(Saliency Detection-LFFD)和SF-LFFD(Saliency Fusion-LFFD)组成,首先以热红外图像作为输入经SD-LFFD网络产生初步行人检测结果和行人区域弱显著图,接着将该弱显著图与原热红外图像结合“点亮”潜在行人区域并经SF-LFFD网络产生新的行人检测结果,最后将两级改进网络的行人检测结果融合得到最终结果。在数据集CVC-09和CVC-14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现有轻量级神经网络相比行人检测的平均精确率有大幅提升,且在有限硬件资源下可实现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汪心坤  赵芳  王建江 《红外》2019,40(7):1-11
随着各种新型探测雷达、先进红外探测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问世,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已经成为了目前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综述了传统和新型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