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沙棘原浆为原料,利用酒酒球菌CICC 6066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 MLF),研究发酵过程中(25℃,8 d)沙棘原浆活菌数、pH值、有机酸、单糖、黄酮醇、酚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酒酒球菌发酵显著提高了沙棘原浆pH值,降低其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总糖的含量;发酵8 d后,沙棘浆有机酸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苹果酸降解率为86.01%,而乳酸含量增加了4.79倍;发酵后沙棘浆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分别降低23.25%和32.17%;MLF后沙棘浆的总黄酮醇和总酚酸分别增加了49.35%和29.63%,总量达到160.71 mg/L;相比未发酵沙棘原浆,发酵沙棘浆的SOD活力及抗氧化能力(·OH、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2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强。综上,酒酒球菌可在沙棘原浆中进行充分的MLF,有效降低沙棘原浆苹果酸含量,改善沙棘原浆的口感,并通过发酵进一步提高其...  相似文献   

2.
以沙棘原浆为原料,采用酒酒球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并对发酵原浆进行调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沙棘发酵功能饮料的发酵工艺及饮料配方,进一步对产品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沙棘原浆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O%、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d、初始pH3.5,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发酵工艺中各参数对沙棘冰酒品质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冰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3%(V/V,106个/mL),PH 3.6,发酵时间20 d.在此条件下,沙棘冰酒的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口感均较理想,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沙棘原汁澄清处理对沙棘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沙棘原汁澄清处理对沙棘酒发酵速度和香气成分形成的影响,利用果胶酶对沙棘原汁进行澄清处理。分别对沙棘澄清汁和未处理的沙棘原汁调整到糖度23%、pH3.7,然后接入0.18%的活性干酵母于28.5℃下发酵,陈酿后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各发酵酒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以澄清汁为原料发酵的沙棘酒中检测出58种香气化合物;原汁发酵的沙棘酒中检测出52种香气成分,其中有28种非两者共有,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香气差异。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1-丁醇和辛酸乙酯,用澄清汁发酵的沙棘酒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1.24%和10.40%,较原汁发酵的沙棘酒分别提高了16.45%和5.32%。因此表明对沙棘汁澄清处理更有利于沙棘酒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酒酒球菌是使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启动者,也是耐受性最强的乳酸菌。概述了酒体温度、乙醇浓度和pH值对酒酒球菌的影响及菌体的胁迫适应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这对更好的了解酒酒球菌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耐酸酵母YM1-1E为试验菌株,沙棘原浆为原料,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沙棘与水的配比、配料初始pH、接种量、SO2添加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对沙棘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沙棘果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沙棘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6,酵母菌接种量3.0%,SO2添加量105 mg/L,沙棘发酵液初始pH 5.3,24 ℃发酵10 d。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酿造的沙棘果酒酒精度为12.7%vol,感官评分为89.0分。果酒果香浓郁、入口酸甜、酒体醇厚。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葡萄酒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特性及功能,并就有关酚类化合物对酒酒球菌生长的影响及酒酒球菌对酚类化合物的代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酒酒球菌苹果酸-乳酸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自然冷冻的沙棘果为原料,研究沙棘冰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发酵温度、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时间对沙棘冰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冰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15 ℃、初始糖度22 °Bx、酵母接种量3%、发酵时间20 d。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沙棘冰酒酒精度为10.65%vol,感官评分为87.20分,产品具有典型的冰酒品质。  相似文献   

9.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普遍应用于葡萄酒生产中,它可以触发苹果酸-乳酸发酵,促进葡萄酒中的苹果酸转化为乳酸,降低总滴定酸,提高酒体生物稳定性,改善酒体口感。本文针对3株自主筛选的酒类酒球菌,研究了酒精度、pH、SO2浓度、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对葡萄酒苹-乳发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采用生物降酸的方式,利用乳酸菌联合酵母的发酵方法,克服传统果酒发酵时间长、发酵不易控制、风味较差等缺点,制备一种新型的适合大众饮用的沙棘酒。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接菌量(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沙棘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菌比例(乳酸菌/酵母菌)为3%∶5%,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96 h时,所制的沙棘酒感官评分为93分。  相似文献   

11.
沙棘酒的研制及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蒙古沙棘果,用浸泡与发酵相结合法生产沙棘酒。对酒的非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选用冷、热处理及澄清剂提高沙棘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康毅  刘树文 《食品科学》2012,33(19):326-330
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中碳源物质的利用及其产物、副产物的形成对葡萄酒感官品质有很大影响。其中,酒酒球菌参与的葡萄糖代谢、有机酸代谢及相关产物的形成和流向对葡萄酒MLF影响重大,决定着葡萄酒的最终品质。环境条件也是影响酒酒球菌生长的重要因素。苹果酸、柠檬酸和pH值三者在一定范围内相互作用,影响酒酒球菌生长。SO2会抑制酒酒球菌细胞ATP酶活性,高含量乙醇能增加细胞膜流动性,这些都会阻碍酒酒球菌生长,而溶解氧不仅不利于酒酒球菌生长,还会使醋酸菌等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乙酸、双乙酰等不良产物含量上升,使葡萄酒败坏。本文就葡萄酒MLF过程中酒酒球菌的苹果酸代谢、柠檬酸代谢、糖代谢和乳酸、乙酸、双乙酰、乙偶姻等的产生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方法研究新疆大果沙棘的果酒酿造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青河县特产大果沙棘为原料,经打浆、成分调整后,添加Danbli干酵母进行原浆发酵,并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棘原浆发酵参数,建立影响因子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得到最大酒精含量的沙棘原浆发酵参数为:起始pH4.6,含糖量22.6%,接种量3.4‰,温度28℃;得到最大酒精含量为16.18%(v/v).  相似文献   

14.
王陶  李华  王华  苏静  王云 《食品科学》2014,35(7):305-310
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触发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而苹果酸-乳酸发酵有利于提高葡萄酒品质,为了进一步提高酒酒球菌在葡萄酒酿造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各种生物组学方法来探究酒酒球菌的生物调节和代谢体系是必要的。本文对不同生物组学的研究手段进行汇总,并对其在酒酒球菌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酒类酒球菌的分离及发酵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酒类酒球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通过考查分离菌株苹果酸—乳酸发酵性能后,对鉴定为酒类酒球菌的127株菌株进行了pH、SO2和酒精单因素耐受性试验,然后再选择抗性较好的初选菌株(8株)进行复合因子(pH×酒精×SO2)梯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有4株酒类酒球菌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苹果酸—乳酸发酵适应性,其中分离菌株O.oeniSD-2a对胁迫条件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对照商业菌株O.oeni31DH。  相似文献   

16.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的主要菌群,对其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离鉴定非常重要,该文针对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筛选优良酒球菌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以沙棘、糯米为酿酒主原料,黑米、山药为辅料,蜂蜜、桂花酱为调味剂,酒药和"安琦"牌酿酒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酿造沙棘保健稠酒的工艺技术。确定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沙棘:糯米:黑米:山药的配比量为1:5:3:1,接种量0.12%,发酵温度25℃±2℃,主发酵时间6d;成品酒自然条件下贮存60~120d,未发现异常现象。经检测,供试沙棘稠酒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均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16-121
对比分析了酿酒酵母(F10)-酒类酒球菌(VP41)顺序接种和同时接种2种模式对樱桃酒的发酵过程、酒体成分、生物胺含量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时接种模式能够缩短发酵时间,更高效地萃取樱桃果浆中的多酚和花色苷,降低色胺、苯乙胺、亚精胺和组胺的生成量,赋予樱桃酒更浓郁的果香。因此,酿酒酵母-酒类酒球菌同时接种模式具有在樱桃酒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新疆葡萄酒产区优良酒类酒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霞  李华  金刚  杜立业  王华 《食品科学》2012,33(1):141-146
为了分离筛选出适合葡萄酒酿造的优良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菌株,从我国新疆葡萄酒产区分离纯化出30株酒类酒球菌,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它们均被鉴定为酒类酒球菌。分别对其进行单因子(pH值、酒精、SO2)耐受性实验,选出单因子抗性较好的9株菌进行复合因子(pH值×酒精×SO2)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有3株酒类酒球菌具有较好的发酵适应性。最后通过Species-specific PCR以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验证,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筛菌株与酒类酒球菌的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说明本实验所筛选的9株性能较好的菌株均为酒类酒球菌。  相似文献   

20.
高玉玲 《酿酒》2004,31(4):107-108
利用野生沙棘果、酒酵母,发酵生产沙棘酒。用柠檬酸、砂糖、蜂蜜勾兑充分灌装,桶内充分压力为0.4MPa成品突出果香浓郁、杀口感较足且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