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针对目前胜利油田普遍使用的Z J40、Z J50钻机的转盘驱动箱和绞车润滑系统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设计了润滑油压力监控报警装置,实时显示润滑油压力,同时在润滑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时报警,及时发现设备润滑系统出现的问题,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排除润滑油路故障,保证转盘驱动箱、绞车可靠润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分动箱是直接驱动绞车和转盘的重要传动设备,在分动箱与转盘之间装有离合器,对转盘起离合作用。钻机离合器的轴类材料采用优质合金结构钢锻件。大小齿轮均为锻件,经渗碳、淬火等热处理,以及磨齿而成。性能优良,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3.
马巨龙 《轮胎工业》2017,37(2):105-107
介绍成品检测线轮胎翻转机构的设计。新设计的成品检测线轮胎翻转机构主要由翻转箱、齿轮箱、驱动气缸及支撑翻转箱的机架组成,可用于半钢成品检测线扫码前轮胎180°自动翻转。该机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对轮胎无二次伤害、效率高,满足工厂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介绍成品检测线轮胎翻转机构的设计。该机构主要由翻转箱、齿轮箱、驱动气缸及支撑翻转箱的机架组成。可用于半钢成品检测线扫码前轮胎180°自动翻转。该机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对轮胎无二次伤害、效率高,满足工厂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弧形筛翻转效率,采用电液推杆作为驱动装置对弧形筛进行局部改进,通过电液推杆的伸长与缩短,完成弧形筛筛箱的放平与竖起,最大限度地保留弧形筛原有结构,减少改造工作量,实现筛箱自动俯仰功能。通过理论计算和运动学仿真分别得到筛箱俯仰转动过程中所需驱动力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电液推杆驱动力的理论计算曲线与仿真曲线基本吻合,筛箱俯仰翻转过程中水平姿态启动时所需驱动力最大,随着筛箱竖起角度α逐渐变大,所需电液推杆的驱动力相应减小。考虑计算误差和一定的安全系数,弧形筛选用电液推杆的额定最大推力Fmax为15000 N。改造后的弧形筛在人工操作与机械驱动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半自动翻转,弥补了传统弧形筛的不足,翻转过程由原来的2 h缩短至10 min以内,有效提高了弧形筛的翻转效率和脱水、脱介效果。  相似文献   

6.
专利文摘     
《现代橡塑》2005,17(11):41-42
开放式炼胶、炼塑机;成型机的转盘夹具装置;双色翻转式点塑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电动钻机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对主要钻井动力设备如绞车、转盘、泥浆泵采用直流电机驱动,而直流电机的平稳调速成了其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的核心技术,本文针对钻井设备中广泛采用的串励直流电机,分析了其调速原理并重点分析了为实现调速而采取的关键技术——转速反馈的一种新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图12所示是国外生产速度为二分钟一箱的浴盆铸铁坯的生产线,该生产线的造型部分是上、下型分别用一个三工位的转盘。在第一个工位上,利用自动覆膜机3及10来覆模成型,然后上涂料。在第二个工位上,进行涂料干燥,在最后的工位上进行加砂、震实、脱模。上、下砂型用同样的方法造成以后,用翻转机7翻转下型,并放置在辊子输送器上层的台板上。上层辊子输送器移动到合箱工位以后,利用合箱装置13将上型与台板上的下型合箱定位。整个造型过程,利用步移式自动抽气装置接通真空系统。浇注后,  相似文献   

9.
正一种轮胎胎面横向输送装置,包括支架、输送辊道组、翻转驱动杆、翻转连杆系统,支架包括其上端水平固定装配的框架,在框架内部水平装配有由多个输送辊道构成的输送辊道组,多个输送辊道可自由转动且其轴向指向左右方向;翻转驱动杆通过多个轴承及轴承座装配在框架外侧的侧端面上,翻转驱动杆的轴向方向指向框架的前后方向,翻转驱动杆沿圆周方向固定有由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模块化煤层气钻机对模块集成度及移运性要求较高等特点,开展了煤层气钻机专用液压绞车的研究。该煤层气钻机专用液压绞车采用液压马达+链条传动方式,具有自动送钻的功能,模块集成度高。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液压绞车的结构、传动原理的设计;分析了绞车的钩载-速度曲线,该绞车能够实现0~1.1 m/s的无极调速,能够有效地利用液压马达的功率,满足模块化煤层气钻机的使用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油田现用带压作业机多数配备被动旋转的连接盘或单马达驱动的液压转盘,普遍存在传动链长、扭矩小、作业范围受限等问题。研制开发了一种能够上下游动且主动旋转的多马达驱动液压转盘,无论轻管柱或重管柱状态,液压转盘配合夹持卡瓦和旋转接头可以带动管柱旋转,用于坐封井下工具或者钻磨作业,无需动力水龙头。多马达驱动液压转盘采用齿轮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紧凑、通径大、承载力大、旋转扭矩大、高转速、稳定性好、设备检修和更换易损件方便等特点,能更好的满足带压作业工艺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已有生物生态工艺,将黑水、灰水分开收集处理,提出"黑水厌氧-混合污水缺氧-好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探究组合工艺中"缺氧-好氧"部分,即"缺氧池-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耦合装置的工艺运行与污染物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对COD去除效果良好,出水均维持在50 mg/L以下,且COD去除效果主要受进水有机负荷影响。当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3 h、回流比为100%时,系统TN和NH_4~+-N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7.4%和95.2%,其中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对NH_4~+-N的去除率达91.4%。该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总体运行良好,出水水质可稳定达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吊运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从设计思想、停位精度、参数选择到具体结构.按标准化系列分类特点,进行归纳和阐述,对不同条件吊运机的设计提供了选择依据.门式吊运机是直线电镀生产线关键的非标设备.应用极为普遍.根据生产线的需要,可采用手动、半自动、全自动方式,控制吊运机按照工艺流程,依次传递工件,以完成生产线上各个工位的循环.直线电镀生产线是6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电镀设备,目前国内使用的生产线仍以直线双轨式为主.在国内过去采用上轨式吊运机结构比较多,近年来已发展中轨式吊运机结构.吊运机的驱动方式也有了新的进展.水平驱动已由过去的光轮驱动方式增加了链轮、链条和轮齿齿条水平驱动两种.双速电动机驱动的吊运机正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向发展,其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集成化、组合化,为加速商品化的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清洗世界》2010,26(6):24-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壁面除锈爬壁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所述的机器人包括框架、链条履带行走机构、永磁吸附单元、左上驱动电机、左上减速机、右下驱动电机、右下减速机,所述的链条履带行走机构由左右两条链条履带组成,所述的永磁吸附单元安装在链条履带行走机构上,超高压水射流真空除锈清洗器外接真空源和永磁吸附单元形成真空永磁混合吸附。  相似文献   

15.
查晓  马骏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23,(8):111-116
水车驱动式生物转盘将生物转盘与跌水充氧相结合,实现高效充氧。经理论分析与试验校核,为水车生物转盘建立氧传质模型。将水车生物转盘充氧过程简化为跌水过程充氧和盘片转动充氧两部分,对两部分分别建立模型。跌水过程以双膜理论为基础,从物料平衡角度建立氧传质模型。盘片转动过程以体积修正系数为基础,对Kim&Molof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充氧模型。二者结合,经理论推导与试验校正得出最终的水车生物转盘充氧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水车生物转盘充氧能力与初始溶解氧浓度、跌水高度、盘片转速、装置尺寸及温度有关。此模型的建立为其他改进型生物转盘的氧传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145双模轮胎定型硫化机的常用的两种卸胎机构,对其进行技术比较,提出了一种把传统镰刀式的链条带动卸胎支臂升降翻转改为齿轮齿板啮合带动其升降翻转的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运动平稳、可靠,减少维修时间及费用,提高开机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对原XJ550型修井机转盘传动系统的转盘传动箱进行改造,通过增加档位切换装置和制动装置,有效解决了作业过程中转盘转速低作业效率低和钻杆反向扭矩释放问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射流驱动(含曝气)生物转盘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作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停留时间、气水比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该装置通过射流喷射器实现曝气、自吸污水以及推动转盘,简化了装置,其强制充氧方式提高了氧传递效率,对生活污水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螺杆泵采油是近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机采方式,但传统的螺杆泵驱动装置采用皮带传动、减速箱齿轮二级减速的驱动方式,降低了传动效率,增加了系统能耗。而螺新型的杆泵地面直驱装置去掉了皮带和减速机构,由电机直接驱动负载,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电耗,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玻璃》2009,(2):60-61
一种平板玻璃的上片与卸片装置,在机架的上端两侧各滑动连接竖向的升降导柱,该升降导柱的上端与承载辊道的固定框架相联,在该承载辊道上装有辊道转动驱动装置;在机架的下部装有小车、辊道升降驱动装置、小车移动驱动装置、翻转油缸和翻转架,小车一端与翻转架一端铰接,翻转油缸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小车与翻转架之间,该小车与小车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并驱动小车往复移动;辊道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的升降导柱传动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