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WL酵母形态鉴别培养基从不同地域来源藏曲中分离筛选出48株典型酵母形态菌株,进一步通过分子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1株,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9株,Saccharomycopsis malanga 3株。通过青稞汁培养基发酵研究了不同种类酵母的酿造性能,发现酿酒酵母是青稞酒发酵主要产酒微生物,S.malanga是主要产酸微生物。通过26种香气代谢物的分析比较3种酵母产香性能发现酿酒酵母是青稞酒发酵主要产香微生物,能够产丰富的酯类、醇类和有机酸类香气物质,扣囊复膜孢酵母也对青稞酒中微量香气物质具有重要贡献,而S.malanga产香能力较弱。该文系统研究了西藏传统酿造青稞酒酿造用藏曲中主要酵母菌的酿造性能和风味功能,对青稞酒酿造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扣囊复膜酵母,又名拟内孢霉,作为白酒发酵的重要菌种,广泛存在于酒曲中。本文介绍了扣囊复膜酵母菌种的性能研究及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其具有产酸、醇、酯等风味物质的能力,具有产淀粉酶、糖化酶、β-葡糖苷酶、酸性蛋白酶的能力。应用于大曲制作,能提升强化大曲的糖化力和液化力;应用于麸曲白酒、大曲白酒、小曲白酒酿造生产,提升了白酒酒体的绵柔感、醇甜感;应用于酒糟处理,可提升酒糟的附加值。因此有必要分离筛选优良扣囊复膜酵母菌种,研究其性能并应用于生产,以提升原酒品质。  相似文献   

3.
扣囊复膜孢酵母是白酒酿造中重要的功能性微生物。为探究扣囊复膜孢酵母在高温大曲制备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曲内部结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比较分析扣囊复膜孢酵母强化大曲和对照大曲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物质代谢方面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经扣囊复膜孢酵母CICC 33077强化的高温大曲内部结构疏松,微生物数量较多。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扣囊复膜孢酵母CICC 33077的强化增加了高温大曲中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等功能乳酸菌的丰度。在功能特性方面,扣囊复膜孢酵母的强化整体提升了高温大曲的代谢活力,增加了淀粉代谢酶的数量。可见扣囊复膜酵母菌的强化会改变高温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体系中的微生物代谢。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清香型麸曲白酒辛辣、欠醇厚绵柔的缺陷,在生产中应用扣囊复膜酵母,以期改善原酒的品质。本实验制备了两种扣囊复膜酵母(扣囊复膜酵母T(NT)、扣囊复膜酵母L(NL))麸曲,对麸曲进行感官评价、风味物质分析,进行产酸能力、糖化力、发酵力分析;麸曲应用于清香型麸曲白酒酿造生产,分析原料出酒率、原酒风味成分,对酒样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NL麸曲呈奶油香、花香,花香较明显,NT麸曲呈奶油香、曲香,曲香较明显,NL麸曲的酯类物质、酮类物质、酸类物质的含量比NT麸曲分别高6.56%、16.59%、32.28%,但其醛类物质、醇类物质的含量比NT麸曲分别低5.67%、2.67%。两种麸曲都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糖化能力、发酵能力。扣囊复膜酵母麸曲应用于清香型麸曲白酒发酵,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各实验方案的平均出酒率高于对照的平均出酒率,方案1的平均出酒率最高,比对照的平均出酒率相对提高了4.62%。各实验方案增加了原酒的绵甜感,提升了品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酿酒》2015,(5)
从清香型小曲酒醅中分离得到高产淀粉酶酵母,由形态及5.8S-ITS rDNA片段序列分析鉴定为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扣囊复膜孢酵母)。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菌株生长与产酶具有同步性,48h内产酶活达到101U/mL。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32℃,培养基起始pH为7,装液量为50mL。采用此发酵条件产酶活力可达到118U/mL,较初始条件提高了16.83%。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酒行业每年产生大量的丢糟,利用丢糟生产丢糟酒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本研究为了筛选优良酵母生产丢糟酒,利用五种不同培养基从酱香酒醅和大曲中共分离82株酵母.通过高温筛选、TTC法和发酵试验,选出一株耐47℃高温产香强的P2应用于生产丢糟酒.经形态学和26S rDNA鉴定,P2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  相似文献   

7.
茅台大曲中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培养方法对酱香型白酒大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酵母2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酵母,并分析酵母的发酵能力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中酵母数量为103 CFU/g;共分离鉴定6种酵母,各酵母产香能力不同,编号FBKL2.0071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固态发酵物具有浓郁的果香味,其中以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醇、乙酸苯乙酯、棕榈酸乙酯含量较高。编号FBKL2.0082多株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 burtonii)固态发酵物呈浓郁的花香味,其中以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苯乙醇含量较高。这两株酵母固态发酵时都能产生大量的酯类和醇类等挥发性香味物质,还有少量醛、酮、酚和烷类等物质。分离得到的酵母产酒能力不同,总体产酒能力不高。  相似文献   

8.
以酱香堆积酒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筛选其中的扣囊复膜酵母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筛选鉴定菌株进行酒精发酵研究,探索其发酵产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鉴定,获得 9 株酵母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 5 株为扣囊复膜酵母。单因素发酵条件对扣囊复膜酵母 S-9 发酵产酒精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温度为 28 ℃,最佳发酵时间为 96 h,最佳接种扣囊复膜酵母量为 108个/mL,最佳糟醅比为 1∶3。正交实验结果显示,4 个因素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糟醅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株接种量,最佳组合为 A1B1C1D1,即接种量为 107个/mL,发酵温度为26 ℃,发酵时间为72 h,糟醅比为1∶2,此条件下酒精的产量为3672 ng/μL。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曲霉在产酯生香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将酿酒车间的黄水、尾水和底锅水等酿酒副产物通过配方优化试验制成仰韶生物酯化液,使其中的酸、酯、醇等多种有机成分经过催化发酵成为酯类,丰富了白酒的香味成分。仰韶生物酯化液分别应用在丢糟串蒸、丢糟发酵、窖池养护等方面,从品质提升角度对仰韶陶融型丢糟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丢糟酒丰满度的目的。通过试验,得出最佳酯化液配方,最后通过GC9790气相色谱分析和感官品评,找出生物酯化液提高丢糟酒酒体丰满度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生物强化技术,通过表面喷洒和内部混料方式将扣囊复膜孢酵母CICC 33077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的生产,通过比较强化大曲和对照大曲的感官特性、微生物指标、内部结构、理化性质和发酵酒样来解析扣囊复膜孢酵母CICC 33077在大曲制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大曲相比,强化大曲曲块表面"穿衣"较好,断面整齐,曲皮较薄,内部质地疏松,扣囊复膜孢酵母数量显著增加,达到10~7cfu/g,糖化力和液化力显著增加,其中喷洒大曲糖化力和液化力分别达到1361 mg·G/g·h和5.6 g淀粉/g·h。强化大曲发酵得到的酒液色泽透明,香气浓郁,醇甜爽净,优于对照大曲发酵酒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