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常规丙纶纤维难以染色的缺点,论述了可染丙纶纤维的染色机理、改性剂的选择、纺丝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的控制、可染丙纶纤维的后加工等,指出开发可染丙纶对开拓丙纶服用领域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细旦可染丙纶经共混改性后,其纤维中引入了一定数量的羧基和羟基,使染色性能得到了改善.文中介绍了纤维结晶度、吸附等温线、染料的相容性及透湿性的测定方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细旦可染丙纶的染色特性,得出分散染料上染细旦可染丙纶纤维的吸附等温线为Nernst和Langmuir复合型,上染曲线呈双S型的结论.筛选出细旦可染丙纶染色的分散染料,具体为:分散红SE-R、3B,分散黄SE-5R、S-G,分散蓝2BLN及Palanil Blue GLS-CF.  相似文献   

3.
细旦可染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机理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旦可染丙纶经共混改性后,其纤维中引入了一定数量的羧基和羟基,使染色性能得到了改善.文中介绍了纤维结晶度、吸附等温线、染料的相容性及透湿性的测定方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细旦可染丙纶的染色特性,得出分散染料上染细旦可染丙纶纤维的吸附等温线为Nernst和Langmuir复合型,上染曲线呈双S型的结论.筛选出细旦可染丙纶染色的分散染料,具体为:分散红SE-R、3B,分散黄SE-5R、S-G,分散蓝2BLN及PalanilBlueGLS-CF.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可染丙纶纯纺纱,针对可染丙纶纤维性能及其可纺性,对可染丙纶纯纺纱的纺纱工艺参数及染纱工艺进行了优化。在染色工艺中注意提高色牢度,保证手感柔软;解决了各工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纺纱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将可染组分与聚丙烯共混改性,纺得了可染丙纶,可纺性好;主要性能变化不大;分散染料的上染量提高3~5倍以上;色牢度达4.5~5级,色泽鲜艳,手感柔润。上染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改性丙纶结构疏松,结晶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1 引 言   1 9世纪 60年代 ,纺织工业中丙纶纤维的染色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 :( a)镍改性的丙纶纤维用金属络合分散染料染色 ;( b)含氮聚合物改性的丙纶纤维用酸性染料染色 ;( c)纺丝前丙纶熔体颜料着色。第一种方法要求分散染料能与镍原子形成螯合键。纺丝前加入丙纶中的有机镍化合物浓度为0 .5 %~ 2 .0 %。它具有两个作用 :( a)使纤维具有可染性 ,( b)提高纤维的耐光降解牢度。第二种方法可应用现有用于羊毛和聚酰胺纤维染色的阴离子染料、设备和工艺。这种方法主要是找到一种合适的含有碱性氮原子的聚合物。丙纶本体中含氮添加剂的浓…  相似文献   

7.
《江苏纺织》2003,(3):35-35
阳离子染料可染丙纶工业化试验项目,日前通过上海石化技术中心组织的技术评定。 该项目是上海石化塑料事业部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研发而成。项目在完成可染剂的产业化研制,打通可染丙纶产业化流程的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物共混方式生产的常压可染改性涤纶,以其特有的微纤相界而结构,克服了普通涤纶难以染色的问题。改性涤纶半染时间缩短一半,达染色饱和值所需的温度降至80~100℃,上染率有大幅度提高,染色牢度达到或超过标准GBn233—84,其物理指标与普通涤纶相似,从而实现了涤纶常压易染。  相似文献   

9.
丙纶近年来迅速发展,特别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用途很广。本文介绍丙纶纤维技术进展;原液染色、涂料对丙纶结构影响;新聚合物混合系烯烃织物;改性丙纶膨化变形长丝;丙纶织物粘合剂染色法和染料及助剂方面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丙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保暖性好、回潮率低、抗霉变、耐化学腐蚀等优点,但存在染色性差的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分散染料染可染丙纶的染色性能及染料极性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可染丙纶可以用分散染料在120~130℃下进行高温高压染色。同时染料的极性、分子量的大小对它的染色牢度有一定的影响,极性小或分子量大的分散染料对可染丙纶的提升力好。  相似文献   

11.
可染丙纶天然彩棉交织物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可染丙纶纯纺色纱与天然棕棉纯纺纱交织服用织物的开发及生产过程.通过对可染丙纶纱进行筒子染色,优选染料配方;织前准备优选浆料配方,提高浆纱质量;织造工序合理确定经位置线和引纬工艺,最终生产出的织物兼具两种纤维的优良特性,织机效率达到91%以上,坯布下机一等品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采用可染丙纶纤维开发生产紧密纺纱线,针对其纤维性能特点,以可染丙纶纤维14.8tex紧密纺针织纱为例,优选各工序工艺参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成纱质量,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介质阻挡放电对高分子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梅  阎克路  邱高  王良 《印染》2005,31(19):11-13
采用自制介质阻挡放电连续处理装置,对涤纶和可染改性细旦丙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测试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试样的接触角、即时渗透性、毛效、衰减时间和K/S值,且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表面变化.结果表明,经氩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表面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经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可染改性细旦丙纶织物,具有较强的染深效应,这可从电镜照片拍摄的纤维表面剧烈刻蚀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4.
酸性可染丙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混改性方法研制出酸性可染丙纶。讨论了二乙烯三胺含量对添加剂BCPA的聚合性能的影响,以及筮混纤维的纺丝性能和染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CPA改性丙纶具有良好的纺丝性能和染色性能,而其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可染性丙纶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丙纶的可染性,着重讨论了丙纶染色技术的特点和改性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低温分散染料可染聚酯醚型改性涤纶的原理、方法;介绍了可用染料品种和最佳染色工艺;比较了改性涤纶和普通涤纶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改性涤纶常压沸染即能达到普通涤纶高温高压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丙纶非织造布的抗菌性能,拓展丙纶非织造布的应用范围,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应用于丙纶非织造布.利用静电吸附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将壳聚糖分子与氧化石墨烯分子整理到丙纶非织造布的表面,然后对改性丙纶非织造布进行红外光谱、染色深度、抗菌性能及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能在丙纶非织造布表面进行有效的自组装整理;抗菌测试数据表明,经过8次自组装改性整理的丙纶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且抗菌水洗稳定性良好;自组装改性整理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也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8.
粘胶纤维通过变性剂的处理,使粘纤的结构阳离子化,具有阴离子基团的染料对阳离子化的粘纤有较强的亲合力,染色过程可在较低温度完成,可染传统工艺不易染成的深色,并可节约大量的染料及助剂.本文对粘纤的阳离子化工艺及其染色工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粘胶纤维通过变性剂的处理,使粘纤的结构阳离子化,具有阴离子基因的染料对阳离子化的粘纤有较强的亲合力,染色过程可在较低温度完成,可染传统工艺不易染成的深色,并可节约大量的染料及助剂。本文对粘纤的阳离子化工艺及其染色工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丙纶染色改性的若干途径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