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淄博矿业集团岱庄煤矿4300采区存在的上行开采问题,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影响岱庄煤矿4300采区上行安全开采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开采后3下煤层上覆岩层的破坏特征,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上煤层上行开采的方案是可行的。结合现场实践,工作面来压及巷道变形都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技术条件判定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垮落法残采区上方遗弃煤层综采问题,分析了现有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的不足,从层间岩层结构的角度,提出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存在层间岩层控制层的思想,并给出了控制层的具体判别方法。充分考虑上下煤层开采对控制层的影响,根据上行综采底板岩层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及其变形形态的不同,划分了上部煤层直接底板变形盆地中央区与四周区,并分别给出了中央区与四周区上行综采可行性的判定公式,形成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综采可行性判定理论及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判定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6号煤层上行综采可行,经工业试验检验,矿压显现不明显,开采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3.
白家庄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覆煤层开采问题,通过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受两次采动影响,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出现了裂隙产生、扩展甚至贯通的过程,导致其层间岩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掌握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应力传递规律,再现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受两层煤开采共同影响作用下的移动变形全过程和岩层结构演化过程,揭示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存在块体梁-半拱结构控制层的结构机理与其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在下煤层采空条件下,上煤层开采受煤层间距、下煤层采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上行开采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基于AHP理论建立上行开采可行性评价模型;并对各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上行开采模式特点,对其可行性评价等级进行划分,并以恒源煤矿45采区上行开采为工程实例,分析计算其可行性评价总值,进而判定该条件下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岱庄煤矿4300采区上行工作面开采具体情况,提出了6种上行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案。借助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巷道布置方案下回采巷道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并对其进行了合理分析,最终确定了上行工作面的合理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欢坨矿北二采区上行开采5煤层可行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北二采区5煤层上行开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三带法"、"比值法"进行了初步的经验方法判别。建立工作面开采数值模型预测回采下部8煤层与上行开采5煤层后顶板裂缝带波及范围。经验判别得出5煤层位于8煤层垮落带之上,采动影响系数大于经验临界值7.5,上行开采5煤层可行。数值模拟了采动影响下围岩的扩容区,以体积应变大于等于0.025的等值线密集区视为导水裂隙区,得到8煤层回采顶板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53m,上行开采5煤层后顶板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向上增长0.4m。下部8煤层开采将5煤层顶板改造为极软弱顶板,导致其裂缝带发育高度偏小,利于上行开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巷式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破坏失稳机理,考虑上方煤层的采动影响,立足于岩层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均布荷载下连续深梁力学结构模型。结合虎龙沟煤矿开采实际,对8号煤巷式残采区层间岩层稳定性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同时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层间岩层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上行开采时,在巷式残采区相邻煤柱之间,"内应力拱"会在悬空的顶板中出现,且在整个采场上方顶板中形成更大范围的"外应力拱",则巷式残采区上覆顶板存在稳定的层间控制岩层,能够有效避免集中应力破坏层间岩层,抑制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扩展。若在采场上方形成较大范围的"位移拱",则说明层间岩层破断并没有形成层间控制层,不能上行开采。可见稳定的层间控制层对上行开采全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全礼  孙晖  王红军  付晨光 《煤》2007,16(7):37-39
肥城矿业集团杨庄煤矿为确保七层煤上行开采的可靠性,以7600北翼采区为对象进行了上行开采可行性技术研究,利用"三带"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围岩平衡法等进行了技术判定,并从采煤方法及采净程度、上下煤层回采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确保了七层煤的安全开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协庄煤矿4-2采区二、四层煤实行反程序开采,通过采动影响倍数法、三带判别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围岩平衡法对反程序开采进行了论证及矿压观测,对4-2采区煤柱工作面二、四层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上行开采与下行开采混合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针对开滦吕家坨矿业公司-800三采~-950首采区,因开采强度的增大而造成的采掘衔接紧张及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变形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调整采区内各煤层的回采顺序,尝试采用上行开采与下行开采混合应用的方案,并对实行该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方案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9,(11):46-49
针对盖州煤业9#煤9103工作面的残采区上行开采问题,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下部15#煤采空区上部覆岩的移动规律以及残采区遗留煤柱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上方覆岩移动的"两带"高度,最终确定9103工作面可以进行安全开采,但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同时针对残采区上行开采影响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点,提出多维多级支护技术与方法,与常规支护方式相比,其对围岩的控制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伊马矿上行开采论证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伊马煤矿二水平北翼采区“上行”开采的理论上的可行性。通过开采实践证明,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上行开采法不仅可行,而且会取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清河门煤矿231采区三煤组3-2煤层已经开采,通过对上履可采煤层(3-3层)进行探、掘实践,最终实现了231采区三煤组3-3层的上行综合机械化开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翟镇煤矿六采区二、四煤层上行开采的现行情况,为解决上层煤裂隙带内巷道围岩支护控制难题,基于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对上行开采覆岩裂隙带发育形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在不同围岩情况下的三种不同的支护技术体系,通过现场工程实践,有效避开了裂隙带及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锚网支护在上行开采巷道掘进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济宁三号煤矿四采区所面临的上行开采现状,在预计巷道位于裂隙带中掘进的情况下,采用锚网支护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配合全面的矿压观测,对上行开采条件下锚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判定,验证了锚网支护技术在上行开采巷道掘进中的稳定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本矿井四采区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采用了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等对123上03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经分析,123上03工作面采用上行开采是可行的。由于123上03工作面位于123下03工作面开采后的裂隙带内,文章对123上03工作面上行开采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三带"判别等方法对蔚州矿区崔家寨矿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运用该成果、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东二采区609工作面的回采,从而证明了蔚州矿区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是切实可行的,为回收近距离煤层上煤层遗留的煤炭资源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行开采法在煤矿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间距的确定进行分析论述,在大明一矿西二采区西侧开采过程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为其它类似条件实行上行开采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井开采过程中上行开采的情况普遍存在,为分析某矿J2501工作面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采用FLAC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J2501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对开采后的覆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7煤层的开采对于6-1煤层应力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卸压作用,煤层最大下沉量为2.2 m,整体性完好,未发生明显破断。因此可以得出某矿D4采区6-1煤层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同矿区刀柱残采区安全上行开采问题,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分析了刀柱残采区形成时和上行长壁开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时空演化规律,提出了上行采动影响下超前采动煤柱的基本概念,基于关键层理论建立了超前采动煤柱的应力模型,解析了超前采动煤柱所受的平均支承压力,并结合晋华宫煤矿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1)超前采动煤柱是指:下伏残采区中受上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遗留刀柱煤柱。2)下部残采区形成过程中,刀柱煤柱的支承压力显著高于边界煤柱处,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上行长壁开采过程中,超前采动煤柱的支承压力峰值在主关键层初次破断时达到最大,主关键层初次破断后明显减小。3)受主关键层运动影响,各刀柱煤柱受力依次经历了"微增长—快速增长—急速降低—保持低应力—应力反升"5个阶段。4)晋华宫煤矿9号煤层上行长壁开采,预计主关键层初次破断时超前采动煤柱承受的平均支承压力为40.5~47.2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