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纤维细度仪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五种新型天然纤维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纤维形态上,菠萝纤维纵向有缝隙和孔洞,有横节,无天然扭曲;横截面呈不规则圆形。香蕉纤维纵向平直,大部分具有横节;横截面呈腰圆形,大多纤维含有中腔。莲纤维纵向是由多根单丝纤维缔合而成的束纤维,单丝纵向有细微横纹,横纹间距为3~5um,且沿纤维轴向每隔10~20um有结点;横截面呈圆形或近似圆形,有中腔。椰壳纤维纵向平直,表面比较粗糙;横截面呈不规则圆形、多边形,有中腔。桑皮纤维纵向形态为细长管状形,表面有横节、无天然卷曲;横截面呈扁平的三角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有清晰的裂纹,有中腔,无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纤维旋转方向、着色性能、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了5种植物纤维的形态和性能。结果表明:香蕉纤维、椰壳纤维、莲纤维为逆时针旋转方向,菠萝纤维、桑皮纤维为顺时针旋转方向;香蕉纤维在氯化锌加碘试剂中呈金黄色,而其他4种植物纤维呈深棕色;5种植物纤维在纵向形态上差异不大,大多纵向平直、具有横节、无天然扭曲;横截面形态上大部分香蕉纤维和桑皮纤维呈腰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有中腔,而菠萝、莲、椰壳纤维呈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无明显中腔。  相似文献   

3.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结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利琴  任伟伟 《丝绸》2007,(2):24-26
对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纵横向形态、微细结构、吸放湿性能、抗菌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在结构性能上有明显差异。竹原纤维的纵向呈束纤维形态,竹浆纤维呈单纤维形态;前者的单纤维横截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和多边形,且纤维内有中腔,而竹浆纤维呈锯齿形,截面内分布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空洞;竹原纤维的服用舒适性和抗菌性能优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4.
莲纤维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认识莲纤维的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天然莲纤维的形态结构、微观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莲纤维的纵向呈带状螺旋状转曲,有清晰的细微横纹,并且是由多根单丝纤维缔合组成的束纤维,莲单丝纤维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当被外力抽取拉伸后,莲单丝纤维截面变小,由多根单丝纤维组成的束纤维形态变化为较复杂的形状。莲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典型纤维素Ⅰ结构,其结晶度为48%,取向度为60%。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测定了木棉纤维与涤纶中空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壁比较薄,纵向表面有微小凸痕,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中空结构;涤纶中空纤维的纵向表面平直光滑,纤维壁较厚,壁厚均匀,横截面呈椭圆形,有中腔。木棉纤维的吸放湿性、抗静电性、保暖性、染色性均比涤纶中空纤维好。木棉纤维常温下能耐稀酸和稀碱作用,但是不耐强酸。涤纶中空纤维常温下耐酸碱性较好。木棉纤维比涤纶中空纤维易燃。  相似文献   

6.
棕叶纤维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棕叶纤维柔软度较高,纤维纵向有较多明显的竖纹,无天然扭曲。纤维的横截面呈不规则锯齿形,结构松散,纤维中有许多孔隙。文章将棕叶纤维与其他叶纤维如菠萝叶、香蕉叶和构树叶以及茎纤维如亚麻、黄麻和大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几种天然植物纤维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纤维形态、尺寸法对大麻、黄麻、亚麻、苎麻、竹纤维等植物纤维进行了鉴别.首先对几种麻纤维、竹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使其达到单纤化,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测试纤维规格尺寸、纵横向形态,分析研究竹纤维与几种麻纤维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在3 mm左右、截面呈卵圆形且中腔较大、无麻节的可确定为黄麻纤维;单纤维长度大多在80~120mm,截面为腰圆形、中腔压扁、壁上有裂纹、纵向有麻节的为苎麻纤维;截面呈多边形且中腔较小、纵向有麻节的为亚麻纤维;纤维形态与苎麻相似但纤维长度在25 mm左右的为大麻纤维;纤维极短,在3 mm左右,截面近似圆形且中腔较小、纵向粗糙、似树皮状、无竹节的为竹纤维.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正镍铁纤维形态结构及性能分析研究镍铁纤维结构形态和性能。介绍了镍铁纤维的制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镍铁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微观结构,测试了镍铁纤维的强伸性能、摩擦性能及电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镍铁纤维具有异形不规则的横截面,纵向表面有很多沟槽;强力及伸长均较低;其动、静摩擦因数大于不锈钢纤维;电阻率和磁导率较高。认为:镍铁纤维间具有良好的抱合力,可与适宜纤  相似文献   

9.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药品着色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等对大豆蛋白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鉴别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羊毛、维纶、腈纶纤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的横截面呈哑铃形并有明显的细微孔隙,纵向有不规则的沟槽和扁平海岛状的凹凸结构.在95%~98%、70%和40%常温硫酸溶液中,大豆蛋白纤维都有部分溶解并呈浅黄色;牛奶蛋白纤维横截面近似圆形并有海岛状的凹凸结构,纵向有隐条纹和不规则斑点,在煮沸后的30%和5%氢氧化钠溶液中,纤维呈现独特的血红色和橙色;通过红外光谱主要吸收谱带及其特征频率分析得知,大豆蛋白纤维是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质的双组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兼有酪素和聚丙烯腈的特征峰.  相似文献   

10.
火草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草纺织技艺中的古老纺织原料,为了对火草纤维进行系统研究并实现在纺织领域的推广应用,选取云南野生火草,通过手工方式从其叶片背部剥离火草纤维绒网。通过实验表征了火草纤维及其绒网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火草纤维直径在1.05~5.76 μm之间,为超细纤维,其纵向形态为特征性的带状转曲,表面有褶纹沟槽,横截面呈不规则腰圆形带中腔结构;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晶度为55.52%,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热分解温度为240 ℃;纤维中脂蜡质含量为6%,与水的接触角约为129.5°,有较好的疏水能力,回潮率为11.69%,含水率为10.47%,与棉纤维相比较高;火草纤维常温下耐酸碱性好,纤维水萃取液的pH值为7.23,对人体皮肤友好。  相似文献   

11.
以开发新型纺织原料为目的,从一种资源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荷秆中提取纤维原料——莲纤维。经物理方法提取的莲纤维,细长柔软飘逸,外观乳白泛黄。经SEM观测,发现莲纤维是由数根直径约4μm的单丝横向缔合而成,纵向有横节,间距3μm~5μm。纵向形态为螺旋卷曲,单丝横截面有中腔。既为纺织等行业提供了绿色纺织原料,又为农业深加工开辟了新出路,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荷叶丝纤维是一种新型天然纤维。为了对荷叶丝的充分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仪初步探讨了荷叶丝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荷叶丝纤维是复丝,每根复丝由数根单丝并行排列组成,单丝细度为4μm;纤维的横截面形态呈近似圆形或卵圆形;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纤维素。  相似文献   

13.
宋心远 《印染》2009,35(12)
3.2新型纤维素纤维的性能 普通牯胶短纤维的横截面呈锯齿形,纵向有沟槽;而新型高湿模量纤维Newdal的横截面呈不规则腰子形,外缘光滑,纵向沟槽较少.这两种纤维的纵横向形态见图4.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质纤维的结构研究(Ⅲ):共混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豆蛋白质纤维 (PVA-SPF)的形态结构、共混结构以及各级原纤结构进行了研究 ,PVA-SPF的横截面呈多种不规则的非圆形 ,纵向表面较光滑 ,伴有某些条纹和沟槽。与一般湿法纺丝成纤的结构不同 ,PVA-SPF不呈皮芯结构 ,只有 0.2μm左右的表皮层 ,应视为全芯层结构。在共混结构中大豆蛋白呈分散相 ,聚乙烯醇呈连续相 ,分散相的分布是随机的、均匀的 ,但纤维的表皮层是聚乙烯醇组分构成的 ;在各级原纤结构中 ,PVA-SPF存在着明显的巨原纤结构 ,直径为 1μm左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菠萝叶纤维的外观形貌和溶解性能的研究,发现菠萝叶纤维表面粗糙有裂缝,无天然扭曲,纵向有长形条纹,横节不明显,横截面呈椭圆形和多边形,有中腔,有良好的耐有机溶剂性能,耐碱不耐酸。对菠萝叶纤维与黏胶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验证了甲酸/氯化锌法对其混纺织物的适用性,并得到质量变化修正系数d=1.054 4,为菠萝叶纤维混纺织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扫描电镜观察了猪獾、黄鼬和鸡鼬三种鼬科动物针毛发的纵向外观及鳞片特征和横截面形态及皮质与髓腔特征,得到鼬类毛发纤维的横截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髓腔结构;鳞片特征多样,有指状结构、芽状结构、波纹状和花瓣状结构。该形态结构特征是鼬类毛发纤维特殊光泽和良好保暖性质的基础,是纤维仿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牛蛋白复合纤维的组成及聚集态与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有17种氨基酸,占其总质量的24.87%;红外光谱显示其是由酪素与丙烯腈同组成的;横截面呈不规则状,纵向有沟槽和孔洞,其X衍射谱图类似聚丙腈纤维。  相似文献   

18.
牛奶蛋白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牛奶蛋白纤维的发展历史。在形态结构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纤维横截面呈扁平状,纵向有不规则的沟槽和海岛状的凹凸,其结晶结构存在明显的结晶和无定形的两相结构,并且有明显的结晶峰。分析了牛奶蛋白纤维的优良性能,探讨了其在纺织面料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试样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竹原纤维,采用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热重分析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竹原纤维加工成形各阶段样品进行了纵向测试分析。指出:竹单纤维呈圆形截面,中腔有微小的溶胀趋势,纵向有胶质黏连;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并未改变天然竹纤维的结晶结构与属性,但结晶度呈递增趋势;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各试样主要官能团结构无明显变化;试剂的使用改变了纤维表面的化学变化,C-C相对其他的碳含量降为73.33%,木质素降解、部分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弹性多聚酯纤维(elastomultiester)、弹性聚烯烃纤维(elastolefin)和氨纶三种弹性纤维经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前后的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红外光谱的异同。结果表明,弹性多聚酯纤维的纵向有明显沟槽,横截面呈"8"字型,纤维较细;弹性聚烯烃纤维和氨纶(单丝)的纵向表面比较平滑,横截面为长椭圆形结构,纤维较粗;氨纶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90~95℃)或75%硫酸,弹性聚烯烃纤维不溶于浓硫酸(95%~98%),弹性多聚酯纤维可溶于浓硫酸(95%~98%),但不溶于二甲基甲酰胺(90~95℃)或75%硫酸;三种弹性纤维的红外光谱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