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QoS技术的简单介绍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迅猛发展,IP网络已经渗入各种传统的通信范围,基于IP构建一个多业务网络成为可能。但不同业务对网络的要求不同,如何在分组化的IP网络实现多种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人们提出了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成服务的IP网络QoS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基于集成服务的IP网络中为实时业务预留资源的方法 ,利用RTP/RTCP实现实时业务传输的有效控制机制 ,以及利用IP数据分组头中的优先级及IPv6头中的流标记信息 ,为实时业务获得优先服务和快速转发的方法 ,实现实时业务在IP网络中传输的QoS。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Internet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然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实时性新型业务在传输的时候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使IP网络中具备QoS保障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解决IP新业务以及实时业务推广应用中碰到的问题。论文在对传统IP网络QoS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IP网络QoS实现方式,为IP网络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IPv6的多媒体通信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讨论了网络的IP化和IP网络综合化趋势,阐述了多媒体通信特性和IPv6基本特性,讨论了在IPv6网络上实现多媒体、特别是实时连续媒体的传输机制,分析了IPv6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QoS)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多媒体等实时业务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同时实时业务对网络传输的服务质量(QoS)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分析了影响网络实时传输QoS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丢包率作为判断当前网络拥塞与否的参考量,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流量控制机制,该机制使用变常数增长和乘减少的方式对发送速率进行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实时传输的QoS。  相似文献   

6.
IP/WDM是目前网络发展的新动向。WDM技术增大了网络传输容量,为IP业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但IP业务中的语音、视频、实时多媒体应用却对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IETF提出的几个QoS服务模型和机制,即集成服务(IntServ)/RSVP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及它们在IP/WDM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IntServ是IETF提出的基于IP的QoS协议模型,它以标准的RSVP协议作为实现机制,实现IP网络中的OoS传输及对于实时业务的支持。MPLS技术采用了集成模型,将第三层IP技术与第二层的硬件交换技术相结合,使用一个定长的标签作为分组在MPLS网络中传输时的惟一标志。  相似文献   

8.
通常要传输的IP报文的大小超过链路层最大传输单元(MTU)时就会产生IP分片,大量的IP分片会对网络产生多种影响。针对IP分片现象,首先介绍了IP分片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报文分片的测试,分析了IP分片对网络丢包率和延时等网络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对专网应用案例的分析,说明了IP分片会造成业务数据不能得到相应服务质量QoS等级的保障。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组网案例的分析,提出了网络设计应整体规划MTU以避免IP分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妍  马秀荣  单云龙 《计算机应用》2019,39(5):1429-1433
针对长期演进(LTE)移动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传输中多用户的实时(RT)与非实时(NRT)业务传输性能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加权平均时延的改进型的最大加权延时优先(MLWDF)资源调度算法。该算法在考虑信道感知与用户服务质量(QoS)感知的基础上引入反映用户缓冲区状态的加权平均时延因子,该因子通过用户缓冲区中待传输数据与已发送数据的平均时延均衡得到,使具有较大时延和业务量的实时业务优先调度,提升了用户的性能体验。理论分析与链路仿真表明,提出算法在保证各业务时延及公平性的基础上,提升了实时业务的QoS性能,在用户数量达到50的条件下,对比MLWDF算法实时业务的丢包率降低了53.2%,其用户平均吞吐量提升了44.7%,虽牺牲了非实时业务的吞吐量,但仍优于VT-MLWDF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多用户多业务传输条件下提升了实时业务的传输性能,并在QoS性能上明显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0.
MPLS是实现Qos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配置MPLS,数据包的交换是以标签为基础,而不是以目标地址为基础进行路由交换。MPLS支持不同的特性,它综合利用了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和网络边缘的路由技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流量均衡地分布在网络上,从而达到提高网络整体性能的目的。当有实时业务传输的网络,QoS是必需的。实验表明,基于MPLS网络的QoS比基于IP网络的QoS提供了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无线Intemet的技术特点和Qos的性能参数,探讨了无线Intemet中Qos控制的策略和解决方案,给出了Qos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Internet服务模式已经进入以电子交易和多媒体业务为主体服务的时代,为了在Internet上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服务器的工作效率以及对各种不同的HTTP请求的响应时间已成为WebQoS问题的研究核心。论文对WebQoS控制组件中分类策略以及工作进程调度策略以离散时间型轮询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数学上的分析,得出系统各优先级队列的平均排队对长,以及系统中HTTP请求的平均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apabilities for open access t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nvergent networ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functions i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requirements for third party application control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re identified. The functionality of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nd Parlay X interfaces is evaluated for support of dynamic QoS control. An approach to design of OSA compliant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to QoS management in IMS networks is presented. The interface methods are mapped onto the messages of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s such as Diameter an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The application view of authorized QoS resources for SIP session is modeled. Implementation issues concerning behavioral equivalence of the authorized QoS resources model and SIP session state mode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Internet网络中的服务质量(QoS)问题及其解决策方案,并对改善QoS的策略与成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An approach based on adaptive congestion control and adaptive error recovery with RS (Reed-Solomon) coding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efficient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the Internet. Featured b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rate control and TCP-friendliness, AVSP, a novel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protocol, is designed with adjustable rate control parameters so as to respond quickly to the QoS status fluctuation during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the Internet. Combined with congestion control policy, an adaptive RS coding error recovery scheme with variable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of MPEG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the Internet with restriction to the total system bandwidth .  相似文献   

16.
Web QoS的测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航  慕德俊 《测控技术》2007,26(8):81-83
随着基于Web的Internet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Web服务器的性能(QoS),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为了提高Web服务器的性能,必须研究Web QoS的测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Web QoS的测控技术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测量技术中的负载发生器、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模型和测试软件等问题,控制技术中的Web QoS反馈控制、控制目标、建模和控制算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Provision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Web servers has gained immense importance because Web servers are a major part of the Internet. To deliver the pledged QoS, Web service providers need control over the allocation of the resources in their Web servers. Control is also necessary for reaching the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through proper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investigate an analytic approach that enables the service providers to deploy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 policy that offers this control. The proposed service policy is configurable by tunable control parameters. We devis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these parameters by adopting a unique queuing theoretic approach. Once these relationships are established, we describe how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set to their most appropriate values depending 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service providers. We illu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our approach by conducting the analysis on a real Web trace.  相似文献   

18.
Internet上基于两端的流媒体QoS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nternet这类无法可靠保证服务质量QoS的网络环境中,拥塞和带宽的不足成为流媒体应用的主要瓶颈,所以,流媒体应用的关键是QoS控制机制.QoS控制大致分为两大类:基于路由和基于两端.基于两端的QoS控制技术的基本思想是:网络状况好的时候多传些数据增强播放质量,网络状况不好的时候则只传输能够达到基本播放效果的数据.即QoS技术能够动态地调节传输数据量的多少.主要分析和介绍了相关的流媒体编码技术、基于客户端的QoS控制和基于服务器端的QoS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约束QoS多播路由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量新型的多媒体在高性能网络、移动网络及Internet中的应用,满足QoS约束的多播路由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它吸引了许多爱好者.本文讨论了多约束QoS多播路由问题,主要包含延迟、延迟抖动、带宽和分组丢失率等QoS约束,文中描述了一种在动态网络环境及不确定参数下适应于研究QoS多播路由的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在网络规模、可行性方面为Imernet、移动网络和高性能网络下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约束QoS多播路由优化算法(MQMRGA).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MQMRGA为QoS多播路由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MANET与Internet互连环境的服务质量, 在采用AODV路由协议的MANET互连网关中应用了自适应策略。在分析自适应算法对网络性能参数改进的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网关公告TTL和网关公告间隔的改进自适应协同策略, 并在AODV路由协议中进行实现。通过NS2平台对设计的自适应协同策略互连网关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 采用多自适应协同策略的网关可以提供高效的接入服务, 并能够有效改善互连环境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