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探讨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矿井实际需求,从本质安全型电源设计、数据库软件选择与设计、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功能的完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立启  李铁鹰 《煤矿机械》2014,35(4):206-207
基于矿山生产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保障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简要描述了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功能。该系统可以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兵 《山西焦煤科技》2007,(5):13-14,44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依靠井下网络实现了无线与有线通讯相结合的简单高效的人员跟踪与定位系统。可实现井下人员的定位与跟踪、生产调度指挥的直观化、考勤与管理的远程自动化和数字化以及突发情况的报警。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多且频发,井下人员营救困难等特点,对现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了综合对比和分析。着重论述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以及基于WIFI无线通信技术的WIFI手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提出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软件及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煤矿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现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人员考勤、井下精确定位、井下遇险报警功能,具有成本低、维护方便、扩展性能强的特点,可有效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发生事故后,营救人员可根据定位系统快速准确判断遇险人员方位,提高救援效率,为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伯辰  陈俊智 《煤矿机械》2015,36(2):223-226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矿井条件,对比了几种常见的煤矿井下定位技术及其特点。主要介绍了KJ236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该人员定位系统在陕西某煤矿的使用情况,对其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该系统实现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增强井下防灾救灾的能力,对提高井下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井下无线定位系统只能定点的传输语音视频信息,人机交互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提出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Android上实现。在JAVA EE集成开发环境上开发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无线定位系统管理软件,能够实现定位、导航、语音视频传输等功能。该系统集定位、导航和语音视频传输于一体,增强了人员管理水平,提高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加强入井人员管理、提升生命保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高端技术。新安煤矿在用的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于2011年,采用RFID定位技术实现区域定位,该技术具有实现简单、系统建设成本低的特点。随着煤矿井下智能化的推进,对人员定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现主要存在浏览器内核版本、系统中心站软件及数据库架构满足不了当前信息化发展需求、系统数据不稳定和系统未配备唯一检卡装置等问题。结合煤矿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对入井人员的实时监测、精确定位、轨迹回放、考勤管理、报表查询、信息网络发布、双向通信、人机交互、紧急搜救、生产调度等功能,为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紧急救援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决策实时信息。  相似文献   

9.
兖矿集团东滩矿首套集井下人员考勤、定位跟踪、灾后急救、日常管理于一体的KJ25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完成。KJ25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重庆煤科院研发。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井下作业人员佩戴在安全帽上的识别卡芯片与井下读卡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网络数据交换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识别、加工及传输,  相似文献   

10.
田进宝 《矿业装备》2022,(2):108-109
文章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定位精度低、定位标签有限、系统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基于UWB技术、GIS技术以及定位算法相结合的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好且可进行双向通信,有效保障了井下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井下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钱营孜煤矿3212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井下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得出煤炭企业应该做到: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安全培训,建设安全文化;提高煤矿的机械化水平,给员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12.
煤炭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生产系统在井下实现煤炭的开采、洗选和矸石的充填工作,在提升主井运输效率的同时减少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充实对煤炭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生产物流系统的理论研究,并探究影响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预测系统效率水平变化趋势。以山东某矿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仿真研究和对比计算,重点分析了采选充一体化生产各主要环节:掘进、采煤、洗选、充填对生产水平的实际影响率。仿真结果显示:在煤炭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生产的人员技术及管理、物料运输、采选充生产、安全防患四个主要环节中,物料运输水平和井下生产水平是影响整个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其次,在井下生产环节中,采煤量和井下洗选量对系统的实际作用率最大,分别为0.123和0.149,因此,提高整个系统生产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采煤效率的同时加强井下煤炭洗选机械设备的投入和生产工艺瓶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井下煤矸分选技术、矸石充填技术,通过对井下煤矸的分选能力、充填能力与矿井生产能力匹配、矿井矸石产生量与井下充填空间平衡、井下矸石分选系统、充填系统与同矿井开拓开采巷道布置关系、垮落法开采与充填法协同开采、矿井产量保障程度等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矿井矸石零排放绿色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无法精准监测甲烷、氧气浓度导致生产安全性低的缺陷,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井下安全生产数据,将数据传送至处理器中,利用无线通信网络传送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将数据传送至煤矿安全生产监测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中的云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以及甲烷浓度变化预测模型获...  相似文献   

15.
乔建永 《煤炭工程》2022,54(1):1-10
为了解决地下开采留设煤柱带来的回采率与离散位移致灾等问题,提出了将井田内工作面之间保护煤柱、末采大巷或上山保护煤柱一并采出的连续开采新思路。在全面分析现有工作面间无煤柱开采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工作面末采实现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的新技术| 结合最低系统工作面的采煤方法与上一级系统的相关性,形成了“110/ N00工法末采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在内的连续开采新技术,应用复动力系统理论揭示了连续开采的动力学原理。最后,通过工程案例证实了连续开采技术思路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从而为井工开采在科研、设计与生产等环节提供新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16.
周天沛  孙伟 《煤矿安全》2012,43(9):218-221
我国许多大、中型煤矿都建立了通风安全监测系统、井下突水监控系统、井下煤与瓦斯突出监测系统等煤炭安全决策系统,这些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如何将数据演变成可以科学决策的信息是煤矿安全生产要考虑的问题。粗糙集理论作为能够定量分析不确定和不完备信息与知识的方法,为数据挖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了更好地解决在决策表不完备和不一致情况下的推理和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简约的缺省规则挖掘模型。最后设计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系统,将其应用到井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据挖掘分析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莹 《煤炭技术》2012,31(3):137-139
伴随不断提高的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应用有效可靠的煤矿井下定位系统,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文章根据现代化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要求,把ZigBee无线技术运用至煤矿安全监测中,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增强了煤矿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郭泰  颜铤 《中州煤炭》2021,(12):228-233,239
为了感知和控制采矿过程中的复杂的风险点,物联网技术已应用于煤矿生产。煤矿安全管理高度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物联网技术可降低劳动强度、事故和伤亡,同时提高地下煤矿的采矿效率。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引用,在中国矿井内逐步实现了先进的采矿方法。在本研究中,基于IoT技术的地下煤矿建立了一种动态安全信息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组合4个子系统来满足潜在用户的各种目标,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系统。该物联网平台可以监控和记录煤矿生产系统的工作条件数据以及地下设备的实时监测信息,以确保生产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智采工作面装备运行的2个核心问题是控制工作面开采装备在煤层中自适应截割、保持采运机组在连续推进过程中的直线度。解决这2个问题必须实时获取采煤机在工作面空间的准确定位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采煤机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和硬件架构,发现开发采煤机定位误差消减算法是在井下GPS拒止环境下保证采煤机长时定位精度的关键途径。根据采煤机定位原理可知,采煤机定位误差主要来源于惯性导航安装偏差和惯性导航系统随机误差。惯性导航安装偏差是确定性误差,采用基于两点法的确定性偏差补偿算法可使定位误差减小99.12%。针对采煤机运行状态的非完整性约束特点,基于采煤机运动学模型的闭合路径优化算法和动态零速校正算法分别使采煤机定位误差降低了50%和30%。采用信息滤波模型将闭合路径优化算法和动态零速校正算法进一步融合,抑制了惯性导航系统航向角的漂移,抑制了惯性导航系统航向角的漂移。利用UWB基站群自主迁移方法实现了采煤机在工作面端头定位,采用VB-UKF算法平滑采煤机定位过程中时变的测量噪声,增加了运动轨迹的平滑性,使得IMU/UWB紧融合的定位轨迹更加精确,为惯性导航系统提供校准的基准。基于采煤机定位轨迹的刮板输送机轨迹检测方法实现了刮板输送机形状在线监测,为综采工作面弯曲度自动化检测和校直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智采工作面装备运行的2个核心问题是控制工作面开采装备在煤层中自适应截割、保持采运机组在连续推进过程中的直线度。解决这2个问题必须实时获取采煤机在工作面空间的准确定位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采煤机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和硬件架构,发现开发采煤机定位误差消减算法是在井下GPS拒止环境下保证采煤机长时定位精度的关键途径。根据采煤机定位原理可知,采煤机定位误差主要来源于惯性导航安装偏差和惯性导航系统随机误差。惯性导航安装偏差是确定性误差,采用基于两点法的确定性偏差补偿算法可使定位误差减小99.12%。针对采煤机运行状态的非完整性约束特点,基于采煤机运动学模型的闭合路径优化算法和动态零速校正算法分别使采煤机定位误差降低了50%和30%。采用信息滤波模型将闭合路径优化算法和动态零速校正算法进一步融合,抑制了惯性导航系统航向角的漂移,抑制了惯性导航系统航向角的漂移。利用UWB基站群自主迁移方法实现了采煤机在工作面端头定位,采用VB-UKF算法平滑采煤机定位过程中时变的测量噪声,增加了运动轨迹的平滑性,使得IMU/UWB紧融合的定位轨迹更加精确,为惯性导航系统提供校准的基准。基于采煤机定位轨迹的刮板输送机轨迹检测方法实现了刮板输送机形状在线监测,为综采工作面弯曲度自动化检测和校直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