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阴离子型PAM在水厂污泥脱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泥比阻、离心液体积和离心液浊度作为污泥脱水性能的比较依据,研究了阴离子型PAM AN934PWG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能有效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且投加量较阳离子型PAM低,可作为污泥脱水首选药剂;阴离子型PAM存在一个最佳投加量范围,超过最佳值时,污泥脱水性能反而下降;在测量污泥比阻和离心液体积时得到的PAM最佳投量范围比较一致,可用离心液体积来快速确定PAM最佳投加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高效絮凝剂,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絮凝沉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硅藻土和PAM两种絮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大于或小于这个值都会降低絮凝效果;PAM与硅藻土均以湿法投加效果为好,且PAM最好熟化2h,硅藻土浸泡1h;通过PAM与硅藻土的配伍使用实验,最后找到硅藻土占干污泥的0.83%和PAM占干污泥的0.17%的量配合使用时,污泥沉降效果大大强于单独使用一种絮凝剂,而且费用经济。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各净水药剂间关联性,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液体)、臭氧、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投加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药剂成本。生产运行表明,预臭氧最佳投加量为0. 5~0. 7 mg/L,可显著提高絮凝效果,使PAC投加量降低20. 7%;在控制PAC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平衡池污泥浓度(最佳3%),可减少58. 9%的PAM投加量。降低2种药剂的使用量并控制泥饼含水率后,污泥运输量减少了54%,大大降低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武汉某湖泊底泥的机械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污泥比阻值来评价污泥的脱水性能,探讨采用机械脱水的方法处理武汉某湖泊疏浚底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底泥脱水性能良好,可以采用机械脱水的处理方法。CaO、PAC、FeCl3和PAM都可以进一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而CaO和PAC的处理效果更好,且PAC的成本更低。较佳的控制条件:温度为16~18℃,过滤压强为0.015MPa左右,PAC投加量为0.09%左右。采用机械脱水方式处理底泥,操作压强低、药剂投加量少、脱水效果好、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钛白粉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和工业含铝材料为原料,研制了1种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合硫酸铁铝(PFAS)用于印染废水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新合成的聚合硫酸铁铝具有独特的空间立体褶皱状结构。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探究了pH和PFAS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COD、浊度去除效果和形成污泥体积的影响,以及 PFAS与常见絮凝剂(PFS、PAC和CPAM)对印染废水除COD、除浊效果和生成污泥体积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PFAS投加量为0.30 g/L, pH为8.5时, 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3.0%,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5.0%, 生成污泥体积为52.8 mL,PFAS对印染废水的COD和浊度去除效果优于PFS、PAC和CPAM。  相似文献   

6.
PQ-AR污泥脱水絮凝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虾蟹壳和累托石为主要原料,通过对其进行改性制成水溶性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Q)和改性累托石(AR),将两种絮凝剂复合制备成一种新型环保污泥脱水絮凝剂,考察了该絮凝剂的配比、投量及沉降时间对污泥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Q与AR的质量比为1:6的条件下将复合絮凝剂配成1%的液体,其最佳投量为1mL/L,最佳沉降时间为20min;在最优参数下,该絮凝剂对污泥的脱水率达68%;与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相比,污泥脱水率提高了5.47%,污泥沉降时间缩短了33.33%,吨污泥单耗絮凝剂成本下降了4%,且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预处理自来水厂污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合理选用聚丙烯酰胺(PAM)并确定其最佳投量可降低自来水厂污泥处理费用,为此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类型PAM预处理自来水厂的污泥。研究结果表明:投加两种类型的PAM均可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但阴离子型PAM的投量较低;根据毛细吸水时间(CST)变化得到的PAM最佳投量与测定比阻得到的最佳PAM投量一致,故可用CST替代比阻检测污泥的脱水性能;测定离心液和滤液粘度也是确定PAM最佳投量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也可用于PAM投量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8.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污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YS2,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茵。该菌株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佳条件下的絮凝率为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结果表明,YS2所产生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全部存在于离心后的沉淀中。其发酵茵液在pH值为5~7、投量为2%(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其投量为0.8g/L时对4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该微生物絮凝剂也可用于废水脱色,但脱色时间较絮凝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煤矿富含高岭土的矿井水难以处理的问题,对絮凝剂PAM和PAC的选用及最佳投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PAM的絮凝效果显著优于阴离子、非离子PAM的;原采用的普通型PAC配合PAM不能有效去除高岭土颗粒,而高效液体型PAC在投加量仅为普通型PAC的1/3的条件下,处理出水浊度可降至4.2~8.4 NTU。因此,实际工程确定选用阳离子PAM和高效液体型PAC药剂,投加量分别为0.25、50 mg/L,处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反渗透进水SDI值仍常有超过3的情况出现。为此,在一级过滤泵前增加二次絮凝工艺(投加3~5 mg/L的PAC),保证反渗透进水SDI值稳定在3以下,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泥质的供水污泥,开发了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及其成套中试设备(浓缩深脱一体机),并优化了设计和运行参数。对于脱水性较好的供水污泥,仅需投加聚丙烯酰胺(PAM),该设备在进泥量较小的条件下即可使出泥含水率低于70%;对于脱水性较差的污泥,分别考察了联合投加PAM和污泥改性剂,以及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两种调理方案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并对不同调理方案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目标含水率前提下,当单独投加PAM、联合投加PAM和改性剂、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调理污泥时,设备处理量分别为130、200和330 kgDS/h,处理成本分别为171.24、262.44和150.60元/tDS。因此,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进行供水污泥调理可提高产能、降低处理成本,推荐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为主链模板、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备新型阳离子絮凝剂CMCTS-g-CPAM。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得到CMCTS-g-CPAM的最佳制备条件:光照时间为2h、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pH值为8。接枝共聚物CMCTS-g-CPAM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表明AM、DMC和CMCTS已成功聚合。污泥脱水实验验证其具有良好的污泥脱水性能:在絮凝剂投加量和pH值分别为30mg/L和10时,污泥比阻(SRF)由9.10×10~(13) m/kg降至1.96×10~(13) m/kg,滤饼含水率(FCMC)从90.15%降至79.28%,其污泥脱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市售CPAM。同时,此研究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为污泥脱水领域的絮凝处理和改性壳聚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污泥脱水用离心机的絮凝剂耗用量调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山市净水二厂污泥脱水的絮凝剂耗用量大的问题,对污泥脱水用离心机进行了调试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型号及配制浓度、离心机出水堰板半径等均会影响絮凝剂的耗用量;该厂污泥脱水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口7652型絮凝剂、絮凝剂投配率为35%~45%、离心机出水堰板半径为128 mm、污泥处理量为25 m3/h。将此最佳运行参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2010年下半年该厂共减少絮凝剂耗用量为660 kg,节省絮凝剂成本为27 732元。  相似文献   

13.
曹晶  潘胜 《中国市政工程》2012,(3):42-45,51,106
研究了剩余污泥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脱水性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消化污泥的比阻(SRF)相比于剩余污泥有一定的减小,消化污泥的过滤速度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不明显。聚丙烯酰胺(PAM)、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3种絮凝剂调理试验显示,消化污泥的最佳投药量相对于剩余污泥均有所增加,说明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分析了2种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污泥颗粒特性的变化,表明消化过程导致EPS的降解并向液体中释放。随着EPS含量的减少,由EPS架桥形成的较大絮体解体成为较小的污泥颗粒,污泥中小颗粒的比例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4.
李长青  蔡基伟  刘臣 《建筑节能》2007,35(10):34-37
电石渣的脱水问题是利用电石渣作原料生产水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处理电石渣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电石渣浆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电石渣浆,PAM絮凝剂使用最佳浓度为0.08%,最佳投加量90 mg/L;快速搅拌200 r/min,搅拌时间30 s,慢速搅拌20 r/min,搅拌时间3min,得到电石渣浆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为共聚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MAPTAC)。通过红外光谱(IR)与差热热重分析(TG/DSC)分别对P(AM-MAPTAC)进行结构表征与热稳定性分析,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得到优化制备条件:反应体系pH为4.75,引发剂v-044质量分数为0.07%,EDTA-2Na质量分数为0.20%,n(MATPAC)/n(AM)为0.33,光照时间为60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P(AM-MAPTAC)絮凝剂,特性粘度可达14.72dL/g,通过污泥脱水实验可验证该特性粘度下的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滤饼含水率(FCMC)达70%,污泥比阻(SRF)达6.94×10~(12)m/kg,上清液剩余浊度达9.70NTU,污泥脱水效果优于市售常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螺旋压榨式脱水机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为97.9%的消化污泥,在絮凝剂投配率为0.51%、螺杆转速为0.25 r/min的条件下,脱水后泥饼含水率最低可达70.3%、固形物回收率为98.89%、污泥处理量为24.84 kg/h;对于含水率为99.7%的剩余污泥,在絮凝剂投配率为0.94%、螺杆转速为0.75 r/min的条件下,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为82.5%、固形物回收率为92.46%、污泥处理量为8.64 kg/h.螺旋压榨式脱水机对污泥的处理效果较带式脱水机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广泛研究和使用的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进行了综述,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按合成方法分为聚合型和天然改性型;聚合型根据电荷类型分为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天然改性型又可分为碳水化合物类和壳聚糖类。同时对污泥脱水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行归纳阐述。对这六类污泥脱水絮凝剂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高分子污泥脱水絮凝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凝改善二沉池排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CPF的效果明显优于PAM和Al2(SO4)3,当pH值为7、2、CPF投量为污泥干重的O.46%时,SVI值较未投加絮凝剂的减少了42.9%;低强度搅拌、升温及中性和弱酸性等条件均有利于强化CPF对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