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610L热轧带钢在折弯时出现层状开裂,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开裂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钢板近表面皮下存在粗大的条状夹杂物及严重的组织偏析带,在折弯过程中极易形成裂纹源,并由此产生裂纹的延伸扩展,最终导致钢板冷弯时发生层状开裂。消除钢板折弯层状开裂的主要措施是保证连铸工序中拉速稳定,同时控制浇注时液面平稳,防止保护渣卷入连铸坯形成近表层夹杂物。  相似文献   

2.
詹传刚 《铸造》2004,53(2):153-154
分析了CE3MN双相不锈钢铸件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发现铸件凝固过程中析出σ相使材料脆化是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采用高温开箱入水冷却或者利用铸造余热进行固溶化处理的措施,可以消除铸件开裂缺陷.  相似文献   

3.
H13钢模具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开裂为多块。为弄清开裂原因,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开裂零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零件表面渗层呈网络状,导致脆性增加,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较多表面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零件开裂失效。为了减轻或消除零件表面网状渗层,可通过严格控制碳氮共渗工艺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邵建平 《物理测试》2022,40(1):39-45
为分析热轧高强汽车大梁钢纵梁成型过程中翼面开裂的原因,通过宏观观察,采用扫描电镜、金相、低倍检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开裂处的裂纹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纵梁翼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翼面端部表面加工质量差,存在划伤和微裂纹,在连续辊压成型过程中翼面端部受到附加拉应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扩展从而引起纵梁翼面开裂.针对此种...  相似文献   

5.
2A14铝合金锻环经粗加工后发现两处裂纹缺陷。对缺陷处取样并进行了断口形貌观察、能谱分析及金相组织分析,对该锻环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锻环的开裂模式为塑性开裂,裂纹源位于次表面,是在冷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开裂,在后期的存放及机加工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形成了宏观裂纹。  相似文献   

6.
通过宏微观形貌观察、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压缩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大型HDPE挤出机推力轴承盘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推力轴承盘与轴承套圈挤压形成的压痕对推力轴承盘表面裂纹的萌生和疲劳断裂影响极大,推力轴承盘在接触疲劳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表面多处萌生裂纹,逐渐形成多源疲劳,然后向内扩展,直至断裂。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风机毂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站风机运行的安全,其出现裂纹将造成电厂停产。通过断口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内部组织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风机轮毂在使用过程中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毂盘表面裂纹存在两种形式;近表面裂纹内部存在脱碳现象,该裂纹产生于锻造过程,后期的调质处理加剧了脱碳的深度;贯穿性裂纹为疲劳裂纹,起裂于毂盘表面。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热轧高强汽车大梁钢纵梁成型过程中翼面开裂的原因,通过宏观观察,采用扫描电镜、金相、低倍检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开裂处的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梁翼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翼面端部表面加工质量差,存在划伤和微裂纹,在连续辊压成型过程中翼面端部受到附加拉应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扩展从而引起纵梁翼面开裂。针对此种开裂情况,建议采取措施改善热轧板的加工剪切质量,以有效避免因剪切质量造成的开裂。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辐板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在外场使用后大修时,荧光检查发现后封严臂根部有裂纹显示。裂纹位于涡轮盘辐板与后封严臂转接R处,沿圆周分布,宏观上不连续。为查明涡轮盘产生裂纹的原因,本文对故障件的外观尺寸进行了检查,对开裂涡轮盘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断口进行了宏观和微观观察,并对涡轮盘裂纹处进行了应力分析和疲劳寿命评估以及实物件模拟试验,实现了故障再现。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涡轮盘辐板与后封严臂转接R处的裂纹性质为低周疲劳裂纹,该位置的应力过大是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宏观观察、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S能谱以及生产过程复查等手段,对7A09铝合金型材表面裂纹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A09铝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及状态均未见异常;裂纹呈剪切韧窝形貌,为塑性开裂。结合型材生产工艺分析认为,型材表面裂纹应为矫直过程产生的应力裂纹,产生原因是在二次辊矫过程中,矫直力过大造成型材局部应力过大。型材淬火热处理与辊式矫直间隔时间偏长,是造成部分型材二次辊式矫直开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38CrMoAlA离合器齿轮在工厂试车后,磁粉检测发现靠近齿轮端面的杆部有3条磁痕缺陷。通过对齿轮上的磁痕缺陷进行外观检查、电镜观察、金相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断口观察,并抽取了1件新品齿轮进行了故障模拟再现,确定了磁痕缺陷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结果表明:磁痕显示的原因与该位置存在裂纹有关;由于离合器齿轮在机加磨削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试车工作应力的诱发下,导致了一次性裂纹的产生。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和低温退火工艺可解决该故障问题,对于以后齿轮故障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磁粉探伤、酸液刷涂检测、低倍检验、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光谱分析,为4130高压传输管法兰精加工锻件内孔疑似焊接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结果表明,4130高压传输管法兰内孔表面小台阶处存在焊补痕迹,焊缝中存在马氏体、铁素体、贝氏体等组织,并伴有因过热引起的热裂纹、网状渗碳体和魏氏组织,而4130调质状态后的组织属于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由此证明不是热处理前进行的焊接,而是精加工过程焊接产生的组织和裂纹。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飞机水平安定面后梁中段裂纹和腐蚀问题,结合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采用断口显微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检测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该段裂纹形成的原因。结果发现:后梁中段裂纹性质为应力腐蚀裂纹,裂纹断口上存在的氯化物和硫化物为主的腐蚀产物;后梁中段在制造过程中表面防护层均有不同程度破损,LD5合金在富含Cl-的环境中经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应力腐蚀开裂。针对产生裂纹和腐蚀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将使该型飞机水平安定面后梁中段连接和防护状态更趋完善,保障机体寿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厚板纵向边裂问题,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对轧钢工序中加热制度,上、下工作辊辊径,辊速配比对钢板上、下表面边部变形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加热制度及上、下工作辊辊速可改善钢板上、下表面变形均匀性,将钢板下表面边裂控制在距边部30mm内,钢板切边后可以完全消除纵向边裂,使钢板合格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二重集团公司整体铸造的GS-20Mn5V大型轧机机架,重约400t。铸件清理时发现裂纹,必须进行焊补和焊后整体消应。为确定焊补工艺和了解机架消应前后残余应力的实际分布状态,找出高应力区的位置,对工艺评定试板和机架在消应前后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定,解决了大型铸造轧机机架残余应力测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陈俊  罗海文  王春燕 《连铸》2016,35(4):59-63
针对42CrMo钢法兰盘工件加工时出现的表面裂纹缺陷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气体分析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裂纹两侧无脱碳且裂纹中有氧化物,因此排除了裂纹来自于轧材;同时通过模拟热处理实验证明该钢在淬火过程可以产生裂纹,且裂纹中有氧化物。因此,得到的结论是42CrMo工件产生的裂纹是淬火裂纹,其产生原因为淬火冷却方式不当,需改善冷却方式以防止裂纹出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经常出现的复合板焊接裂纹问题,结合金相检验、理化试验,利用舍夫勒图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过渡区马氏体组织的生成,异种钢接头的热应力是产生焊接裂纹的主要原因。减小熔合比是防止裂纹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产中J4酸洗板出现表面纵裂纹、起皮、夹杂缺陷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冶炼、浇注、轧制、酸退等工艺,找出了影响酸洗板板面纵裂、起皮、夹杂等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等原始缺陷未清理干净,经后续轧制遗留到热轧板上,最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折叠起皮、裂纹等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悬臂梁振动测量连续光纤激光作用铁基材料产生的推力。方法利用1500 W振镜式光纤激光器,以一定的激光工艺参数沿宽度方向单道扫描靶材,采用动态分析三维显微系统记录薄带的振动情况,通过对连续波激光推力作用下悬臂梁振动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铁基材料受到的推力物理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最后研究了推力与激光参数、靶材等之间关系。结果在不同悬臂梁长度系统下,当激光功率为900 W、扫描速度为3 m/s时,测得钢片受到的平均推力为2.43 mN,该物理模型的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推力由靶材特性和激光工艺参数共同决定,在靶材不被击穿的情况下,激光功率从300 W增大到1500 W时,钢片受到的推力从0.41 mN增加到12.32 mN。扫描速度从4 m/s下降到1 m/s时,钢片受到的推力为8.69~15.67 mN。粒径小的粉末更容易被气化,产生较大的推力。粉末颗粒由于推力获得的加速度高出重力加速度数倍,大直径的粉末颗粒运动受激光推力的影响更小。结论通过悬臂梁振动测量得到的推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合理规划激光工艺参数和粉末粒径可以减小推力的影响。这为激光熔覆过程中粉末受到激光推力作用的测量和应用方面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核电站用钛板换热器裂纹、穿孔等失效现象,采用断口分析、表面宏观和微观形态分析、材料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分析换热器失效原因。结果表明:钛板换热器成形加工的强烈变形区存在较严重的损伤缺陷,并且在工作中存在振动,是导致钛板换热器疲劳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海水侧微粒的冲蚀作用是换热钛板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