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安全与食品本身同样重要,本文通过在梳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追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追溯需求的基础上,从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追溯信息等关键要素方面对食品接触材料追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展望构建食品接触材料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金鹏  赵红  刘新星  刘博  王青 《包装工程》2020,41(17):165-170
目的 为了解决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信息不全面、不及时、易篡改、追溯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二维码技术,应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溯源管理系统。方法 从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分析,对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溯源管理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解决了传统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数据容易被篡改、盗用和真实性不足等问题,实现了食品接触材料全过程数据溯源,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结论 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追溯系统的数据存储、信息传递及验证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通过标识和查询农产品过程信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和我国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以中宁县枸杞生产为案例,采用了空间分析、数据网格化、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构建了包括宽度、深度和精确度三个维度的食品可追溯体系,突破了定位与地图显示、数据网格化、预警服务与推送、二维码关联与追溯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能够覆盖农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系统建设与应用示范过程中,该系统在农作物质量安全追溯上可以基本满足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消费者的需求,在未来该系统可以应用到全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可继续研究并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标准化的追溯标准。  相似文献   

4.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则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安全若存在隐患,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品安全事件。为此,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和先进的控制与检测技术等措施来保障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安全,进而确保食品安全。目前,我国部分食品接触性材料及制品存在质量不稳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危害。因此,加大实施食品接触性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加快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工作谈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品接触材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密切,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了解食品接触材料监管控制的有效方法,对我国现有的进口食品接触材料的监控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食品接触材料所含的某些成分,诸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助剂,可能会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迁移进入食品而影响食品的色香味及安全。蒸发残渣是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析出化学物质量的指标。本文介绍了目前蒸发残渣检测常用的手动和自动测试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详细说明其检测过程,希望相关企业能重视食品接触材料蒸发残渣检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伪报道》2009,(9):43-44
8月14日,“质量和安全年”——2009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召开,该论坛主题是“条码——食品与医疗产品追溯的快捷通道”。来自全国的食品、医疗卫生领域的企业、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支机构的代表,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中条码在我国食品与医疗产品追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8月14日,"质量和安全年"--2009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召开,该论坛主题是"条码--食品与医疗产品追溯的快捷通道".来自全国的食品、医疗卫生领域的企业、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支机构的代表,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中条码在我国食品与医疗产品追溯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我国目前食品和医疗卫生用品的发展现状、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新的食品安全法、我国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应用案例进行全面剖析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食品接触材料、容器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国家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中规定只有合格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因此食品接触材料、容器的安全性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对食品、药品等追溯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要求,并立下目标,力求到2020年完善追溯体系建设规划标准体系,健全法规制度。下面,专家对国际药物跟踪与追溯系统现状,特别是体系成熟的美国和欧盟的现行成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探索建立追溯制度来推进药品质量安全管理。美国、  相似文献   

11.
《质量探索》2014,(6):10-10
日前,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提出要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同时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使用。今后,食品的“身份信息”将逐步实现可追溯。该工作安排提出要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同时规范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使用。该工作安排提出,要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研究起草重要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肉菜流通追溯、酒类流通追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食品接触材料及物品立法的概况,以对我国食品行业产生指导作用,使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安全得到保护。1.立法目的英国为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立法的目的是,通过规定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如包装)不能将其成分转移到食品中危及健康或者影响食品的质量,来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英国立法,作为欧盟成员国法律协调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实施欧盟(EC)的指令。2.框架指令———立法核心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立法的基础是依据所谓的“框架”指令89/109/EEC(替代了一个早期的76/893/EEC版本),该指令规定…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通过标识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全过程信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于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历史,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详细总结了200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法律法规建设、标准编码研制、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和平台研发应用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产品追溯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了近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四项目标和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食品接触材料作为接触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归纳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法规,比较了我国与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中迁移试验方法的差异,包括相应的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和试验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系统地概括了目前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分类整理。结合食品接触材料企业生产责任链各方,分别给出了建议或意见,为食品接触材料责任各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提升食品接触材料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加强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和欧盟食品接触材料迁移试验方法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迁移试验是评价食品接触材料卫生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从食品分类及对应食品模拟物、食品模拟物选择和迁移试验条件(时间和温度)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和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中迁移试验方法的差异,阐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修订和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包装》2013,(6):58-61
1.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 1.1食品接触材料的功能性分类 食品、饮料外包装;  相似文献   

18.
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是在其最终状态打算用于与食品接触的一类东西,如食品包装、炊具、餐具、工作表面、食品加工机械和设备等就是食品接触材料和物品的例子。英国于#-,+年制定了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的法规,并规定了通用要求,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他们所买到的食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年制定的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物品的法规中对由塑料制成的特殊材料和物品规定法规中对食品接触材料规定了标签要求,法规要求描述用于食品,或对打算特殊使用的材料和物品进行特殊指示,或使用一个指定的符号。对食品接触材料必须采用的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19.
总迁移量作为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其方法简单、周期较短等特点,成为企业及技术监部门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而油脂类总迁移量的测定直接反映了接触油脂类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国家标准中对油脂类总迁移量的测试局限性,并对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 《中国防伪报道》2012,(12):59-59
目前,对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手段还不是很多,传统的方法无法实现追溯管理,某些食品行业中用到了条形码技术以进行安全追溯。但这种方法一般均采用人工方法近距离读取条码,无法做到实时快速地获得大批食品的质量信息,而且在流通环节上也无法提供食品所处环境信息的实时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