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给出了一个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对整幢建筑物进行注水纠偏的先例。分别介绍了建筑物具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地质情况、注水纠偏的详细设计以及观测得到的注水纠偏前后的建筑物的沉降变化,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注水纠偏整幢建筑物的可行性和注水纠偏效果,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地质、设计、施工、使用四个角度出发,对建筑物倾斜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顶桩掏土纠偏、降水纠偏、堆载加压纠偏三种方法,并总结了纠偏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以保证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从掏土及注水纠偏、注浆及堆载纠偏、静力压桩纠偏、钢结构纠偏四方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建筑物纠偏方案,并阐述了各方案的施工技术与适用条件,以针对建筑物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纠偏方案。  相似文献   

4.
烟台某住宅楼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超过规范设计要求,该住宅楼采用了树根桩进行地基加固、整体顶升纠偏的设计与施工,通过顶升纠偏,使建筑物恢复正常使用功能,同时控制建筑物不再产生新的沉降。该住宅楼顶升纠偏的成功案例,对类似既有建筑物的顶升纠偏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灌注桩进行地基加固的同时对倾斜建筑物进行纠偏处理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物基础托换与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对某危房进行纠偏和地基加固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利用灌注桩进行建筑物纠偏和地基加固的设计思想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
漆海欧 《广东建材》2009,32(6):20-22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阐述了建筑物发生倾斜事故的原因和基础加固技术方案;并在建筑物顶升纠偏时结构内力与建筑物沉降计算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顶升纠偏处理措施与沉降观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杨敏 《建筑技术》2006,37(6):443-445
利用自行研制的水平钻土工具,根据应力解除法的理论,对倾斜超出规范规定的建筑物实施纠偏,提出了一套纠偏方法.工程实践证明,人工水平钻土法对建筑物纠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建筑垃圾填平河滨形成杂填土用作天然地基从而造成房屋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及倾斜的特殊情况,结合该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及场地地质条件,简要分析了2种常规的建筑物纠偏方法,最终采用锚杆静压钢护筒水气合冲掏土纠偏法对该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并通过监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房屋沉降倾斜得以纠正,说明此纠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对建筑物倾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建筑物纠偏及基础加固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实例对锚杆静压桩托换和多循环掏土迫降的纠偏处理方法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对实例建筑的长时间观测,经纠偏处理的建筑沉降稳定,说明此种纠偏处理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殷和平  谢中友 《工业建筑》2012,42(10):150-152,161
建筑物纠偏加固是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非常规工作,纠偏加固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了探索建筑物纠偏加固机理和施工方法,针对某小学综合楼设计施工概况及倾斜损坏情况,给出房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简况,分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介绍掏土纠偏、房屋基础下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注浆加固施工及监测过程,提出了纠偏加固过程中突发工程事故的处置办法。经掏土纠偏和注浆加固,房屋的倾斜率由17‰纠正为4‰,沉降不再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以往对建筑物倾斜,建筑物间缝碰头的纠偏加固实例,介绍掏土卸荷与压密注浆,锚杆静压桩相结合的纠偏方法,这种综合法经工程实践验证,是成功的,可以在上海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往往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上部结构的偏移,给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研究和多项工程实践,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膨胀法纠正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倾斜的技术,并用孔隙挤密原理推导出了膨胀材料使用量的计算公式,将经验的膨胀材料顶升技术上升到了理论高度,通过多项工程的实践,并运用控制监测技术使膨胀法纠偏和加固地基技术在多项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实现了建筑物的纠偏与加固。  相似文献   

13.
马燕 《山西建筑》2004,30(3):49-50
结合某教学楼工程概况,就其发生倾斜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灌浆与掏土相结合的纠偏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效果理想,经济方便,且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土质为湿陷性黄土,这些地区修建的多层建(构)筑物中,有些由于地下管线漏水、室外排水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地基土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建(构)筑物出现倾斜等工程事故。为使这些上部结构完好,保证基础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应使其倾斜得到纠正。通过工程实践和模型试验,提出一种将水注入建筑基础下土体诱使地基补偿沉降纠正偏移建筑的方法。对一个放置在与工程现场相似、人工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基础上的建筑模型进行纠偏试验。该模型相似比取1∶5,高度为3 m。采用诱使沉降法,首先在建筑一侧开沟,释放侧向约束应力,其次在沟底向建筑基础下部掏水平圆孔,减小地基承压面积,增加地基土的竖向应力,然后向水平孔注水软化地基土,诱使建筑基础产生沉降,达到纠偏的目的。纠偏模型试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 应力释放和地基应力增加产生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仅为注水软化地基的1%~2%;(2) II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基础在压力作用下,其初始湿陷含水量为12%,但当含水量达到25%时,湿陷沉降明显加速,因此,采用注水诱使湿陷沉降纠偏时控制湿陷含水量为20%~30%,持续2~3 h/d,可使纠偏过程安全且效果良好。工程案例和按照试验方法进行的大量工程纠偏实践证明,此方法可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纠偏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倾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产生过大的倾斜将危及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此,首先对建筑物倾斜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提出了防治倾斜的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就几种常用的纠偏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正确分析一 30 层高住宅楼倾斜原因的基础上,对该楼纠倾加固工程采取的纠倾加固措施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为确保该倾斜建筑物安全、平稳、线性的回归,本工程通过首次采用“基底掏土为主,锚索加压为辅”的组合纠倾方法,对应力控制、锚索加压调控及变形控制等多重纠倾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最终保证了该高层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的成功实施,大楼倾斜率由纠倾前的 2.66‰ 回归到 0.87‰ ,满足了国家相关规范及正常实用要求,本工程在纠倾高度( 97 m )及层数( 30 层)方面,刷新了国内高层建筑物纠倾纪录,填补了在强风化泥岩、复杂地基、深埋基础中实施双向纠倾的空白,对高层建筑物的纠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度为99.9 m的桩基础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事故工程,为减小其地基压缩量及更好地增强建筑基础的整体刚度,从而制止沉降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结合该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以及地质条件,基于“加强基础刚度,止沉调平”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增补筏板+外部筏板外扩+锚杆静压桩”的纠倾加固方法,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增补筏板+外部筏板拓宽+锚杆静压桩”技术为主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是可行的;对于过量沉降以及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桩基础高层建筑,采用“增补筏板+外部筏板外扩+锚杆静压桩”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将原桩基础转化为桩筏复合地基,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地基基础承载力,同时利用锚杆静压桩布置数量、施工的先后顺序、施工时间差异对基础承载力进行调整,可以为大楼自然回倾创造条件,达到既制止其沉降与倾斜又适当纠倾的目的;外部筏板拓宽既能在纠倾过程中减缓沉降趋势,也能在建筑物使用过程起到防止复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住宅楼粉喷桩复合地基出现的事故引起上部结构的严重倾斜 ,从勘察、设计、施工、检测 4个方面分析原因 ;结合该房屋的纠偏加固实例 ,阐述了加固基础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采用锚杆静压桩与水平掏土的纠偏方法 ,说明锚杆静压桩结合掏土纠偏是解决软土地区房屋不均匀沉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合地基房屋倾斜纠偏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五幢房屋纠偏加固实践,摸索出了复合地基倾斜房屋纠偏加固的方法和经验,为复合地基房屋纠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建国  蒋德稳 《建筑技术》2007,38(6):457-458
某住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严重倾斜。针对该建筑物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法加固地基、高压射水法进行纠倾,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一年半内进行倾斜和沉降监测,观测结果表明,综合法加固能稳定房屋的沉降,控制新的不均匀沉降,加固效果可靠。但采用高压射水法进行纠倾时,对射水纠偏的有关参数应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