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胶原蛋白/壳聚糖/纳米SiO_2复合微球。以司班80和液体石蜡为油相,混合溶液为水相,引入硬脂酸镁(MS)作助乳化剂,以SEM、FT-IR、UV、激光粒度仪为表征手段研究了油水体积比、搅拌速率、交联剂与混合溶液体积比和纳米SiO_2对复合微球的成球性及其载药释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的助乳化效果较好,在纳米SiO_2和混合溶液质量比为2%(wt,质量分数)时,盐酸小檗碱载药微球的载药率为15.66%,包封率为66.52%,维生素D载药微球的载药率为3.08%,包封率为48.54%。结论:制备了粒度分布集中的药物缓释微球,纳米SiO_2使微球具有更好的缓释性能,且在pH较低时不易分解,减少粘附。  相似文献   

2.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制备PLGA改性聚氨酯水溶液,然后采用钙离子(Ca~(2+))的交联作用凝聚成PLGA改性聚氨酯微球。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对PLGA改性聚氨酯微球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研究了PLGA含量和pH对微球降解性能的影响,以盐酸四环素(TH)为模型药物研究微球体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在降解反应初期微球的降解速率较大,而后趋于平稳,微球在碱性环境降解性能优于酸性环境,载药微球的载药量为0.83%,包封率为59.17%,载药PLGA改性聚氨酯微球的累积释药率可达74%。  相似文献   

3.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基质材料,采用一种新颖的流动凝固浴剪切法制备包载盐酸万古霉素的载药微球,并研究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封率、载药率、体外释放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在15~29μm范围,微球呈现内部实心表面多孔的复合结构;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可分别在15%~75%和1.5%~9.3%范围内调控。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结构形貌、包封率、载药率及释放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微球的粒径,可有效减缓释药过程中的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SA)/凹土(ATP)复合微球(PCM)以克服常规制备方法导致微球交联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改善微球的缓释性能。将ATP先与Ca~(2+)进行部分离子交换制备Ca~(2+)-ATP,然后在与SA复合过程中同时进行预交联形成交联密度有所提高的微球内核,再采用滴注法制备该复合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照片对微球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Ca~(2+)浓度对PCM力学强度、溶胀率、载药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M在1h的累计释放率由预交联前的68%降为50%,显著改善了微球的"突释"。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微球的释药可用Ritger-Peppas方程很好地拟合,释药速率受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临界CO2技术制备的甲氨蝶呤纳米粒为小分子模型药物,采用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该载药复合微球进行表征,并研究其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释放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范围在10~50μm之间;FT-IR表明,在高压静电抗溶剂过程中聚乳酸化学结构无变化,有利于其作为药物载体;随着理论载药量增加(2.5%、5%和10%),包封率减少(18.0%、7.1%和2.3%);甲氨蝶呤从聚乳酸微球中释放具有长效缓释的性能,无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型药物,CaCl2为交联剂,采用挤压法制备了2,4-D-羽毛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结构特征;探讨了羽毛蛋白和海藻酸钠的主要交互作用力;同时考察了不同比例羽毛蛋白对复合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微球的粒径约为1 mm;2,4-D以非晶态较为均匀地分散在复合微球中;羽毛蛋白与海藻酸钠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力、氢键结合;羽毛蛋白的加入可以改变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微相结构,有利于调节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缓释性能;复合载药微球释药规律符合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载药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乳化交联法,使用复合交联剂(先用甲醛交联,再用戊二醛交联),制得盐酸四环素壳聚糖缓释微球,并考察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原料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复合交联剂用量、搅拌速度对微球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条件制备出戢药微球,并研究了该微球在扫描电镜和倒置式研究型显微镜下的形态及其在pH=7.4,温度为37℃时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交联剂的乳化交联法所制得的微球球形好,粒径分布为5~50μm之间,载药量为26.9%,包封率为56.3%,并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海藻酸钠/聚乙二醇(SA/PEG)改性微球实验,研究了改性微球的最佳浓度配比、溶胀性能、凝胶化速率、干燥速率、含水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表明:海藻酸钠(SA)浓度为3%,氯化钙浓度为4%时,微球成球效果最佳。SA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PEG浓度、投药量的不同影响微球的载药量;在模型药物盐酸四环素的用量固定在0.2000g的条件下,采用实验(SA 3.0%;PEG 0.0%,0.5%,1.0%,1.5%,2.0%;氯化钙4%),通过测得的含水率、载药率和释放率,综合分析选择最合适浓度:SA 3%,氯化钙4%。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微球的含水率降低;溶胀速率加快;并且微球能在pH=7.4的PBS磷酸缓冲液中溶胀。  相似文献   

9.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通过反相微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粒径在300~600μm的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再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使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在微球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得到含离子交换基团(—COOH、—SO_3H)的可载药栓塞微球。该微球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载药率24h内可达34.6%,较纯羧甲基壳聚糖微球提高了49.8%。该微球在介入疗法治疗肿瘤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负载阿莫西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n-HA/PU)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微球的结构和性能,对其体外药物缓释过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粒径大小与固含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含量、搅拌速度等有关,所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0.8~1.2mm;载药微球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NCO∶-OH=2∶1,预聚时间180min,预聚温度80℃,nHA含量3%,固含量7%,搅拌速度600r/min,PVP用量3%,所制备微球的载药量为6.58%,包封率为86.86%。体外缓释结果表明,载药微球的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动力学,半衰期(t1/2)为22.29h,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藻酸钠-胰蛋白酶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出球形完好的海藻酸钠-胰蛋白酶微球.红外分析表明,微球中凝胶基质通过海藻酸钠的-COO-与Ca2+发生静电作用交联形成.SEM观察显示微球中存在蛋格结构及孔洞.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载药率、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水溶液浓度越高释药率越低,当海藻酸钠与胰蛋白酶质量比为4,海藻酸钠水溶...  相似文献   

12.
以乳酸为原料,N,N-双(2-羟乙基)甘氨酸为共聚单体,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支化乳酸共聚物(PLAN),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支化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LAN-布洛芬的载药微球,扫描电镜(SEM)显示PLAN的载药微球为多孔结构,粒径约为60μm~80μm。对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及其缓释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PLAN载药量可达49.20%,而聚乳酸的载药量为28.67%,且PLAN-布洛芬载药微球24h在体外的累计释放百分数为63%,能够实现布洛芬在体内平稳、持续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性能来表征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通过溶血实验来评价复合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形貌,平均粒径在1.99~6.20μm之间,载药量达到17.92%,包封率最高可至69.57%,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呈先突释后缓释的释药模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分别为0.0076%和0.0016%;微球溶血率<1%,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来制备载药微球,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相,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以维A酸为包埋药物,以吐温-80和明胶为乳化剂。探索载药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变量(高剪切转速、高剪切时间、内外相体积比、壁材用量等)对载药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以及稳定性等的影响。得出最优载药微球制备方案:明胶浓度7.5mg/mL,吐温浓度6mg/mL,聚乳酸浓度10 mg/mL,内外相体积比1∶10,剪切时间30min,搅拌速度300r/min,挥发时间3h。所制得的聚乳酸载药微球形态光滑且分散性较好,包封率为52.42%。  相似文献   

15.
聚天冬氨酸交联温敏性水凝胶的药物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牛血清蛋白(BSA)和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以聚天冬氨酸交联温敏性水凝胶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制备了载药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的载药和释药性能。水凝胶对BSA和5-FU的包埋率均大于98%。37℃时,水凝胶中丙烯酸用量越大,BSA的释放率越低;交联剂用量对BSA的释放率无显著影响。25℃时,丙烯酸用量越大,5-FU的释放率越大;交联剂用量越大,5-FU的释放率越小。37℃时,丙烯酸用量越小,5-FU的释放率越大;交联剂用量越大,5-FU的释放率越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以氧化硅微球为模板制备了壳聚糖(CS)/氧化石墨烯(GO)微球,去核后成功地制备了CS/GO中空微胶囊。研究了组装次数、壳聚糖浓度和交联剂京尼平对微球及中空微胶囊形貌的影响,并以布洛芬为药物模型研究了CS/GO中空微胶囊的载药性能及药物缓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S/GO中空微胶囊具有完整的中空结构,粒径在760nm左右。增加包裹层数和提高包裹溶液中的壳聚糖浓度都可以增加囊壁的厚度。经交联处理后,CS/GO微胶囊的囊壁更加致密和完整,其对布洛芬的载药率从19%提高至72%,释药时间从10h延长至60h。  相似文献   

17.
以β-环糊精为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BH-β-CDPM)。多媒体显微镜验证了β-CDPM的球形结构;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微球对BH的包载性能较优,BH-β-CDPM的包封率最大为69.45%;通过对BH-β-CDPM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发现介质的pH值对其释药效果影响较大,在碱性介质(pH=9.9)中缓释性能较好,中性介质释放较快,且药物投加量越低缓释越显著。BH-β-CDPM(30∶1)在pH=2.2的介质中药物的释药动力学过程附合Higuchi和Korsmeyer-Peppas模型,可见该条件下药物的释放主要是Fikc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8.
磁性明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彦卿  张朝平 《功能材料》2004,35(Z1):2332-2335
以诺氟沙星为水溶性模型药物,采用反相悬液冷冻凝聚法制得包裹Fe3O4微粒和药物的磁性明胶微球,考察了磁性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率、药物包裹率、体外释药及微球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的浓度、戊二醛的用量、固化时间等均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经优化条件得到了成球率、药物包裹率、体外释放都较好的载药微球.  相似文献   

19.
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制备成预聚物,然后与海藻酸钠溶液共混,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成含离子交换基团(—COOH,—SO3H)的互穿网络聚合物载药栓塞微球,微球呈规整球形,粒径集中分布在300~700μm之间。该微球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24h内载药率最高可达41%,较纯海藻酸钠微球提高74%,其原因是互穿网络结构中磺酸基团的引入,增加了离子交换载药方式,直接提高了载药率;同时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改善了微球内部结构,增加了微孔通道,有利于海藻酸中—COOH与阿霉素药物的离子交换和物理方式载药,几种因素的协同效应导致载药率的提高及载药速率加快。所得产物在介入法治疗肿瘤领域具有光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原位合成法在乳液体系中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HA)复合微球,并探讨了实验条件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HA质量比为4/1时,可以获得球形规则,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9μm的复合微球。此外,NaOH溶液(1mol/L)的加入量应不少于3mL;交联剂(1mL)的最佳加入浓度为8%;向油相中先加入钙盐比先加入磷酸盐时的成球效果好。以盐酸四环素为模型药物,对复合微球的体外载药和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A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而且使得复合微球比纯壳聚糖微球具有更显著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