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葡萄糖酸钠对D—核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不能以D-葡萄糖酸为唯一碳源生长,但其作为D-核糖的前体则是有效的。固定碳源总量,利用D-葡萄糖与D-葡萄糖酸钠混合碳源发酵,在120g/L的D-葡萄糖酸钠浓度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发酵在40h时结束,D-核糖产量达18.8g/L;在30g/L的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时,发酵72h,D-核糖产量达68.5g/L。  相似文献   

2.
苯丙酮酸胺化加氢制备DL—苯丙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由苯丙酮酸通过胺化加氢合成DL-苯丙氨的研究工作,主要对胺 氢的反应如温度,压力,氨水用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由苯丙酮酸合成DL-苯丙氨酸收率可达95%左右,是一条具有良好工业化前景的路线。  相似文献   

3.
苯丙酮酸钠的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制乙内酰脲进行苯丙酮酸钠的制备研究;探讨了其制备方法,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苯丙酮酸钠产品收率的影响。所制备的苯丙酮酸钠溶液可直接用于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转氨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毛霉菌为菌种,以腺嘌呤为底物转化合成ATP,用Na2HPO4代替反应液中价格较高的K2HPO4,设计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研究其转化条件,初步探索了分批加入Na2 HPO4对ATP产率、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反应最佳pH为6.5;反应2h后,添加1%的二甲苯,反应2h后,反应液静置2h,可显著提高ATP产率;反应液最佳配方为毛霉菌体500 g/L,葡萄糖120 g/L,Na2 HPO4 90 g/L,MgCl2 4 g/L,MnCl2 2 g/L,腺嘌呤3 g/L,二甲苯1%;通过分批加入Na2 HPO4使ATP产率由6.218 g/L提高至10.046 g/L,提高61.56%,反应时间缩短2h.  相似文献   

5.
PAL法生产苯丙氨酸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苯丙氨酸的扩大试验,在200L种子罐/2500L发醇罐规模上,寻找最佳发醇条件,通过六批培养,转化试验,L-苯丙氨酸平均累积量为30.7g/L.  相似文献   

6.
利用假单胞菌天冬氨酸—β—脱羧酶高效生长L—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诱变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活性L-Asp-β-脱羧酶的菌株PseudomonasNX-1,对该株酶形成和酶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该株可以高效地转化L-Asp生成L-Ala,转化4 ̄5d,每L培养液可转化L-Asp量高达1400g左右,生成L-Ala浓度高达90%以上,摩尔转化率近100%。  相似文献   

7.
利用胆固醇氧化酶转化胆固醇制备胆甾—4—烯—3—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酶法催化氧化胆固醇制备胆甾-4-烯-3-酮相对于化学法合成具有反应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作者探讨了在正辛烷作为有机相的两相反应体系中,以胆固醇氧化酶催化氧化胆固醇制备胆甾-4-烯-3-酮的方法,在胆固醇质量浓度为40g/L,反应时间40min、反应温度40℃、磷酸缓冲液-正辛烷体积3:2、通氧40L/h及搅拌转速300r/min下,胆固醇转化率达到92%,经薄板层析及紫外扫描,发现转化产物为单一的胆旮-4-烯-3-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筛选的细菌Phycicoccus sp.BXN5-13转化人参二醇类皂苷生成Rd和Rg3皂苷酶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该细菌产生的人参皂苷酶为胞内酶,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在含胰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NaCl 10 g/L的培养基中加入产酶诱导物,即人参茎叶总皂苷,在35℃培养72 h。其粗酶反应最佳条件:底物质量浓度为1 mg/mL,最适pH为6,在45℃反应24 h。其发酵液与人参二醇类皂苷反应后,用薄层层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其酶液将Rb1等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人参皂苷Rd,将Rd进一步转化为人参皂苷Rg3;转化率为4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筛选的细菌Phycicoccus sp.BXN5-13转化人参二醇类皂苷生成Rd和Rg3皂苷酶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该细菌产生的人参皂苷酶为胞内酶,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在含胰蛋白胨10 g/L、酵母膏5 g/L、NaCl 10 g/L的培养基中加入产酶诱导物,即人参茎叶总皂苷,在35 ℃培养72 h.其粗酶反应最佳条件:底物质量浓度为1 mg/mL,最适pH为6,在45 ℃反应24 h.其发酵液与人参二醇类皂苷反应后,用薄层层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其酶液将Rb1等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人参皂苷Rd,将Rd进一步转化为人参皂苷Rg3;转化率为44%.  相似文献   

10.
PVA固定化细菌ZG-4株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6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富马酸酶活力较高的细菌ZG-4株,以改性PVA为载体,制得固定化细胞,其较佳转化条件:基质为1mol/L Na2Fu,转化液PH7.0,转化温度40度,固定化细胞经质量浓度为0.4%的胆酸或0.06%的TPC预处理,可有效抑制琥珀酸副产物的生成,添加质量浓度为0.1%没食子单宁,可使富马酸酶比活力达1.95mmol.h^-1g^-1,同时比较了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的富马酸酶特性。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亲水性离子液体/Tris-HCl缓冲液混合溶剂体系中简单节杆菌催化甾类化合物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4,9(11)二烯-3,20-二酮(简称HMPDD)的C1,2脱氢生成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1,4,9(11)三烯-3,20--酮(简称HMPTD)的反应过程,通过细胞相容性和对反应影响的研究,选择了[EMIM]( L)-Lac作为用于该体系的离子液体,并对离子液体体积分数、初始底物质量浓度、菌体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含体积分数为0.3%的[EMIM](L)-Lac的Tris-HCl缓冲液(0.05 mol/L,pH 7.5)体系中,当菌体干重质量浓度为13.1 g/L,底物质量浓度为4 g/L时,简单节杆菌催化HMPDD脱氢反应16 h的转化率可达89.9%,较Tris-HCl缓冲液介质中的脱氢转化率提高10%,且反应时间缩短了8h.  相似文献   

12.
双水相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应体系,与其他反应体系相比,双水相体系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实现生物反应-产物分离耦合等优点.利用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UR016在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中对6-甲基氢化可的松进行Δ1脱氢制备6-甲基泼尼松龙,对双水相体系的组成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转化体系组成和配比为16%PEG20000/4?xtran40000.在构建的此双水相转化体系中最适6-甲基氢化可的松底物加入量为4.5 g/L,转化48 h,6-甲基氢化可的松的转化率可达到95.72%,较水相脱氢转化率提高了25%~30%.  相似文献   

13.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质粒转化实验,获得了较好的产hEGF重组菌,对重组菌发酵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初始糖质量浓度为5g/L、蛋白胨20g/L、酵母抽提物10g/L、(NH4)2HPO43.5g/L、Amp100mg/L;最佳接种时间为种子液生长到5-6h,即菌体OD值在1.0-2.0;诱导剂最佳添加时间为8h,即菌体OD值在8.0左右,通过流加发酵进行高密度培养,可使重组菌的hEGF的产率达102mg/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30%。  相似文献   

14.
苯丙酮酸及其盐的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苯丙酮酸及其钠盐和铵盐理化性质,和酶促转氨产生L-苯丙氨酸的效果进行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钠盐的热稳定性和耐氧化怀明显优于其它二者,而水溶性则以争盐为最佳,三者分别为底物配制成酶转氨物溶液,产生L-苯丙氨酸的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5.
L—精氨酸高产菌的诱变育种及其摇瓶产酸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亚硝基胍(NTG)逐级处理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JDN28,分别选用D-精氨酸、甲基半胱氨酸为结构类似物进行抗性选育,获得一株L-精氨酸的高产菌株YDM403(His^-,SG^r,D-Arg^r,methyl-Cys^r)。在含葡萄糖120g/L的优化培养基中,摇瓶发酵96h,L-精氨酸达28-3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3%。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纤维素酶法水解过程中,由于纤维素酶系中纤维二糖酶的不足造成纤维二糖的累积,而酶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累积又会对纤维素酶的催化反应产生明显的反馈抑制作用等问题,将富含纤维二糖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ZU-07)孢子和德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ium)一起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珠中,利用共固定化细胞转化纤维素水解液生产乳酸.研究结果表明,共固定化细胞中的纤维二糖酶可以将纤维素水解液中存在的纤维二糖迅速水解成葡萄糖,而固定化乳酸杆菌又能将葡萄糖迅速转化成乳酸.共固定化细胞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8 ℃,在纤维素水解液(总还原糖质量浓度为49.40 g/L)中协同反应48 h,生成的乳酸质量浓度为41.71 g/L.在反复分批协同反应工艺中,共固定化细胞性能稳定,可重复利用12批以上.  相似文献   

17.
催化氧化法以葡萄糖制取葡萄糖酸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钯/炭作催化剂,用空气氧化葡萄糖,制取了葡萄糖酸镁,葡萄糖氧化转化率达95%.研究了葡萄糖浓度、搅拌速度、空气流量、反应温度对葡萄糖催化氧化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固体超强酸SO4^2—/TiO2—Fe2O3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固体酸催化剂SO4^2-/TiO2-Fe2O3,用于柠檬酸三正丁酯的合成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初进料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反应最佳条件为:醇酸比为6:1,催化剂用量2.0g(相对于0.1mol的柠檬酸),加热回流反应时间3h,转化率达94.5%,纯度大于9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固定根霉(Rhizopus sp. F-16)细胞,在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工作体积为10 L,高径比为2.9)中发酵生产酯酶.与游离细胞发酵相比,固定化细胞具有发酵时间短、产酶活力高等优点,其最适通气量为0.70 m3/h,最适装液量为8.75 L,发酵48 h时酯酶活力达41.6 U/g细胞.固定化细胞的适宜作用pH为8.0~9.0,适宜作用温度为45~50 ℃,其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比游离细胞明显增强.该固定化细胞可直接用于选择性水解外消旋乳酸乙酯生成D-乳酸,当底物的质量浓度为150 g/L,反应时间为3 h时乳酸乙酯的水解率达43.9%,D-乳酸的光学纯度达95.7%.固定化细胞性状稳定,可重复利用,连续降解6批乳酸乙酯的平均水解率为43.3%,D-乳酸的光学纯度平均为95.4%.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卡拉胶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由延胡索酸转化生成 L-苹果酸.固定化细胞经胆酸处理,延胡索酸酶活力比未处理前提高10倍,机械强度增大.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和游离细胞延胡索酸酶的性质:两者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 pH 为7.0;固定化细胞反应的活化能为675J/mol;其表现米氏常数是游离细胞的4.5倍;固定化细胞比游离细胞更稳定.间歇反应20批,L-苹果酸转化率为88%.用柱式反应器连续转化,控制底物流速12mL/h,37℃稳定工作30天,L-苹果酸转化率为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