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特高含水的构造边底水油藏,本文采用精细地质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反映隔夹层分布的砂体骨架模型,然后采用相控建模、确定性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检验表明,储层参数模型与生产动态资料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储层、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油田整体调整方案已经应用于油田现场。由此可见,采用网格细分、相控建模等方法建立的储层模型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张武刚  李守东 《辽宁化工》2012,41(3):310-312
以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测井解释等研究为基础,建立Y井区的构造模型和砂泥岩相模型,进一步采用砂控约束条件下的多参数协同建模.建立了该井区储层孔、渗属性横型及油水分布模型.并结合储层四性关系确定的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建立了有效储层模型.通过模型检验证明了砂控建模的合理性,为后继的油藏数值模拟及方案调整提供了良好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3.
汤兴旺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29(1):143-144,149
文中以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为例,在掌握该断块地质特征、取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基础上,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确定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基础,利用多元回归理论,建立该断块储层沉积参数、储层物性参数、储层成岩参数等解释模型。为提高储层测井参数解释精度,应对测井资料加以校正。经对各模型解释精度检验,解释误差小、解释精度较高,符合油田开发规范要求,从而为油藏精细描述、经济高效开发该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阳  王奇 《辽宁化工》2012,41(5):512-514
以地震、测井解释成果、小层对比的井点数据,先断面骨架模型再断层网格模型,进而以井点分层数据及断层属性数据实现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模型的建立.复杂断块油藏与常规油藏最大的不同在于油藏被断层复杂化,因此复杂断块地质建模关在于建立较精准的断层及构造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储层物性参数赖以分布的地质模型,才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较为实际的数据场.本文使用与此思路相适应的Petrel软件实现了某断块储层的精准构造模型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测井解释的准确度对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研究的精度意义重大,裂缝性油藏的测井解释,不仅要考虑基质的孔渗特征,更要考虑裂缝对储层的影响。通过对柳沟庄油藏下沟组的测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校正与分析,明确了该区下沟组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适合本区裂缝性油藏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同时在结合试油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区储层油水层识别图版,确定了柳沟庄地区油水层识别标准及有效储层下限。  相似文献   

6.
储层三维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油田的开发和计算机水平发展,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非常有意义。储层建模工作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摸三步。文中讨论了这三种模型,并以靖安油田某区块为例说明了在油藏研究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7.
三维储层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意义重大。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据等时建模和相控建模原则分别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储层四维地质建模技术是油藏不同开发阶段任意时间的储层参数,包括储层宏观、微观、渗流参数等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和特征。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便于油田地质、开发工作者更好的认识、跟踪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挖掘油藏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建模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油藏描述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最终目标。这既是计算机技术在油藏描述中广泛应用的结果,也是提高油藏模拟和开采动态预测精度的要求。各种地质模型的研究,地质建模软件的出现与应用,正是油藏描述技术向油藏表征推进的主要标志。我国大部分老油田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后期阶段,储层地质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沉积旋回、隔夹层分布等细分到单砂层甚至到流动单元。储层地质建模必须与油藏描述的精度和目的相适应。在双河油田1-3层系建模过程中,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应用RMS软件,实现了构造模拟、储层物性的确定性模拟和随机模拟、地质储量拟合、模型粗化以及输出和图形处理。建立本区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结果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裂缝型油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增产改造时需要对油藏可压性进行整体评价,以提高油藏整体改造效果,本文针对基岩裂缝型储层物性特点,开展储层岩石脆性、断裂韧性等岩石力学测试实验,结合裂缝型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点,对基岩裂缝型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压缩试验与脆性评价、抗拉强度测试、全直径岩心压裂测试,建立基岩裂缝型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模型,形成基岩裂缝型储层典型区块可压性剖面,确定影响复杂裂缝扩展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后期基岩裂缝型储层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工艺优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原解释成果建立的油藏评价地质模型,无法揭示X块超稠油储层的非均质性与蒸汽腔扩展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着超稠油的措施开采效率。针对这种状况,本文综合岩心分析、现场监测、生产资料、测井资料等数据,建立了超稠油储层的更加适合的评价模型及储层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KB油区E_3~1储层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砂砾岩储层,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随机与确定建模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得到了储层的三维属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模型,为油藏开发方案优化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机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油藏数值模拟是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全面的确定油藏中纵向及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给出具体数值,为优化调整挖潜方案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S#地区处于多条控边断层的交汇处,断层发育、含油层系多、储层横向变化大、油水关系较为复杂等特点,采用构造精细解释、相干数据体分析、测井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地震频语分析、正演模型分析、储层特征重构、波阻抗地震反演等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初步查清了区块内地层的构造特征、油水分布规律以及成藏规律。认识到本区主体部位油藏主要受断层控制,以构造油藏为主,岩性油藏相对较少;第三系目的层岩性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主要的油气藏形成于较薄的砂层中。由此建立起此类储层预测和评价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水平井筒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流动,本文将复杂的油藏—井筒区域流体动力学问题转化为油藏渗流、井筒附近Brinkman渗流和井筒管流3种流动形式的耦合问题,建立了油藏—井筒耦合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定量描述了油藏—井筒区域流动形态,并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原油动力粘度、井径、井长等因素对井筒内压力损失和井筒入流剖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高二区莲花油层储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高二区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  相似文献   

17.
时变模型是一种“四维”模型,可以精确表征三维油藏的非均质性、动态变化过程。在时变规律指导下建立不同含水期储层参数时变模型,可体现油藏非均质变化特征,进行大孔道研究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指导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18.
储层三维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非常有意义。本文以狮子沟N1油藏为实例,依据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测井解释成果和沉积微相研究等的基础上,运用PETREL软件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9.
王剑  伍亚军 《辽宁化工》2012,41(1):96-99,103
以该区主力生产层位延9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油藏地质资料、各类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运用RMS软件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并随机产生了储层模型的多个等慨率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从随机模型的多个实现中筛选出了最佳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不断的深入,新勘探出来的火成岩油藏越来越多,石油钻探的实践表明,火成岩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石油资源储集层。火成岩油藏越来越受到石油工程人员的重视,火成岩油藏的研究逐渐成为油藏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火成岩油藏以其特有的性质,对其进行测井综合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展火成岩储层的测井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分析了火成岩的地质与测井特征,及其储层的相应特征,最后建立了一种火成岩储层的评价模型。文章的研究对于提高火成岩储层的测井水平,提高火成岩油藏测井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