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用与发展的基本情况。这些顶应力空间钢结构包括有预应力网络结构、斜拉网络结构、张弦梁结构、弓式预应力钢结构等。最后,本文展望了新世纪的预应力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石麟 《浙江建筑》2002,(B02):1-5,10
文章主要是阐述了我国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用与发展的基本情况。这些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包括有预应力网格结构、斜拉网格结构、索穹顶结构、张弦梁结构、弓式预应力钢结构等。最后,展望了新世纪的预应力空间钢结构。  相似文献   

3.
刘光民 《云南建材》2012,(15):35-36
通过对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特点、优势,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结构进行介绍,同时对预应力大距度空间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展望进行论述。希望为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具有更大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碳纤维加固钢结构的“反拱预应力技术” ,并在考虑结构状态变化的基础上 ,给出了利用碳纤维加固的“反拱预应力技术”加强钢结构后结构正截面上的应力与应变分布的解析解 ,在理论推导上说明了该技术可以提高钢结构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加预应力是一个钢结构应用的新技术,预应力空间钢结构与传统的大跨度钢结构相比,具有节省用钢和建设速度快两大优点。在国内某民航基地维修机库的建造中,采用了国外某公司的预应力钢结构专利新技术。与传统的大跨度钢结构相比,该项技术使该工程的用钢量减少了40%,并使工期缩短了50%。本介绍了这一工程中应用的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的张拉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博物馆工程的大跨度楼盖进行了方案对比,综合比较了钢结构网架、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和预应力混凝土刚架索梁3种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经济性以及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刚架索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跨度楼盖中应用时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周敬  姚刚  鲍广 《建筑技术》2005,36(2):108-110
倒三角形张拉弦桁架为一种施加预应力的空间钢结构,具有可充分利用钢材强度潜力、改善结构受力状态、节约钢材、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等优点。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及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工程应用实例表明,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重荷载的钢结构中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王猛 《河南建材》2020,(4):20-22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普遍使用预应力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预应力技术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文章介绍了预应力技术在钢结构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塔桅结构、高耸结构,超长、超宽、大跨度开阔建筑空间,大直径筒仓结构,承受动力荷载或超重荷载的结构,还可以用于对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对预应力钢结构的前景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拆除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时变结构力学过程,尤其是预应力的解除可视作施加在拆除结构上的偶然荷载,将会给拆除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预应力钢结构拆除施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一般结构与预应力结构的拆除施工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的拆除施工工艺路线,指出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拆除的关键技术问题,可为今后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拆除施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遵义站首次在铁路工程中运用了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体系,不仅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而且获得了较好的建筑空间效果。其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承插型盘扣式和钢管支架,通过BIM技术解决了钢筋工程安装问题,采用C40自密实混凝土提高了整体浇筑质量,采用分析软件的仿真模拟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准确性,采用应力应变检测模块及检测设备保证了预应力工程的安全可靠。该工程成功攻克了大跨度现浇预应力混凝土三角桁架梁施工技术难关,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杨宇红  陆伟  黄晓丹 《施工技术》2001,30(11):17-18
通过无锡市人民大会堂预应力钢桁架看台梁的施工实践与监测,证明钢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应力钢结构,可较大地减小其变形值;刚性体系预应力钢结构的大吨位预应力宜分阶段施加;预应力筋张拉宜采取初拉及复拉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构件中的超长空间曲线束其预应力损失通常较大,而施工误差的存在又会增加预应力损失而降低有效预应力,对结构通常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预应力结构分析中,有必要考虑施工误差的影响,对超长空间曲线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实测并对计算预应力损失的相关系数进行修正,以此考察实际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结构的影响。本文则以某连续梁桥的底板通长束为例,通过现场实测钢绞线应力以及理论分析来确定对预应力损失影响最大的摩阻系数值,再依此进行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由施工误差导致的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结构是具有明显加固效果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加固技术,碳纤维板在张拉及使用阶段的预应力损失研究是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总结现有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设备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借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损失的分析方法进行分项计算,并提出各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一套碳纤维板张拉及锚固装置对3根钢梁进行加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可行。建议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值取为张拉控制值的15%。  相似文献   

14.
李纯  潘秀艳 《混凝土》2006,(5):72-74
对连续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群锚预应力筋采用单根张拉方式进行应力测试,探讨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张拉工艺,获得了计算预应力损失的有关参数,发现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在张拉中存在粘滞现象,掌握了单根张拉、后张拉的预应力筋对已张拉锁定了的预应力筋的应力影响程度和裂缝控制条件等,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井字梁结构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通过预应力结构设计合理地利用预应力钢筋线型,有效地解决在井字梁挠度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问题。同时结合双向预应力钢绞线的施工难点,着重阐述预应力筋定位、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和张拉应力控制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多次预应力钢网壳是一种新型高效空间结构体系.本文通过攀枝花体育馆网壳屋盖的设计实践,探索了在先进的大跨网壳结构中两次引入预应力,对其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变形进行控制,以降低基本结构的峰值应力;在预应力作用下,预加力节点汇交杆的应力集中;预应力节点的构造设计;支座约束模式对网壳杆件内力的影响以及预加力的合理取值等问题.可供设计这种先进结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筋数量众多、有效应力不确定性强且分布不均匀、抽样检测评估无法准确表征结构有效应力整体特征等结构评价难题,引入高斯混合模型研究结构有效应力概率分布特征,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概率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MonteCarlo模拟建立预应力筋集有效应力的高斯混合模型;通过中心化、去除离散点等方式修正模型以增强其高斯特性;基于模型高斯显著性检验准则确定正态分布近似估计范围,并以此为总体样本进行抽样检测,进而估计预应力筋集实时有效应力的概率分布;以某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既有结构预应力筋集有效应力概率分布由多个均值与方差相近的子分布组成,可采用近似正态的高斯混合模型统一表征;由设计差异导致的有效应力分布不均匀性可采用中心化的数学方法进行消除,进而提升模型近似估计的准确性;既有结构施工阶段以张拉工艺为主的建造误差上限可通过模型计算结合实测值统计分析综合推定。  相似文献   

18.
安全壳是确保核电站安全的关键设施,预应力筋施工过程是建立结构受力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其建立过程对安全壳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核电站安全壳为背景,选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分块方法,快速建立高质量的安全壳有限元模型,不建立沿着预应力筋方向的约束方程,真实模拟施工阶段预应力筋无黏结受力状态,并提出模拟因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多次降温法,分析安全壳在预应力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壳体的变形以及预应力筋的应力,确认在安全壳中建立的预应力与设计相符,为安全壳施工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波曲线预应力瞬时损失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家寨引黄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中的多波曲线预应力筋的孔道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理论计算 ,得到了钢绞线有效预拉力沿梁长的分布 ,并对 3道预应力框架梁中的 3组钢绞线的孔道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试验研究 ,现场试验检验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并对该结构的施工起到了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筋数量众多、有效应力不确定性强且分布不均匀、抽样检测评估无法准确表征结构有效应力整体特征等结构评价难题,引入高斯混合模型研究结构有效应力概率分布特征,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概率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MonteCarlo模拟建立预应力筋集有效应力的高斯混合模型;通过中心化、去除离散点等方式修正模型以增强其高斯特性;基于模型高斯显著性检验准则确定正态分布近似估计范围,并以此为总体样本进行抽样检测,进而估计预应力筋集实时有效应力的概率分布;以某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既有结构预应力筋集有效应力概率分布由多个均值与方差相近的子分布组成,可采用近似正态的高斯混合模型统一表征;由设计差异导致的有效应力分布不均匀性可采用中心化的数学方法进行消除,进而提升模型近似估计的准确性;既有结构施工阶段以张拉工艺为主的建造误差上限可通过模型计算结合实测值统计分析综合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