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别配置了采用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与采用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的1.5匹分体式家用空调,将其置于相同的大气环境中长期连续运行,测试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两台家用空调换热器的堵塞率和空调系统的长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换热器的堵塞率呈指数性增长趋势,采用管片式换热器的原机被大气颗粒物污染后制冷量衰减2.1%,功耗上升了6.2%,能效比下降了7.8%;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机组性能衰减明显高于原机,制冷量衰减了23.2%,功耗增加了34.6%,能效衰减了43.1%。相比之下微通道换热器更易受颗粒物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平行流换热器在空调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创辉 《制冷》2011,30(4):1-5
介绍全铝平行流换热器与传统铜管套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区别,并从结构上分析全铝平行换热器的寿命、换热性能、阻力、重量等方面比传统铜管套翅片式换热器优化的情况,同时,通过在风冷式空调机上的测试,和传统铜管套翅片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和空调系统性能对比,探讨平流式换热器在风冷式空调机上的应用可行性,为今后平行流换热器在风冷式空调...  相似文献   

3.
将不同形状的波纹翅片与无接触热阻技术结合研制了波纹型无接触热阻换热器,并利用CFD仿真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尖角波纹翅片和圆角波纹翅片空气侧换热性能及阻力特性,寻找较好的翅片形状。按照仿真结果生产无接触热阻尖角波纹翅片空调换热器实验样件,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翅片表面换热系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整体误差在10%以内,仿真结果能基本反映翅片表面的实际换热情况。引入强化传热指标,通过仿真结果计算可知,在不同风速下强化传热指标DEC均大于1,说明尖角波纹翅片的传热效果优于圆角波纹翅片。  相似文献   

4.
微通道换热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微通道换热器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其制造方式、结构和材料,重点介绍对微通道换热器发展和降低成本有重要影响的全铝微通道管材成形加工技术。对微通道传热的特征进行述评,从微电子微机械高效传热、CO2制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家用空调能效比几个方面展现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热力系统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中的换热器强化换热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虽然换热管细径化技术取得一定进展,但翅片管换热器固有接触热阻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一种基于切削工艺加工而成的飞翼式换热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换热器中存在的接触热阻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换热效率的提升。为此推出了飞翼式换热器的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以保证这一新型换热器产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铜翅片换热器开发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翅片效率、单个换热单元的传热系数和整个换热器的换热量三个方面对不同翅片结构、不同管子结构和不同工况下的翅片管换热器由铝翅片换为铜翅片前后的换热特性和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详细给出了各个结构和工况参数单独变化对换铜前后的翅片效率、单位制冷剂侧换热面积上的总传热系数和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发现,翅片越薄、越高,管外径越小,风速越大时,换铜后的翅片管的换热能力增强越大,成本增加越小.在所选择的结构和工况范围内,铜管铜片换热器比铜管铝片换热器的翅片效率约提高0.938%~29.86%、总传热系数约提高9.88%~23.276%、总换热量约提高0.112%~22.3%;对于典型的1.1kW空调器的蒸发器,材料成本约增加8~42元,体积可最多缩小18%.  相似文献   

7.
提出采用一种铜铝复合管,用来替代传统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用铜管,可降低成本27.8%。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Φ7管径的铜铝复合管与铜管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与流动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入口风速为2.5m/s的情况下,与采用铜管的换热器相比,采用铜铝复合管的换热器空气侧的压力分布几乎不变,换热量降低3.12%,对性能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对采用该模型的铜铝复合管换热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铜铝复合管换热器换热量为8775W,与铜管换热器9101W相比降低3.58%,满足换热器标准要求。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均证明这种新型铜铝复合管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不大,可用于空调的制造中。  相似文献   

8.
管径变化对蒸发器性能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用空调换热器采用的管径不同,产生的传热效果等性能有差异。采用空气焓差法,对具有相同制冷量的5 mm管径换热器和7 mm管径换热器进行了蒸发工况的实验,并建立了不同管径换热器的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管径的变化对蒸发器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换热和压降的影响。对比实验与计算结果,发现:1)5 mm换热器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提高了17%;2)在相同制冷量下,5 mm换热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少了4.6%,质量流速增大了89.4%,同时由于管壁热流密度的增大,引起了蒸干点的提前;3)以制冷剂达到相同干度时的换热系数作为基准,随着干度的增加,5 mm管的管内换热系数增大到7 mm管的1.43~1.86倍;同时制冷剂的摩擦压降、加速压降和局部压降均为7 mm换热器的3倍,压降引起了蒸发温度降低1.1℃。  相似文献   

9.
周子成 《制冷》2014,(3):44-49
近年来,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中的应用获得了成功,使空调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本文综述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中应用的结构、传热和试验。  相似文献   

10.
房间空调器用换热器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房间空调器中使用的换热器的总体结构、铜管铝翅片结构的发展和性能的提高 ,指出了换热器的性能提高对空调器能效比的改善、节能和环保 ,以及制冷剂的替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春 《制冷》2013,(3):30-33
近年来,随着小管径换热器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目前各空调厂家已逐步应用推广。小管径换热器特点在于提高换热性能和节约产品材料成本。同时国内销售的空调器已由R22定频转向R410A变频空调器,小管径换热器随R410A冷媒的替代其强化传热影响更加显著,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综合5mm管径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性能数据比较,其冷凝性能优于大管径换热器,满足制冷量和能效的条件下,尤其空调制热量的提高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Part Ⅰ中对铜翅片效率、铜换热单元传热系数以及整个铜换热器换热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空调换热器采用铜翅片后,换热器单体性能以及空调系统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铜片铜管换热器后(不论是蒸发器,还是冷凝器),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较之铝翅片换热器均有提高。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变化比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要大。当同时采用铜片蒸发器和铜片冷凝器时,传热强化系数按照通常所能达到的1.1计算时,COP随着工况变化而变化的范围可以达到3.0%-10.0%;如果单独设计换热器使换热强化系数达到1.3时,则COP的提高可达4.0%~25.0%。以上对铜翅片换热器开发应用的分析,为空调换热器的高性能化、小型化提供一条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轨道车辆空调相变蓄冷换热器放冷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到圆管型和扁管型蓄冷换热器在不同条件(环境温度、风速和蓄冷材料导热系数)和不同结构尺寸(圆管的管径、扁管的厚度)下的总放冷量和放冷时间,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对比了蓄冷换热器在不同条件下放冷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影响放冷效果的重要因素为风速和环境温度,导热系数对放冷效果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制热能力衰减问题,通过换热器设计优化,研发出基于喷射补气的余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准二级压缩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制热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0℃,车内温度为20℃,余热量为1.8 kW的制热工况下,相比于无余热回收工况,系统制...  相似文献   

15.
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和噪声是房间空调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通过对空调器的噪声控制和降低噪声方法进行研究,合理处理空调器噪声、节能与产品成本的关系;采用提高空调器配机系数和高传热系数的热交换器提升空调器能效系数和冷重比。从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操作方法,介绍了在降低噪声和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空调器产品能效比、冷重比、配机系数等性能优化方法,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家用热泵空调器用的9.52 mm和7 mm双排室外换热器,在额定制冷制热工况下,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路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对9.52 mm换热器的流路的进一步优化,得到制冷制热综合性能更优的流路布置方式,并在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制冷剂侧压降对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较小管径的换热器;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侧压降较大,热泵空调器室外机用的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对应的最佳流路数少于作蒸发器时的;适当增加过冷管数会进一步提高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的综合换热能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小型复合空调器的研制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新型蓄冷和热水器复合空调器装置.蓄冰槽在低谷电和夜晚室外温度较低时蓄冷,然后利用蓄冷提高冷凝器出口制冷剂的过冷度,不但增大空调器的制冷量,而且充分利用蓄冰槽内的显热量.放冷结束后,通过调节阀门,蓄冰槽可转换成水冷冷凝器,复合空调器变成热泵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的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制冷量.通过对普通空调器改造的样机进行了夏季工况下运行的实验研究,研究了蓄冰槽盘管不同结构和位置对蓄冰的影响.同原来空调器比较,复合空调器制冷量平均增加28.2%,性能系数平均增加21.5%.复合机组提供热水时平均性能系数为2.77.即提供相同热量热水,复合机组用电量仅为电热水器的36%.提供热水期间平均的制冷量为2325.39w.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用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的房间空调器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冷却可有效提高翅片管式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和空调器的性能;采用厚度为70mm的CELDEK5090型纸质填料且淋水量为0.053kg/s,当环境温度为35℃时,空调器的能效比EER值提高了15.3%;当环境温度为39℃时,空调器的能效比EER值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