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GB/T20109-2006所述全新风除湿机节能的5个方面:1)冷凝热回收.2)室内回风热回收.3)冷凝水冷回收.4)处理后新风冷回收.5)新风热回收.通过对典型案例做深入探讨发现:采用板翅式热回收器或热管换热器对新风处理后新风进行冷回收预冷新风,能够降低制冷系统冷负荷20%~30%,显著提高全新风除湿机的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人字形板式换热器换热区液-液换热的三维稳态流场模型,得到不同结构参数下板间流体的三维流线图,通过观察不同板片结构参数下流体的流线走向来研究板片结构参数对人字形板式换热器板间流体流动型式的影响,得到了板间流体随板片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板式换热器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某飞机地面空调车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罗茨鼓风机的选型,并针对该通风系统进行试验测试验证,得出该通风系统的可行性,并验证了罗茨鼓风机的出风风压对出风风量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出风温度随着出风风压的增大而升高,该型号的罗茨鼓风机温升可达40℃,并对罗茨鼓风机的改进提出一些看法,建议在罗茨鼓风机设计过程中考虑降低其温升或通过某种方式对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陶瓷PTC电加热器及其电阻-温度、电压-电流、电流-时间等特性,分别从安全性、可靠性、热量自动调节功能、制热速度、电源稳定性要求、使用寿命等方面分析其与传统不锈钢电加热管的优化情况,同时,通过在恒温恒湿空调机上的对比测试,将PTC电加热器和传统不锈钢电加热管性能进行测试对比,探讨该电加热器在恒温恒湿空调机上的应用优势,为今后PTC电加热器在恒温恒湿空调机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船用水冷冷水机组的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其性能,更应注重于其安全性、稳定性及维修的便捷性。本文从压缩机、系统管、海水冷凝器及其他部件的选型出发,结合框架的去谐设计和去耦设计,阐述船用冷水机组的抗振设计要求和方法;并对船用水冷冷水机组样机进行抗振试验,通过功能试验、耐振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检验其抗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船用水冷冷水机组满足GJB150.16A—2009的抗振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带经济器的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通过对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与普通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能效比等参数进行测试及对比,探讨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优势。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机组相比,低温机组在名义制冷和名义制热工况下冷热量和能效均有所提升;在-10~-15℃的环境中,普通机组制热量严重衰减使其不适用于此温度区间,低温机组制热量虽然也在减少,但其COP仍可达2.0,且排气温度相对较低;在-15~-20℃超低温环境中,低温机组仍可稳定运行,且能效比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涡旋压缩机并联使用成为向大冷量空调机组发展的重要方式,压缩机并联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回油分配问题。比较几种油平衡方式,以油气平衡并联方案为例,着重讨论了压缩机并联系统的设计要点;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油分配的问题,满足了并联压缩机的可靠性要求,为双涡旋压缩机并联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系统利用水电站的深层水库水作为冷源或热源,具备过渡季节和冬季自然冷却、夏季制冷、夏季新风预冷和冬季供暖四种节能运行模式。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点,分析了系统的节能效果,并介绍了三峡工程的节能改造效益。与水电站传统采用的风冷主机加末端或普通冷却塔冷却式水冷冷水机组加末端的集中空调系统相比,该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更强,能效比更高,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空调机偏离设计工况的性能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在特定的温湿度要求环境中,不宜采用常规空调机,若能根据实际环境进行非标设计机组,性能系数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某飞机地面空调车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罗茨鼓风机的选型,并针对该通风系统进行试验测试验证,得出该通风系统的可行性,并验证了罗茨鼓风机的出风风压对出风风量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出风温度随着出风风压的增大而升高,该型号的罗茨鼓风机温升可达40℃,并对罗茨鼓风机的改进提出一些看法,建议在罗茨鼓风机设计过程中考虑降低其温升或通过某种方式对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