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太赫兹通信面临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关注。QNSC技术具有结构灵活、支持与现有网络融合等优点,在实现大容量、高速率的无线安全通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从太赫兹通信链路面临的窃听和干扰等威胁出发,详细阐述了QNSC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QNSC与光子太赫兹通信的无缝融合技术,最后实验验证了净速率达16 Gbit/s的太赫兹安全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2.
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无线传输中的多径衰落,而多输入多输出(MIMO)能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两者的结合已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上行链路的传输方案。然而,当无线信道是快速时变时, MIMO SC-FDE系统的频域信道矩阵将为非对角矩阵,形成严重的频域子信道间干扰,使系统性能急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在分数阶傅里叶域均衡代替传统频域均衡,提出MIMO单载波分数阶傅里叶域均衡(MIMO SC-FrFDE )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数阶傅里叶变换阶次,实现分数阶傅里叶域信道矩阵的近似对角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快速时变信道下,本文提出的MIMO SC-FrFDE系统比传统MIMO SC-FDE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3.
陈桂树 《移动信息》2023,45(7):50-53
5G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其通过高频带、低时延、大容量优势以及强大的连接能力等优势,实现了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其关键技术包括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Beamforming技术、超密集波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和传输效率。文中主要分析了基于5G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设计,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室内漫射光无线通信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离散多音/正交幅度调制和空时块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光无线通信技术.基于离散多音/正交幅度调制技术,并通过考虑室内全光无线信道的脉冲响应和其噪声特性,建立起室内红外光无线链路的信道模型;再采用空时块编码技术,提出一种实现室内漫射光无线通信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并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采用多标签天线的多输入单输出RFID通信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超高频RFID传输的EPCglobal标准,建立了RFID通信的传输链路模型,并讨论了2种规格的后向散射数据编码/解码原理;然后,提出了RFID通信的信道模型,并讨论了基于所提出信道模型实现的2种信道结构及其与RFID通信相关的衰落信道模型,重点讨论了MISO系统中的前/后向链路的相关性及信道的空间相关性;最后,提出了实现多标签天线的RFID通信的分集技术和传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分集增益不仅与信道模型和采用的编码方案有关,而且与前/后向链路的相关性及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密切相关,即随着更鲁棒编码方案的采用和传输信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前/后向链路的相关性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短包传输特征,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上行链路系统中,利用较低导频开销来设计相移键控( Phase Shift Keying,PSK)调制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优化兼顾无线链路传输的可靠性.首先,在接收端构建基于最小欧式距离的非相...  相似文献   

7.
面向IMT-Advanced系统高达Gbps的无线传输速率需求,本文针对Gbps无线传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进行了有效研究。本文介绍了所提出的Gbps无线传输技术的空中接口参数、帧协议、无线链路及物理层关键技术,引进了硬件平台与试验验证系统。多项研究成果以标准提案的形式被国际、国内标准组织接纳,并在Gbps试验验证系统上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Gbps无线传输,演示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业务,推动了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5G的移动互联及物联网相交织等新型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未来通信系统传输容量、传输速度以及误码率等要求愈来愈高。介于毫米波与远红外光之间的太赫兹频段兼有微波和光波的特性,具有低量子能量、大带宽、良好的穿透性。近年来太赫兹通信系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太赫兹无线通信存在视距传播以及较大路径损耗缺点,太赫兹无线和有线融合传输则兼具两者优点。本文分析了光子太赫兹信号产生、光子太赫兹无线链路传输和光子太赫兹光纤链路传输过程中涉及的器件和技术,重点介绍了太赫兹有线传输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实现1.485 GBaud 350 GHz的1 m太赫兹光纤有线实时传输视频实验,展现了太赫兹有线传输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李莉  王京梅  孙俊  龚伟家 《电子科技》2011,24(12):56-59
提出一种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传输方案,该方案基于Chipcon公司开发的一款符合ZigBee标准的低功耗射频芯片CC2420,设计了以MSP430为处理器、CC2420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的无线语音通信系统。使用的外围器件少,实现了短距离无线语音传输和方波输出的双向数据传输,并通过正弦波实验进行代码调试,具...  相似文献   

10.
0.14 THz 10 Gbps无线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赫兹通信由于其固有的宽带特性,在Gbps以上的高速无线通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描述了一种工作在0.14 THz频段的无线通信系统,传输速率达10 Gbps。该系统基于超外差结构,中频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16QAM高阶数字信号调制解调,依靠肖特基二极管次谐波混频技术实现从中频到太赫兹信号的频谱搬移。目前该系统已经通过了500 m 10 Gbps距离无线传输实验验证,通信频段为133.8 GHz~137.4 GHz,带宽3.6 GHz,发射功率0 dBm,传输误码率低于10-6。  相似文献   

11.
平板电视、PC、DVD、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等数字消费类电子产品不久将采用无线通信接口。有实力参与竞争的无线接口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采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空间多路传输的下一代高速WLAN“IEEE802.11n”,另一种是使用无线USB等的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11n可实现长达200米的长距离传输,适用于家庭内部网络的主干网;而UWB拥有低功耗和高速的特点,适合以PC机和便携式设备为中心,实现近距离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UAV)与毫米波(mmWave)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结合可以提供高数据速率的空中链路,然而其部署位置及波束赋形设计直接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为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通信,该文提出基于离散透镜阵列(DLA)结构的波束空间预编码技术,构建了联合UAV飞行高度、波束选择及混合预编码的优化方案.为了解决这一涉...  相似文献   

13.
曹越 《电子世界》2014,(18):157-158
分集技术在无线信道上的应用,适应了有限带宽和功率资源。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的多天线系统的空时编码技术(Space Time Code,STC)可以充分利用无线通信信道中的多径,提高了无线链路的质量和谱效率,从而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在空时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多载波调制技术,提出一种STBC-OFDM(空时分组码)的编码改进方案,以期更高效利用频谱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光子太赫兹通信具有大带宽、低传输损耗等优势,故成为6G超高速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由于极低的用户端复杂性和成本,基于非相干的包络检波太赫兹接收技术备受关注。提出了一种多带非相干光子太赫兹通信系统。通过多带自适应调制,实现高性能太赫兹点对多点覆盖传输;此外,通过光域自适应滤波,抑制非相干包络检波时多带之间的信号-信号拍频串扰,实现每个子带信号的低算法复杂度和低功耗接收。实验中,根据系统的传输响应,3个子带分别使用5.75 G Baud 64QAM、16QAM和4QAM的自适应调制方式;再通过自适应单边带光滤波,接收端仅使用最小均方均衡算法即成功实现了300 GHz频段多带太赫兹信号的2 m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15.
LTE系统中下行预编码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佳  何海浪 《通信技术》2011,44(6):73-75
长期演进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相关技术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标准。MIMO是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使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能够获得比传统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Single Output)系统更高的信道容量,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文中主要研究了LTE系统中MIMO下行链路的预编码技术以及相关仿真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LTE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无线供能通信技术是未来6G时代支撑能量可持续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本文首次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大规模天线的无线供能通信系统的原型设计,并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上实现了由32发射天线基站端、用户端和反馈链路组成的原型系统.在基站端,通过设计灵活的帧结构,原创性地提出了无线能量动态传输方案,实现了原型系统在信道估计准确性与无线能量传输效率之间的性能平衡.在用户端,通过建立实际的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和能耗模型,提出了新颖的用户端信息-能量双阈值电池管理方案,以满足不同的信息和能量传输需求.基于用户端状态信息的快速反馈,本文建立了闭环控制的无线能量和信息自适应传输系统框架.丰富的室内和室外实验验证了无线供能通信原型系统良好的无线环境适应性和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随着无线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亟待提升,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面临严峻挑战。采用常规发射分集、接收分集或智能天线技术已不足以解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大容量与高可靠性需求问题。可幸的是,结合空时处理的多天线技术一一多人多出(MIMO)通信技术,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新途径。它在无线链路两端均采用多天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提出了基于最大特征值传输的分集解决方案,在天线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提高系统的分集增益。对单输入多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进行了数学分析,推导出了系统性能的变化范围,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19.
140 GHz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赫兹频段的宽带特性使得其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当前太赫兹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辐射功率低、大气衰减严重及调制解调困难。该文在提出了基于肖特基二极管次谐波混频技术+16 QAM高速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太赫兹波超高速信息传输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提高了太赫兹通信的频谱效率。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140 GHz无线通信实验系统,以实验方法验证了太赫兹信道的幅相失真特性完全满足高阶数字信号的传输要求。该系统在0.5 m距离上实现了10 Gbps无线传输实验和高清视频传输,辐射功率-3 dBm,系统误码率小于1e-6。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规模MIMO基本架构,探讨了信道建模和系统性能分析、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技术、多用户上下行无线传输技术等大规模MIMO传输关键技术;认为利用大规模阵列天线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将显著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及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