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带排气冷却器的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以及与不带排气冷却器的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在相同的运行工况下,当排气冷却器的热负荷为1.4 kW,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为-20℃,制冷量为10kW时,排气冷却器在降低冷凝蒸发器CO_2的入口温度方面起到显著作用,高温循环制冷剂R290的质量流量减少11.4%,相应的高温循环压缩机的功耗和冷凝器的热负荷均降低11.4%,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提高8.8%。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燃气机热泵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性能,本文将燃气机热泵技术与复叠式热泵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应用于低环境温度下的复叠式燃气机热泵(CGEHP)系统。使用MATLAB软件,建立了CGEHP数学模型。分析了燃气发动机转速、环境温度和系统进水温度对系统供热性能(总供热量、制热性能系数(COP)以及一次能源利用率(PE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分别为﹣20、﹣15和﹣10 ℃,以NH3-LiNO3作为吸收式热泵系统工质,发动机转速为1 500 r/min时,PER分别为1.0、1.02、1.04,比常规空气源电热泵系统分别提高了24%、15%、5%。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和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在冷凝温度40℃,蒸发温度为-65℃条件下,分析不同的中间温度对两种制冷系统压缩机轴功率,制冷剂流量以及制冷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并对两种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费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双级压缩式压缩机轴功率、R404A制冷剂质量流量低于复叠式;而双级压缩制冷系统COP(制冷性能系数)高于复叠式。在冷凝温度为40℃,蒸发温度为-65℃,中间温度为-14℃时,与复叠式制冷系统相比双级压缩式制冷系统全年运行节能可达13%。理论研究表明在-65℃的超低温工况下,双级压缩式制冷系统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轩福臣  谢晶  顾众 《包装工程》2020,41(13):173-178
目的研究25间-30℃水产品速冻库和4间-25℃的水产品低温冷藏库的方案及选型设计,找出最佳的制冷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基于CO_2制冷剂绿色、高效、节能的优点,通过CO_2压缩机并联技术,提出用于水产品冻结与冻藏的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并在蒸发温度为-30℃条件下,选用不同制冷剂,采用BITZER压缩机软件,研究计算不同系统的制冷效率(COP),并对不同制冷系统的COP、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相比R507制冷系统的COP提高了10%以上,该系统整体年运行电费平均比国内氨制冷系统节省了50%以上,并对这类工程应用中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设置备用电机及主安全阀的解决方案。结论在水产品冷冻冷藏中,通过对不同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效率和年耗电量的对比,得出选用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效率更高,年耗电量更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王亮  刘妮 《制冷技术》2008,(4):58-60
本文对低温级以CO2为工质的超市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理论分析,计算了不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不同传热温差下的COP,并与传统的超市复叠制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自然工质CO2/NH,复叠制冷系统的性能效率为最好,而R290/CO2复叠制冷系统的COP与使用传统工质的相当。因此,将自然环保工质复叠式制冷系统应用于小型超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压缩机频率对R410A/R410A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实验研究了系统温度、压缩比、性能系数COP随不同高(低)温级压缩机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低温级压缩机的频率从50 Hz升至62 Hz时,系统的中间温度升高2.36℃,高低温级压缩比的差值降低44.6%;高温级压缩机的频率从50 Hz升至62 Hz时,系统的中间温度降低3.7℃,高低温级压缩比的差值增加58.5%。高温级频率变化时系统复叠温差较小,系统性能系数COP高于低温级频率变化下的系统COP。在高(低)温级压缩机频率为53 Hz时,系统复叠温差最小,系统COP最优。  相似文献   

7.
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3/CO2复叠系统、两级NH3系统以及单级NH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2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升高。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NH3/CO2复叠系统的COP高于两级NH3、单级NH3系统。结果表明自然工质的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3/CO2复叠系统、两级NH3系统以及单级NH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2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升高。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NH3/CO2复叠系统的COP高于两级NH3、单级NH3系统。结果表明自然工质的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3/CO2复叠系统、两级NH3系统以及单级NH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人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2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升高.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NH3/CO2复叠系统的COP高丁两级NH3、单级NH3系统.结果表明自然工质的NH2/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工况卜具有良好的心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复叠式制冷系统(CT)效率,提出带高温循环内部换热器的复叠式制冷系统(CTIHTC)和带高低温循环膨胀机的复叠式制冷系统(CE)的方案,并对这3个系统的性能系数、系统热力学完善度、损失以及系统效率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系统的性能系数、热力学完善度和效率最高,损失最小;在工质对分析中,采用R170/R290工质对的CE系统COP最高,在-85~-30℃的蒸发温度内,CE系统COP比CT系统提高18.3%~28.8%。  相似文献   

11.
固体吸附蓄冷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会军  朱冬生 《制冷》2001,20(3):16-19
介绍了目前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蓄冷技术及其各自特点,提出了固体吸附蓄冷技术,拟把固体吸附蓄冷应用于空调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2.
实现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庆利  罗强  吴洪才 《真空》2001,(3):28-32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是信息科学发展的基石,本文综述了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材料及技术等方面的目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存储技术与设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三种网络存储技术,即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和存储局域网络(SAN),比较了它们的差别及适用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环境下网络存储设备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4.
柿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容易软化、褐变和腐烂,食用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柿子的最适贮藏温度,旨在探明低温贮藏对柿子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以柿果感观品质、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为考核指标,探讨了贮藏温度与柿果贮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下贮藏的柿子能够保持良好的色泽和较高硬度,呼吸强度、失重率较低,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等营养成分保持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性能贮存可靠性评估及贮存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贮存可靠性与条件贮存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一次性产品的性能贮存可靠性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性能贮存可靠性评估及贮存寿命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评估和预测思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分析了这种贮存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对于一次性产品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蓄冷技术及其各自特点,分析了固体吸附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带来电网频率调节问题,大容量电力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通过对电力储能的类型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指出在电网调峰调频发挥作用的大容量储能有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飞轮储能以及压缩空气储能4种类型,介绍了这4种大容量电力储能的性能特点,对其参与电网调峰、一次调频、二次调频性能进行综述,比较各种大容量电力储能调峰调频的特性,指出下一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高温水蓄冷过冷空调系统原理,对该新型蓄冷过冷空调系统若干方案进行了选择,特别是对蓄冷水箱的掺混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空调用蓄冷水箱内温度分层特性数理模型,模拟了蓄冷水箱内温度分布规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为水蓄冷系统储水相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爱偌  严守雷  李洁 《包装工程》2022,43(23):80-88
目的 探究5种包装材料在2种不同贮藏温度下对板栗品质的影响。方法 选用PE1膜、PE2膜、抗菌袋、PE/PA1膜、PE/PA2膜分别对板栗进行包装,然后置于常温(25 ℃)、低温(0 ℃)下贮藏,测定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色度、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在常温贮藏时,相较于PE膜,抗菌袋能够显著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在贮藏14 d时可较好地抑制板栗的菌落总数和腐烂率的变化。在低温贮藏时,采用抗菌袋和PE/PA膜在贮藏15 d时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抗菌袋对板栗腐烂率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在贮藏60 d时板栗的腐烂率仅为4.44%。在2种温度下,不同的包装材料对栗仁的色泽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采用抗菌袋包装结合低温贮藏能有效抑制板栗在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其腐烂速度,提高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目前几种主要固体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基合金材料(镁系合金、稀土系合金、钛系合金和锆系合金)、碳基材料(活性炭、石墨纳米纤维、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玻璃微球、配合物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物。通过比较各种材料储氢的机理与方式、吸放氢的温度与压力、循环寿命,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固体储氢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开发安全稳定高效的复合储氢材料、实现固体储氢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是未来储氢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