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装材料对樱桃番茄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对樱桃番茄的气调保鲜效果。方法选择EHA/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酰胺/聚乙烯复合膜)、PA/PE(聚酰胺/聚乙烯复合膜)、PE(聚乙烯膜)等3种薄膜气调包装樱桃番茄后于(23±2)℃温度下贮藏,无包装的樱桃番茄在同样条件下作为空白对照。定期检测包装袋内气体组分变化及感官、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的变化情况。结果 PE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CO_2体积分数在5%左右,O_2的体积分数在6%~16%范围内波动,樱桃番茄处于低O_2高CO_2环境中,呼吸受到抑制,具有24 d的保鲜期。PA/PE膜、EHA/PE膜包装的樱桃番茄呼吸产生的CO_2及空气中的O_2无法透过包装膜,包装中O_2含量在第3天时便已为0,CO_2在第6天时达到30%以上,樱桃番茄处于高浓度CO_2中加速了组织腐烂,同时空白组的樱桃番茄呼吸强度和水分流失不受抑制,因此,贮藏期只有18 d。结论适宜阻隔性的材料气调包装保鲜樱桃番茄,可明显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温环境下不同保鲜袋包装处理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心油桃为实验材料,比较相同厚度的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聚乙烯(PE)薄膜包装袋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薄膜包装材料。结果采用3种保鲜袋包装对油桃果实的贮藏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组的油桃果实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烂褐变;未包装的油桃果实很快失去了食用价值,在贮藏12 d时褐变指数为4.5,腐烂率为65.33%;采用BOPP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在贮藏12d时褐变指数仅为2.3,腐烂率仅为32.29%,果实出汁率保持在58%以上;BOPP保鲜袋包装处理的油桃果实在出汁率、TSS、TA、Vc、MDA等营养指标和衰老指标上均不同程度优于PP和PE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结论采用BOPP薄膜材料包装的油桃果实在常温贮藏下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油桃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包装材料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依据马铃薯品质指标变化,选取较优的包装与贮藏工艺,以延长其贮藏期。方法分别用聚乙烯(PE)、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含有壳聚糖(CTS)、纳米氧化锌(Nano-Zn O)和山梨酸钾(Pto)的抗菌薄膜作为包装材料,以常规贮藏作为对照,贮存期为120 d,每隔30 d检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分别考察包装材料对马铃薯的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葡萄糖含量、褐变度、丙二醛含量、干物质含量、发霉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所设计的抗菌薄膜对马铃薯包装处理后,可有效降低其贮藏过程中的发芽率、腐烂率以及营养物质的流失速度,有利于维持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及感官品质。其中,抗菌薄膜PE/CTS/Pto作为马铃薯的包装材料时,可减弱马铃薯的呼吸作用,还原糖质量分数维持在0.63%,丙二醛含量为0.18μmol/g。结论用抗菌薄膜PE/CTS/Pto作为马铃薯的包装材料,可有效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不同自发气调袋在低温下对百香果的贮藏效果.方法 将"台农1号"百香果作为实验材料,使用不同自发气调袋对其进行包装处理,贮藏于(8±0.3)℃的环境内30 d,每5 d进行1次生理和营养指标的测定,研究贮藏期间各自发气调袋内百香果的品质变化,以期探寻"台农1号"百香果的最佳贮藏包装条件.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E袋内的CO2浓度逐渐升高,O2浓度逐渐下降,相较于微孔袋,PE袋推迟了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高峰,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黄酮和多酚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果皮硬度;而不同厚度的PE袋之间,果实品质也不同,贮藏到30 d时,PE30果皮硬度(16.17 g)、可溶性固定物(15.29%)、维生素C(1.71 mg/kg)、总黄酮(2.14 mg/kg)含量均最高.结论 "台农1号"百香果在低温下采用PE30自发气调袋进行包装,其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失水程度对板栗贮藏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失水程度对板栗保鲜贮藏的影响机制,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失水程度的板栗在贮藏过程中腐烂率、水分含量、电导率、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5%的板栗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CAT、POD和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失水10%和15%的板栗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和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对照,POD和SOD显著低于对照、处于低水平.试验表明,板栗采后少量失水对保鲜贮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保鲜袋包装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改善效果,为水蜜桃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以"玉露"水蜜桃为研究对象,采用聚乳酸可降解保鲜袋、纳米保鲜袋包装,在0℃下贮藏12 d后转至26℃下贮藏,以普通市售聚乙烯保鲜袋包装的水蜜桃作为空白对照.在低温贮藏期间每隔4 d测定水蜜桃的感官评价、硬度、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抗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在常温贮藏期间每天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用市售保鲜袋包装的水蜜桃在低温下贮藏12 d就会发生严重腐烂变质,失去商业价值,转入常温后,腐烂愈发严重.采用聚乳酸可降解保鲜袋和纳米保鲜袋包装的水蜜桃在贮藏期12 d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13%和1.5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43%和13.3%,且无腐烂果实.结论 纳米保鲜袋包装可以减少水蜜桃水分的流失,保持水蜜桃的硬度、口感和风味,增加其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其商品价值,有效延长水蜜桃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聚乙烯(PE)等2种不同薄膜包装材料对葡萄低温贮藏期间理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延长葡萄保鲜期提供依据。方法以‘紫秋’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厚度为0.03mm的BOPP和PE薄膜袋进行单穗包装,在(0±0.5)℃冷库中贮藏,以不包装为对照,每隔10 d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包装材料的低温贮藏保鲜效果进行探讨。结果采用BOPP和PE包装处理可以减少果实的质量损失和落粒的发生,并降低果梗的褐变程度和维生素C的氧化速度,在贮藏前30d可以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降解,相较于PE包装,BOPP包装能更大程度地降低果实腐烂、脱粒的发生,减少质量损失,延缓TSS、TA、花色苷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结论 BOPP包装贮藏保鲜效果最好,能更好地保持‘紫秋’葡萄果实的外观和内在营养品质,减缓其衰老进程,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8.
黄参在0℃、5℃、10℃和18℃4种温度条件和RH70%~75%和90%~95%2种湿度条件下的贮藏结果表明,低温可明显抑制黄参采后的呼吸强度、失重率、发芽率和腐烂率。高湿可显著减少黄参采后的失重率,但会使发芽率和腐烂率增加。在低温条件下黄参的腐烂以青霉菌引起的青霉病为主,在高温条件下则以毛霉引起的软腐病为主。黄参采后的推荐贮藏温度为0℃,RH90%~95%,在此条件下的贮藏期限为2个月。  相似文献   

9.
柿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容易软化、褐变和腐烂,食用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柿子的最适贮藏温度,旨在探明低温贮藏对柿子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以柿果感观品质、呼吸强度、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为考核指标,探讨了贮藏温度与柿果贮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下贮藏的柿子能够保持良好的色泽和较高硬度,呼吸强度、失重率较低,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等营养成分保持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延长百香果的贮藏期,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百香果采后保鲜的效果。方法 采用“台农1号”百香果为实验材料,经1-MCP熏蒸处理后装入膜厚为30 μm的PE30袋中,于温度为(8±0.3)℃的环境下贮藏50 d。结果 贮藏到50 d时,未经任何处理的果实坏果率为45.13%,而两者结合贮藏的坏果率仅为19.18%,说明结合处理在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方面有较好效果。此外,使用PE30包装能有效延缓百香果的质量下降和呼吸上升,并延缓果实游离氨基酸和多酚含量的下降。结论 1-MCP熏蒸处理结合PE30袋包装能有效地延长百香果的采后贮藏期,其中PE30包装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蓄冷技术及其各自特点,分析了固体吸附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性能贮存可靠性评估及贮存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贮存可靠性与条件贮存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一次性产品的性能贮存可靠性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性能贮存可靠性评估及贮存寿命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评估和预测思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分析了这种贮存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对于一次性产品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气调库及气调库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晓光  管大勇 《制冷》2003,22(4):78-82
分析果蔬贮藏保鲜期的生理变化,介绍气调保鲜库设计施工验收中的技术要求,保鲜工艺和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的存储技术与设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三种网络存储技术,即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和存储局域网络(SAN),比较了它们的差别及适用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环境下网络存储设备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孙锦涛  游辉  谢晶 《包装工程》2022,43(13):107-116
目的 为了缓解当下电网的电力失衡问题,提出利用蓄冷材料与冷库相结合的方案,使相变材料在用电低峰时期蓄冷,在用电高峰时期释冷,以缓解电网负荷。方法 测量不同材料的热工性能,筛选出适合冷库温度的相变蓄冷材料,制成蓄冷板,并在实际冷库中进行实验。收集安放在库内温度测点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放置蓄冷板后,冷库的温度波动值从2 ℃降至0.5 ℃。放置蓄冷板后库内温度的不均匀系数在4 h后为0.56,而未放置蓄冷板库内温度的不均匀系数在2.5 h时已达到1.2。放置蓄冷板后冷库的温度回升时间较对照冷库最高延缓了126 min,放置蓄冷板3 h后冷库温度上升了8 ℃,而无蓄冷板的冷库温度上升了13 ℃。结论 蓄冷板可以有效缓解冷库温度的回升,并使冷库内温度分布得更加均匀。未来可通过提高蓄冷材料和冷板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添加冷板肋片等方法来强化换热,达到更好的释冷、保冷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固体吸附蓄冷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会军  朱冬生 《制冷》2001,20(3):16-19
介绍了目前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蓄冷技术及其各自特点,提出了固体吸附蓄冷技术,拟把固体吸附蓄冷应用于空调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目前几种主要固体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基合金材料(镁系合金、稀土系合金、钛系合金和锆系合金)、碳基材料(活性炭、石墨纳米纤维、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玻璃微球、配合物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物。通过比较各种材料储氢的机理与方式、吸放氢的温度与压力、循环寿命,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固体储氢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开发安全稳定高效的复合储氢材料、实现固体储氢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是未来储氢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车用燃气的存储技术及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氢和天然气为主的车用燃气的存储技术中,吸附存储材料以其密度小、吸脱气体速度快等优点使吸附存储成为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存储技术.详细介绍了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有机物、氮化硼纳米管和玻璃微球等车用燃气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碳基材料超临界吸附理论的研究情况,展望了燃气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Popularization of portable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vehicles worldwide stimu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 such as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 toward higher power density and energy density, which significantly depends upon the advancement of new materials used in these devices. Moreover,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play a key role in efficient, clean, and versatile use of energy, and are crucial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refor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cover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and have been receiving intensiv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this Review, firstly a general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several typ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cluding thermal, mechanical, electromagnetic, hydrogen,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hen 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performanc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for on‐board applications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these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including nanostructuring, nano‐/microcombination, hybridization, pore‐structure control, configuration design,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and pro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