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研究活性红M-R染料对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吸附上染速率的影响,运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并计算了活性红M-R染料在改性和未改性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的染色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初染速率和平衡吸附量逐渐提高,半染时间逐渐下降.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改性棉织物的初染速率显著提高,半染时间明显降低,平衡吸附量提高2倍左右.证明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改性棉织物显著提高了对阴离子活性染料的吸附上染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活性染料对粘胶型Outlast空调纤维的染色性能,有效控制其上染过程、指导染色工艺的优化,选用活性橙BES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研究。选择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活性橙BES在Outlast空调纤维上的染色数据进行拟合,并探讨元明粉用量对染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橙BES在Outlast空调纤维上的染色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上染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增加元明粉用量可以提高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量,并缩短半染时间。  相似文献   

3.
栀子黄在棉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对天然染料栀子黄在改性棉织物上染过程的控制、染色效果的预测及染色工艺优化的理论指导作用,应用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非反应型改性,用栀子黄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其染色机制。运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上栀子黄染色的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栀子黄在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栀子黄在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染色平衡吸附量和染色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平衡吸附量较未改性棉织物增大了3~4倍,半染时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印染》2020,(9)
为了解醋青纤维的染色性能,制定合理的染色工艺,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以及匀染剂存在下阳离子染料上染醋青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探讨了不同染色工艺条件下阳离子染料对醋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上染醋青纤维的染色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上染速率、平衡上染量和扩散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半染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匀染剂的加入使上染速率、平衡上染量和扩散系数下降,半染时间增大;阳离子染料上染醋青纤维的优化工艺为:pH值4.8,温度105℃,保温时间45 min。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板栗壳色素对锦纶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板栗壳色素的染色动力学,探讨元明粉、平平加O和媒染处理对染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染色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回归系数R2均在0.99以上,上染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加入元明粉和平平加O以及预媒染并不改变染色动力学模型,元明粉会降低板栗壳色素的平衡上染量,平平加O对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小但半染时间延长;预媒染后锦纶织物的上染速率降低、平衡上染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染料对桑皮纤维进行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大红4BS的标准曲线方程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吸光度值与染料质量浓度成正比关系。桑皮纤维染色的初始阶段上染迅速,上染量与染色时间几乎呈直线关系,而且纤维的吸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直接大红4BS染桑皮纤维的染色常数逐渐增大,半染时间逐渐减小。直接染料4BS上染桑皮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佛莱因德利胥(Freundlich)吸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SiO2乳液(皮克林乳液)体系中活性染料在棉纱线上的染色机制,选用活性红M-3BF对棉染色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对该染料在皮克林乳液和传统水浴体系中的染色性能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利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该染料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上染棉纱线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各项动力学参数,并与传统水浴体系做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染料用量条件下,活性红M-3BF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染料利用率高于传统水浴体系,耐皂洗色牢度相当;且2种体系中活性红M-3BF在棉纤维的上染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方程,染料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高于传统水浴体系,吸附活化能小,半染时间缩短;硫酸钠能够提高平衡吸附量,加快上染速率。  相似文献   

8.
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可实现活性染料无盐节水染色,为提高对该工艺下活性染料在棉织物上染过程的控制及染色工艺优化的理论指导作用,用C.I.活性红195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其染色机理。运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I.活性红195的在传统水浴和D5悬浮体系染色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C.I.活性红195在两种染色条件下的染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I.活性红195在传统水浴和D5悬浮体系对棉织物的染色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活性染料/D5悬浮体系染色平衡吸附量显著高于传统水浴染色,半染时间显著下降,染料在短时间内几乎完全上染。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无限染浴条件下,测定天然染料栀子黄在羊毛上的上染速率曲线及吸附等温线,计算并探讨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研究了具有高效选择性的精细还原剂TCEP对栀子黄上染羊毛的染色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染色动力学研究发现:TCEP能显著提升染料栀子黄的上染速率及上染率;明显提升栀子黄上染羊毛时的扩散系数;降低了染料的扩散活化能,有效减弱染料在纤维内部扩散的能阻.染色热力学研究表明:栀子黄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属于非定位物理吸附;TCEP的加入提升了染色亲和力;使得染色热绝对值增大,促使染料和纤维之间形成更多的分子间作用力;栀子黄染色熵为负值,TCEP影响染料在纤维上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21,(6)
为研究茜草色素对锦纶织物的染色性能,分析了染色工艺条件对茜草色素上染锦纶织物的影响,研究了茜草色素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探讨了元明粉、平平加O和媒染处理对茜草色素在锦纶织物上染色动力学的影响。茜草色素对锦纶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色pH值3~4,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0 min。茜草色素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回归系数R2均在0.999以上。元明粉的加入会降低茜草色素的平衡上染量,平平加O的加入会提高色素的平衡吸附量,预媒染后的锦纶织物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吴露  王祥荣 《纺织学报》2014,35(11):79-0
为提高对天然染料高粱红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有效控制其上染过程、预测染色效果及理论指导染色工艺的优化,用高粱红色素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研究,选择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高粱红色素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染色动力学参数,并探讨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对高粱红在锦纶上染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红色素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且上染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半染时间却随之有所下降;电解质的加入降低高粱红的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量,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上染速率和平衡上染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染色温度和减少染化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以纯棉织物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波或常规染色条件下,采用活性染料汽巴克隆红LS-6G对其染色,从热力学及动力学两方面探讨超声波对活性染料棉织物染色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不能改变活性染料上染棉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但能使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增大;染色焓减少54.61%、染色熵减少37.15%。超声波还能使扩散系数增大1倍左右、染色速率常数增加50%以上,染色活化能降低42.01%,半染时间缩短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3.
纯棉织物X型活性染料轧染时,使用聚丙烯酸盐(PA)和聚马来酸盐(PM)代替Na2SO4作促染剂。通过比较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各项牢度和强力指标,探讨了聚羧酸盐作为促染剂应用于纯棉织物X型活性染料轧染工艺的可行性,并得出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聚羧酸盐用量为50g/L时,染色织物的K/S值、各项牢度指标和强力均与用Na2SO4作促染剂时相当。  相似文献   

14.
王晓  宋志云  郝军  黄成  徐明媚 《纺织学报》2012,33(12):49-52
采用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对紫外光接枝丙烯酸的亚麻织物进行染色,采用Langmuir、Freudlich、Nernst三种模型对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染色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模拟,计算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上染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的吸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型,其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染色热和染色熵均是正值,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的趋势越大,即推动力越大,该染色反应为吸热反应,并且,阳离子染料碱性玫瑰精上染紫外光接枝丙烯酸亚麻织物引起物系紊乱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上染绿色的天然染料很少,文章研究了叶绿素铜钠盐吸附羊毛织物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在70~100℃染色温度范围内,叶绿素铜钠盐在染色初期上染羊毛速率很高,随着染色时间增加到20 min后,上染速率降低,60 min后上染百分率、织物上的染料量基本不变,上染达到平衡;叶绿素铜钠盐染后羊毛织物的颜色特征值表观深度与时间的关系与上染百分率趋势基本一致,当染色时间达到120 min后,织物K/S值不再随时间增加而提高;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叶绿素铜钠盐上染羊毛的平衡上染百分率提高,扩散系数提高;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叶绿素铜钠盐染羊毛织物的染色动力学,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棉针织物在用活性染料连续湿蒸染色过程中出现的染色条件对织物色光难以控制和预测,易导致染色织物不符合预期产品要求的问题,选用雷马素金黄RGB对棉针织物进行湿蒸染色,研究了元明粉和纯碱浓度、汽蒸时间对织物表观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同时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织物K/S值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多因素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织物K/S实验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 6,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该建模方法可用于预测织物K/S值,为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湿蒸染色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织物在二甲基亚砜/四氯乙烯(DMSO/PCE)染色体系中用C.I.活性红48染色,探讨了低碱冷冻预处理温度、时间和碱质量分数对上染率、固色率和织物强力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染色时棉织物上水和碱含量在纤维相和溶剂相分布的变化对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碱冷冻预处理能够提高棉纤维的可及度;经最佳条件(氢氧化钠质量分数8%、温度-10°C、冷冻2h)预处理的棉织物在DMSO/PCE体系中水和碳酸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I.活性红48上染率变化不大,固色率提高约3%,经、纬向撕破强力相比于未处理棉织物分别提高45%和20%。  相似文献   

18.
固定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棉纱线工艺,研究硫化染料浸染染色工艺条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改性棉纱线硫化染料浸染染色的最佳工艺,评价了改性棉纱线硫化染料浸染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改性棉纱线硫化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显著提高。WLS助剂改性棉纱线解决了传统硫化染料染色时,还原剂用量大,染料上染率低,染色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这种改性工艺对于节能减排,开发环保型染色工艺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