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50:1(g:g)。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对腐植酸钠采用接枝共聚法改性。以改性腐植酸钠作为填料,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改性腐植酸钠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腐植酸钠的界面接触角明显增大;与LDPE基体相比,LDPE/5%改性腐植酸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至23.14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至72.51%,冲击强度提高至10.025 k J/m~2,结晶度提高至28.10%,热分解温度提高至479.91℃。由于具有较高黏性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的加入,LDPE复合材料具有比LDPE基体更高的剪切黏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g:g)50:1.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使用低廉而有效的色素吸附剂来吸附亚甲基蓝而减少环境污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和腐植酸钠为原料,用溶液聚合交联法合成了温敏腐植酸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SH/PNIPA)系列水凝胶。用红外光谱分析仪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一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固含量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胶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祥  晁芬  范晓东 《精细化工》2005,22(8):631-633,640
依据绘制的Span 80/Tween 80-煤油-水(丙烯酰胺水溶液)拟三元相图,选择高单体质量分数〔如w(丙烯酰胺)=39.2%〕微乳液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0.2%的条件下,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制得了w(聚丙烯酰胺)=39.0%,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6(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7.6×106(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的透明、稳定的聚丙烯酰胺微乳胶。考察了相关因素对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所得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单体、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腐殖土腐植酸对毒死蜱水解影响及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腐植酸对毒死蜱水解的影响和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腐植酸可促进毒死蜱的水解,腐植酸浓度为120mg/L时,毒死蜱的水解速率常数k明显增大,为不加腐植酸时的2.53倍,腐植酸浓度增加毒死蜱的水解速率降低。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拟合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条件下温度为15℃时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量最大,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pH值减小,腐植酸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增大;而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不明显;腐植酸添加量越大,吸附量越大,但单位质量的腐植酸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腐植酸对毒死蜱水解的影响和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腐植酸可促进毒死蜱的水解,腐植酸浓度为120 mg/L时,毒死蜱的水解速率常数k明显增大,为不加腐植酸时的2.53倍,腐植酸浓度增加毒死蜱的水解速率降低.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拟合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条件下温度为15℃时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量最大,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pH值减小,腐植酸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增大;而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不明显;腐植酸添加量越大,吸附量越大,但单位质量的腐植酸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了洗煤废水的特性及其处理难的原因,研究了适用于该种废水处理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接枝玉米淀粉絮凝剂的合成,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取改性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接枝反应时,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0.5×10^-3mol/L、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质量比为1:4;阳离子化时,丙烯酰胺、甲醛、二甲胺的原料配比为1.0:1.0:0.5、反应温度为75℃。  相似文献   

10.
以褐煤为原料制得腐植酸钠,再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和腐植酸钠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运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降滤失剂,在引发温度5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相似文献   

11.
含丙烯基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在引发剂存在下,都容易各自引发聚合成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由于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不电离,故称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分子量增大而降低.通常很难制备分子量大于500万的水溶性聚丙烯酰胺;也很难制备分子量超过300万的聚丙烯酸钠.  相似文献   

12.
以腐植酸与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腐植酸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酰胺-腐植酸钠(PAM-NaHA),分别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以及树脂对沙土吸水保水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当n(MBAA)∶n(AM)=0.0005、n(APS)∶n(AM)=0.008、聚合温度为6...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2015,(5)
<正>以腐植酸为原料制得可溶性腐植酸钠,再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丙烯酸和腐植酸钠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抗高温降滤失剂,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m(丙烯酰胺)∶m(丙烯酸)∶m(腐植酸钠)=3∶2∶1∶4,引发剂所占反应物的质量分数为0.7%,反应温度为65℃,p H=7,通过钻井液流变性能及滤失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降滤失剂有较好的提粘切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铈铵作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2 min,引发剂浓度5 mmol/L,丙烯酰胺和壳聚糖质量比5:1,反应温度40℃。最佳条件下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达到148.6%和44.0%。壳聚糖接枝物与聚丙烯酰胺(PAM)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对比试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接枝物与PAM的絮凝效果相近;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接枝物的絮凝性能优于PAM。  相似文献   

15.
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易聪华  汤潜潜  黄欣  邱学青 《化工学报》2012,63(8):2460-2468
合成一系列聚羧酸减水剂,探讨不同单体摩尔比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烯丙醇聚氧乙烯醚)∶n(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n(丙烯酸)∶n(马来酸酐)=1∶0.14∶3.6∶2.6时,产物吸附性能最优。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最优产物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羧酸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吸附速率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0.01594 min-1(30℃),表观活化能Ea=17.9647 kJ·mol-1。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聚羧酸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增大;求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ad=-24.788 kJ·mol-1,ΔSad=0.050 kJ·mol-1·K-1,ΔGad=-39.886 kJ·mol-1(30℃),可知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理论上温度升高对吸附不利,但因放出的热量促进水泥水化,导致聚羧酸分子容易掺杂到水化产物中,从而使更多聚羧酸吸附到水泥颗粒表面,令其吸附量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在聚羟基丁酸-戊酸膜表面上接枝丙烯酰胺,用红外光谱对接枝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接枝丙烯酰胺使膜的表面接触角从107°下降到60°,降低了膜表面对蛋白的吸附量,改善了聚羟基丁酸-戊酸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PAMPS树脂等温时Pb(NO3)2,Cu(NO3)2,Zn(NO3)2中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Pb2+的吸附质量分数随Pb(NO3)2溶液浓度、交联剂浓度和中和度增加而增大;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其吸附质量分数顺序为Pb2+Cu2+>Zn2+,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吸附Pb2+的PAMPS树脂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解吸附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解吸附10 min后解吸附质量分数基本达定值。  相似文献   

18.
以半纤维素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多孔半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并且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在凝胶上负载Fe3O4粒子,从而得到了磁性水凝胶。分别用FT-IR和SEM对水凝胶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分析;考察了多孔半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溶胀性能并对溶胀动力学进行了数学拟合。研究表明多孔半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随着交联剂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半纤维素/丙烯酰胺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水凝胶在pH=5.6的溶胀符合Schott溶胀动力学模型。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性能测试表明,磁性半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超顺磁性特征,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0 emu/g。  相似文献   

19.
吕宇玲  丁慎圆  何利民  安文鹏  刘元威 《化工进展》2014,(10):2592-2597,2624
采用可控温不锈钢环道对集输管道常见浓度范围内含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聚丙烯酰胺溶液压降梯度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在临界浓度后,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压降梯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在临界浓度前会出现随温度升高压降梯度增大的现象;压降梯度随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流速的降低、温度的升高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最低压降点后移。减阻率随流速的升高逐渐增大;随流速的降低、温度的升高最高减阻率点后移。聚丙烯酰胺溶液表现出明显的剪切稀释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增黏特性占主要地位时其混合黏度符合的方程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Zn~(2+)、Cd~(2+)在腐植酸上的吸附动力学及其解吸特征。考察了初始p H与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初始p H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Z n~(2+)、C d~(2+)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速率模型。吸附在腐植酸上的Z n~(2+)、Cd~(2+)在H_2O、HCl、NaOH和NaCl溶液中的解吸量的关系是:HClNaOHNaCl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