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预处理+生化法+膜处理"的组合工艺是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虽然能够快速稳定地削减渗滤液中各类污染物,但产生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富集了更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盐分和其他无机物,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是渗滤液浓缩液处理的难题。以深圳某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三维电氧化、紫外芬顿(UV/Fenton)以及三维电氧化-UV/Fenton-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在实验操作条件下,电氧化2 h,UV-Fenton处理1.5 h,电催化氧化2 h,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6%、98.8%和93.5%,出水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直接排放限值要求,每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处理成本为93.2元。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为电催化剂,对甲胺磷溶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量、槽电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显著,去除机制主要是电致H2O2、*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通过ESR检测了电催化系统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3.
电催化氧化甲胺磷农药废水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为电催化剂,对甲胺磷溶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量、槽电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显著,去除机制主要是电致H2O2、.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通过ESR检测了电催化系统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4.
光催化氧化可高效去除水中痕量的难降解有机物,无二次污染,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水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光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详细论述了光催化氧化去除各种EDCs和PPCPs的处理效果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催化剂、光能利用率以及光反应器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对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以不同来源的两种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为对象,分别采用混凝、UV芬顿和电芬顿工艺进行处理,比较和分析不同工艺处理后两种渗滤液膜浓缩液的DOM去除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混凝、UV芬顿、电芬顿工艺降解1#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膜生物反应(MBR)+纳滤(NF)”处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分别达42%、66%、62%,降解2#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缺氧/好氧(A/O)+反渗透(RO)”处理)的DOC去除率分别达20%、60%、52%。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和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渗滤液浓缩液的DOC去除差异与DOM组成差异有关。LC-OCD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相比2#渗滤液膜浓缩液(52%),1#渗滤液膜浓缩液含有更多的混凝工艺和两种类芬顿工艺均优先去除的大分子有机物(73%),因此,1#渗滤液膜浓缩液具有更高的DOC去除率。此外,在两种类芬顿工艺处理过程中,大分子类物质逐渐转化为小分子类物质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或许进一步矿化。对于含较多大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环境治理中难生化降解的典型芳香污染物苯胺、氯苯、对氯酚和对硝基酚的电催化降解。实验发现,在3h内这些化合物能完全去除,COD去除40%以上,电化学氧化指数在16%~43?S谢锖虲OD的去除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其去除速率大小为:苯胺>氯苯>对氯酚>对硝基酚。苯环上取代基对有机物电催化降解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从易到难为:氨基>氯>硝基;苯环上羟基的加入降低了电催化活性。通过Hammett常数定性描述了上述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关系.证实了有机物的电催化降解主要基于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的亲电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水以其成分复杂、色度深、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成为较难处理的污废水之一.采用电芬顿-铁氧化-H_2O_2法对实验室配制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参数(反应电压、催化剂的投加量、pH值、光照强度等)不同时,其对反应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当Na_2SO_4用量为2.5 g,反应电压为15 V,反应时间为120 min,pH值为2.5,电极面积为9.5 cm~2,电极板间距为6.5 cm,且给予光照条件时,电芬顿达到最优条件.电芬顿降解亚甲基蓝模拟印染废水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解芬顿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选取电量、进水 pH 值、进水氨氮浓度3个因素为变量,CODCr 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 CODCr 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通过解模型逆矩阵得到最佳条件:单位面积电量为23.26 Ah/dm2、pH 值为3.58、进水氨氮浓度56.78 mg/L。在最佳条件下,CODCr 去除率为96.5%,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4.45%,吻合度较高。对电解芬顿深度处理前后的渗滤液进行 GC-MS 分析,表明电解芬顿协同处理技术能有效降解垃圾渗滤液中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将有机物种类从42种降低至21种,是较有效的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Fe3O4的类芬顿效果,基于光助类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的基础上采用醇热法制备能高效降解亚甲基蓝的Fe3O4/SnS2催化剂。建立了以Fe3O4/SnS2为催化剂的光助类芬顿催化氧化体系,分析不同制备及降解条下Fe3O4/SnS2的类芬顿活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Fe3O4/SnS2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Fe3O4和SnS2物质的量比为1∶1时,Fe3O4/SnS2的催化效果最好;亚甲基蓝溶液pH为3.0、Fe3O...  相似文献   

10.
可见光多相类芬顿降解水中孔雀石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强化多相类芬顿反应的速率,采用可见光辅助树脂载铁(FeIII/R)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水中孔雀石绿(MG).结果表明,可见光能强化MG的降解.探讨初始pH值、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和MG初始浓度及叔丁醇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叔丁醇实验表明羟基自由基和高价态铁在反应中同时存在.催化剂重复使用表明铁在树脂表面负载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去除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采用以剩余污泥和铁泥为原材料制备的SAC-Fe作为催化粒子电极构建三维电Fenton体系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并探讨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SAC-Fe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高吸附性能,单位COD吸附容量为101.1 mg/g;采用RSM优化的三维电Fenton过程参数为电流密度16.78 m A/cm2、Fe浓度14.75 mmol/L、p H 3.92,此时TOC去除率为67.12%;通过体系内H2O2和·OH生成量分析,结合吸附作用探讨三维电Fenton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催化反应机理,SAC-Fe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升三维电Fenton体系内H2O2和·OH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吸附作用提高·OH利用率和污染物降解率,进而提升三维电Fenton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流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构建方式,探讨了有机物、悬浮物、氮和磷等的去除机理,并剖析了一些关键设计点,如水力停留时间、面积、长宽比、水深、植物选择和进出口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产量与日俱增,废水中持久性强、毒性强的难降解有机物严重影响废水的处理效率。基于微生物共代谢理论,易降解有机质能显著提高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然而,目前污、废水处理过程中易降解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人工添加商业碳源,提高了运行成本,且产生大量碳排放。将部分富含易降解有机物的废水作为易降解有机质与难降解有机废水混合处理,能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实现废水资源化。阐述工业废水的特征与危害,论述微生物共代谢机制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基于微生物共代谢的食品工业废水、纺织废水、造纸废水、部分制药废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园区内部废水混合处理研究与应用案例,提出废水混合处理应用的前景与挑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废水混合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为建设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实现废水绿色低碳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解法预处理高质量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高质量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采用电解法进行预处理,考察电絮凝气浮、电解间接氧化和电解Fenton3种方法在废水有机物去除和可生化性改善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电解Fenton法在电压15V、pH=4、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48.1%,m(BOD5)/m(COD)值由原废水的0.07提高到0.42,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条件;电解Fenton法的性能明显优于电絮凝气浮法和电解间接氧化法.  相似文献   

15.
纺织印染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染料、重金属等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是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传统的生物处理法因耐毒性差、处理负荷低、受外部环境影响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高效处理该类废水。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且含有大量氨基、羧基等官能团,此外,其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微环境,能够有效吸附、降解污染物。但好氧颗粒污泥对印染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仍存在局限性,对染料的脱色和矿化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纺织印染废水的污染物特性,总结并论述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优点及其对废水中重金属、偶氮染料的去除机理;综述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与实际纺织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运行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基于重金属离子去除存在局限性、染料降解不够彻底、实际废水具有复杂性等各种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好氧颗粒污泥高效处理纺织印染废水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实际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印染废水水质波动大、有机成分复杂且难降解的问题,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以达到降低印染废水浓度并提高其可生化性的目的.选用市售铁碳填料对实际印染废水进行微电解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当铁碳填料质量与废水体积的配比为1∶2,初始p H值为3,废水停留时间为120 min时,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2.74%,B/C比可以提高至0.53.因此,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具有明显优势,且能够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耐碱混合菌和填充式大流量脉冲进水技术,同时提高高碱度印染废水可生化性,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BOD5/CODCr值由0.21提高到0.30,对进水pH适应范围变宽,CODCr去除率达到85.7%,BOD5去除率达到80.6%,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围绕生物难降解有机物处理及微量化学物质生物高度净化,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极端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硝酸盐还原茵和硫酸盐还原茵的功能开发、废水处理微生物生态的研究、酶处理技术、碳源循环单级生物脱氮技术、微量化学物质生物高度净化技术等废水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洗浴废水超滤膜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超滤膜技术用于洗浴废水处理回用,提出“微絮凝纤维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分别就试验工艺对原水中主要污染指标CODcr、浊度、阴离子洗涤剂LAS的去除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膜污染的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洗浴废水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好,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易于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20.
Ti/SnO2-Sb2O5/PbO2阳极电催化降解含环己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组成复杂的工业有机废水难以直接用普通的生物处理法处理,因此,需要探索经济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电化学氧化法是比较有效的处理该类废水的方法.采用Ti/SnO2-Sb2O5/PbO2电极作为阳极,探索利用阳极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环己酮废水的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降解反应过程进行监测, 对降解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对电解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用Ti/SnO2-Sb2O5/PbO2电极电催化降解处理含环己酮的有机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与生物处理法联用,产生了节约废水处理费用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