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he desalting property of ion-exchange resins in organic solvent is reported by using potassium acetate as a model compou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vability of the solvent, stirring speed,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on-exchange rate. The increase of solvability, stirring speed and temperature will speed up the ion-exchange process.  相似文献   

2.
烟酸肌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峰  程浩文 《应用化工》2001,30(3):19-20
对烟酸肌醇合成过程中反应温度、溶剂吡啶含水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作了探讨 ,结果表明 ,酰氯化反应温度 40℃~ 45℃ ,吡啶含水量≤ 0 2 % ,为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静态条件下,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银杏叶中的黄酮。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并分别研究了解吸剂配比、调节荆酸度和温度对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银杏叶黄酮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最佳吸附条件为:溶剂为20%乙醇溶液,.黄酮浓度为0.4045mg/mL,温度为70℃,pH值为4,浴比为I:300;最佳解吸条件为:解吸剂为70%乙醇溶液,温度为70℃,酸度调节荆为3mol/L的盐酸,且酸度调节剂与解吸荆的体积比为1:4。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原位聚合法制备乙酰甲胺磷农药微胶囊剂。观察了脲醛树脂为壁材包埋乙酰甲胺磷农药获得微胶囊的反应过程。研究了酸化强度与固化温度、溶剂以及反应过程中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结构、表面特征以及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适当的酸化反应速度下,反应体系酸性越大,对微胶囊的生成越有利。同时发现聚合温度以60℃为宜;在非极性溶剂二甲苯及搅拌速度3000r/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包覆良好、粒径较小、分布均匀且流动性好的圆球形微胶囊。测定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5.
陈丽丽  曾庆轩  陈涛 《化工进展》2006,25(12):1436-1438,1446
研究了强酸性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解吸性能。静态吸附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纤维的吸附效果有影响。动态吸附、解吸结果表明,纤维在离子交换柱中的装填密度、原液的浓度、流速对吸附效果有影响,用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可将吸附的偏二甲肼迅速解吸下来,并且使解吸液浓缩倍数达28.3倍。  相似文献   

6.
对加拿大油砂进行了溶剂抽提分离试验,考察了石油醚、石脑油、甲苯、环己烷以及重整汽油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重整汽油为最佳抽提溶剂.综合考察了提取温度、溶剂与油砂体积比、提取时间以及搅拌速度等工艺操作条件对油砂沥青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500℃,溶剂和油砂的体积比为1∶1,提取时间60 min,搅拌速度为80 r/min的条件下,油砂沥青提取率达到92.57%.  相似文献   

7.
硝酸铁和尿素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尿素铁(Ⅲ)配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物料配比、反应温度、乙醇含量、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对尿素铁(Ⅲ)配合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Fe(NO3)·9H2O和尿素物料配比为1∶6,反应温度为50℃,溶剂用无水乙醇,反应时间为2h,搅拌速率为300r·min^-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尿素铁(Ⅲ)配合物收率为82.25%。  相似文献   

8.
活性添加剂对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反应温度、酸浓度、溶剂浓度及搅拌速度对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在溶剂中加入活性添加剂后,硫酸钙的溶解度增大,晶形由细长瓦楞状变成了粗大棱柱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简单易控的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聚砜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讨论了反应温度、分散剂、芯壁比及搅拌速度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的表面结构、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明胶溶液作为分散剂,反应温度为30 ℃时,可制备出粒径和壁厚可控的具有规则球形的微胶囊;随着芯材比例的增大,微胶囊壁厚减小;粒径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以铝塑泡罩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离回收其中的铝和塑料,通过对多种有机溶剂做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分离剂,并考察了分离剂的温度、分离剂中3组分的体积比、搅拌强度对铝塑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离剂为甲苯-无水乙醇-水混合液;当分离剂中3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5、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450 r/min时,铝塑分离时间最短且损失率适中。  相似文献   

11.
简要概述了我国离子膜法烧碱的发展历程,对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探讨了我国离子膜法烧碱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乳化蜡类型、讨论了影响乳化蜡稳定性的几个因素: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乳化剂添加方法、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及溶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弹药表面脱漆、除锈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碱性脱漆剂、酸性脱漆剂和溶剂型脱漆剂应用于弹药表面维修处理中的优缺点,讨论了温度、搅拌速率对脱漆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浸渍脱漆方法,不需要加热、搅拌,可常温脱漆,施工方法简单,安全环保,工作效率高,可在弹药维修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松香为原料、活性白土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200#油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对松香催化脱氢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香脱氢裂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33K,催化剂用量0.50%,200#油含量45%,搅拌速度400r/min,反应时间2.5h。反应产物中脱氢枞酸含量为96.11%,收率为36.89%。  相似文献   

15.
以2-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采用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了抗氧剂2246[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研究了催化剂DNW-1的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原料的配比对抗氧剂2246的收率及纯度的影响。较佳反应条件为:2-叔丁基-4-甲基苯酚32.8 g,多聚甲醛3.9 g,DNW-1为12 g,正庚烷100 mL,Span 80为0.5 g,在84~86℃下反应4.5 h,收率(质量分数)为94.6%(96.6%)。该工艺减少了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影响离子膜电解液质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离子交换膜的特性,阴极液浓度,阳极液浓度,电流密度,槽温,阳极室压力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离子膜电解液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盐水二次精制、离子膜电解技术方面概述了离子膜电解制碱技术。介绍了一次盐水质量、过滤技术及螯合树脂处理技术等影响二次盐水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及电解槽、离子交换膜等主要离子膜电解技术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环氧乙烷开环加成,反应得到的二甲基多乙二醇胺,经威廉森醚化封端,醇盐化剂为氢氧化钠,醚化剂为氯甲烷,制得二甲基多乙二醇甲醚胺。考察了原料配比、醚化温度、搅拌速率和醚化时间对醚化度的影响。醚化产物通过羟值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电位滴定,建立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终点。结果表明:在醚化反应中,当氢氧化钠与二甲基多乙二醇胺的摩尔比为1.2∶1,醚化温度70℃,搅拌速率300 r/min,醚化时间4 h,溶剂用量为固液原料总质量的25%时,醚化度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离子膜电解装置的生产管理与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 《氯碱工业》2010,46(2):15-18,20
简要介绍离子膜电解装置的特点,从精制盐水、电解槽温度、电压、加酸控制、直流电耗、总管压差等方面论述了电解装置的生产管理、优化控制,提出了要对离子膜电解装置进行定期工艺普查、分析普查和设备普查,以保证电解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3):2983-3012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spherical Resorcinol-Formaldehyde ion-exchange resin for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waste solution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computer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ion-exchange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esium removal from highly alkaline radioactive waste solutions. On average, two 1300 liter columns operating in series are able to treat 690,000 liters of waste with an initial cesium concentration of 0.09 mM in 11 days achieving a decontamination factor of over 50,000.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ensitivity of ion-exchange column performance to variations in flow, temperature, and column dimensions. Modeling results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ion exchang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