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已有座椅人机工程分析基础上,结合公交座椅的使用功能分析,探讨公交座椅所应具备的人机工程因素。通过广州不同时期公交座椅人机工程设计比较,体现"以人为本"设计思维观念在产品设计中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广州市现有公交系统爱心关怀设计的调查,分析有关爱心公交座椅设计的现状,提出爱心关怀座椅设计的新思路,并指出今后爱心关怀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合理舒适的学生座椅设计既能满足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作业需求,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提高工作效率。而科技的发展与教学形式的转变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当下高校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分析等,了解现有高校学生座椅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学生们对于学生座椅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比、量化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现有学生座椅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功能尺度、细节设计、色彩等方面的优化建议,进行设计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家具的设计,在满足基本的家具功能的基础上,更应该体现出人性化家具的设计。座椅类家具的设计是家具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座椅类家具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与人体接触最为密切的家具之一,更加显示出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通过坐卧类家具,在人体工程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人体尺寸和家具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体工程学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交叉类学科,广泛应用与各行各业,尤其是家具设计领域。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使得工作者们更加重视办公的效率。如何提高办公效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此办公座椅的舒适性很重要。国内外对于办公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舒适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并不全面,办公座椅作为一个产品分类,舒适度是最基本的,在完善了舒适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综合评估整个产品的设计,包括产品的材质,色彩,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式家具作为中华艺术瑰宝在世界范围也具盛名,座椅作为其重要种类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运用设计形态语义学详细分析了传统中式座椅在造型、材质、结构、色彩、文化内涵、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形态语义,涉及到传统中式座椅的基本功能、操作、维护、流行性、消费者心理和情感设计等。家具设计师和相关企业可通过本文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对中式座椅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定位,以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应用场景做出不同的产品设计方式,并得出设计策略和设计启发。  相似文献   

7.
明式座椅在家具发展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出了现代人体工程学的特点。明式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充分体现了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特征。文章以明式圈椅和官帽椅为例,深入分析人体工程学与其的密切关系和设计思维。通过研究圈椅和官帽椅构件的设计特点,从而分析出人体工程学在其中的体现。探讨人体工程学在明式座椅应用的重要性以及人体工程学在明式座椅上面的使用法则。抓住明式座椅在人体工程学应用当中的要点,从而深入了解明式座椅。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家具一向以完美著称于世。Paola Lenti公司是一家著名的意大利家具企业,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的沙发椅,包含有扶手椅、座椅、双人椅、休闲椅、长椅、带垫座椅、躺椅等,这一系列椅子和沙发摒弃传统材质和制作理念,把沙发做成了一个个"大筐"。他们用结实耐用的纱线编出沙发和座椅。结构的创意构思就是赋予织物三维立体的效果,并且提升织物视觉与触觉品质。简单的线性凸显了时尚简约的设计风格,选择颜色对比强烈或者颜色互补的软垫会使得家具看上去更动感更现代。独具特色的外形设计,精彩的编织和完美的色彩搭配,再加上迷人的质感,称它完美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其设计体现了纯粹且优雅的风格,从而创造出室内及室外均适用的休闲家具。  相似文献   

9.
学生们一天内大部分活动都是以坐姿进行,所以学生用座椅的舒适度对学生们来说尤其重要。本文研究了学生座椅靠背倾角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和主观感受的影响,利用Tekscan体压分布测量系统,设计学生静态体压分布实验,测试不同座椅靠背倾角下大学生人体坐姿压力分布,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了压力分布与座椅靠背倾角的关系,再结合大学生主观舒适度评价分值,得到适宜的学生座椅靠背角度。论文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座椅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办公座椅的视觉形态设计对座椅整体的设计及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座椅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着其形态的视觉效果。通过对办公座椅尺寸比例的分析研究,得出办公座椅形式美中黄金比例的使用规律。研究的样本包括办公座椅中的老板椅、主管椅、职员椅和会议椅,使用网格比例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运用黄金分割线、黄金矩形和黄金螺线对座椅形态进行解析,得出不同办公座椅的形式美上符合黄金比例要求的规律,为现代办公座椅的形态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注射成型的吧椅形状复杂,尺寸较大,使用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无法满足生产所需。文中运用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利用Pro/E软件进行椅面三维造型,并利用CAE软件Moldflow/MPI对椅面模型进行注射成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达到了生产厂家的要求,所得的椅面简洁、舒适、大方、唯美,成型工艺参数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传统色彩与现代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色彩风格的概念。如何在设计中将传统色彩融入到现代环境设计之中,并以湖南长沙窑餐厅的室内环境色彩为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坐姿是目前最普遍的工作方式,座椅是坐姿工作中承载人体的最主要的家具,座椅的尺度变化和姿势变化都是影响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为研究背景。通过座面压力测量和身体局部不适评价,分析了座椅和坐姿因素对压力测量参数、身体局部不适和座椅整体感觉的影响,并分析了压力测量参数与身体不适、座椅整体感觉间的相关性。得出了肩部不适与平均压力、平均压力梯度和座椅整体感觉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臀部不适与最大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和平均压力梯度都呈显著相关。座椅设计中座面高度、座面材质和椅背高度是影响座面压力分布和身体不适的主要因素,因而设计座椅时应加强这3个因素的设计以提高坐姿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以飞机座椅装饰套面料为研究对象,从原材料选择、面料织造、后整理工艺以及性能检测等方面研究飞机座椅面料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室内环境与装饰材料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色彩设计中装饰材料色彩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环境。当前对研究对象的配色方案中,大多是对色彩本身进行研究而鲜有结合人的主观意象,为挖掘意象词与服饰配色之间的隐含关系,建立用户需求意象与服饰色彩构成及占比之间的映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需求意象的多重K-means-ELM侗锦配色方案。首先,通过对侗族织锦色彩样本的提取,运用语意差异法(SD法)获得用户的认知数据源。结合聚类分析对侗族织锦图像进行分类和色彩提取。其次,基于色彩提取结果采用K-means对相似色彩构成的图像进行多重聚类划分得到具有相似色彩构成及占比的图像集合。最后,以侗族织锦色彩样本、色彩比例关系和HSV空间数值等信息与用户意象建立映射关系,采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对多重划分得到的聚类图像样本单独建模,构建用户需求意象的多重K-means-ELM侗锦配色模型进行侗族服饰的配色研究。经过算例分析,将配色模型运用到以“星河”为主题的现代插画设计实际创作中进行验证,得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所提出的配色方法提高了建模精度、降低了配色难度,从而细化意象—色彩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ZB25包装机铝箔纸钢印装置在更换钢印字码时操作不便、耗时过长的现象,合理地将原来铝箔纸钢印装置的半圆座改造成两个可方便拆卸的组合零件:开槽半圆座和活动座,并设计了专用扳手,同时还对活动座进行了防错处理,使用专用扳手利用打开刻痕轮组件门的间隙,通过下纸导板的打印窗口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拆装活动座,达到更换钢印时既操作便捷,又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室内设计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与认识,在从"室内装饰"向"室内设计"概念的演进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室内设计由于摆脱了单纯对空间界面的装饰,室内设计语言较为系统全面地从形态、色彩、质感、光、比例、尺度来处理了室内环境空间的平衡、和谐、统一与多样,以及韵律、重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硼砂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硼酸,硼酸与姜黄素显色的原理,利用自主设计的图像采集传感器,采集硼砂与显色液显色后的图像,用Lab VIEW设计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了基于计算机色度学小麦粉中硼砂的快速筛查方法。优化了显色体系的显色条件和软件的操作功能。结果表明:显色体系的亮度I值与硼酸在0~4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得到测定的硼砂含量与I值的关系曲线。将关系曲线公式植入数据分析系统,通过采集显色后溶液的图像,软件可自动得出硼砂的实际添加量。该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6.6%~102.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8%~3.14%。  相似文献   

20.
显示器屏幕作为图像和颜色显示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颜色控制值RGB与对应呈现的颜色色度值间的特性化关系是控制屏幕准确呈色的技术手段和关键,但ICC标准的色彩管理体系中,并没有构建显示器的实际呈色关系。试验基于ICC色彩管理技术,将显示器视为RGB输出设备,并将其实际光色的色度三刺激值CIEXYZ匹配为自身白场下的CIELAB值,建立其与RGB控制值之间的关系,形成显示器自身和环境光照条件下实际呈色的规律。一台普通液晶显示器在3个不同光照环境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描述其自身光色,还是不同环境光照下的呈色,色域内RGB到实际呈色预测的ΔE*ab色差平均在1以下,最大也不超过2;期望的呈色与受控下实际呈色的ΔE*ab色差则平均小于1.8,最大小于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