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该研究以29份汉中泡菜水为对象,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对汉中地区泡菜水的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汉中地区泡菜水在酸味和后味A等滋味指标以及芳香类物质、烷烃类物质和硫化物等风味指标上的差异相对较大。通过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汉中泡菜水按其品质可分为三个聚类,其主要差异是由风味所导致的,且隶属于聚类Ⅲ的泡菜水样本在芳香类物质的含量上显著高于其他聚类(P<0.05),后味A的强度显著较低(P<0.05),其品质要优于其他泡菜水样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市售方便面调味粉包的滋味品质进行评价,研究从市场上分别采集了隶属于2个品牌的22个不同品名的油炸方便面样品,采用电子舌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调味粉包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围绕中心点的分割算法分析发现调味粉包样品依据其滋味品质可划分为2个聚类,由冗余分析发现2个聚类间的差异是由于酸味和后味A(涩味的回味)2个指标导致的。通过Mann-Whiney分析发现2个聚类样品在酸味指标上的差异极显著(P0.001),而在后味A(涩的回味)这一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10个琚湾酸浆面浆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 rRNA V4~V5区为测序靶点,对其细菌菌群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是酸浆水中的优势细菌微生物,其相对含量达99.72%。在分类操作单元(OTU)水平上,发现18个核心OTU,累计平均相对含量达54.80%且均隶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发现,10个样品根据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可划分为2个聚类,由冗余分析发现不同聚类间的差异是由隶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OTU6714和OTU1714两个分类操作单元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使用电子舌与电子鼻联用技术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泡菜水的滋味与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并采用纯培养技术对其中蕴含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发现,滋味品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酸味、咸味、涩味和鲜味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乙醇和萜类物质上;经聚类分析发现17个样品中的15个样品可以划分为2个聚类,经主成分分析发现隶属聚类I的样品酸味和涩味偏高,隶属于聚类Ⅱ的样品风味品质比较好;在17个泡菜水样品中共分离出58株乳酸菌,隶属于3个属的12个种,其中优势菌属为占比58.62%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优势菌种为占比29%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进一步分析发现酸味和咸味均较强的样品,其分离菌株全部隶属于Lactobacillus;酸味较强但咸味相对较弱的样品,其分离菌株中有88.89%隶属于Lactobacillus;酸味较弱但咸味较强的样品,其分离菌株中有75%隶属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酸味和咸味均较弱的样品,其分离菌株中Enterococcus和Lactobacillus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经α多样性分析发现,隶属于聚类...  相似文献   

5.
在对滋味、质构、色泽和常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市售蚝油的产品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市售蚝油样品在基本味、回味、红绿度和黄蓝度上的差异较大,而在各质构指标和明亮度上的差异较小。通过围绕中心点的分割算法分析发现市售蚝油样品根据其品质特征可划分为3个聚类,不同聚类间的蚝油样品其酸味、涩味和后味A(涩的回味)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巴彦淖尔市酸粥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10份酸粥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基于细菌属水平对其进行围绕中心点的划分(PAM),并基于PICRUSt和BugBase软件对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有酸粥样品中的细菌隶属于9个细菌门的55个属,样品间细菌多样性和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但优势细菌门均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所有酸粥样品可分为两个聚类,聚类I以醋杆菌属(Acetobacter )为主,聚类II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两个聚类中细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隶属于聚类I的酸粥样品中,其细菌的代谢和繁殖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244-249
采用电子舌技术与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市售生抽酱油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市售生抽酱油在酸味和咸味的差异较大,而在后味A(涩的回味)和后味B(苦的回味)上的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市售生抽酱油样本根据其滋味品质特征可划分为2个聚类,由冗余分析发现不同聚类间的差异是由于酸味和鲜味等2个指标导致的。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发现,隶属于2个聚类的生抽酱油样品其草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推断,生抽酱油中草酸的含量可能对其滋味品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色度仪和质构仪对市售番茄调味酱的色泽和质构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18个市售番茄调味酱在各质构指标上的差异较大,而在各色度指标上的差异较小。通过围绕中心点的分割算法分析发现市售番茄调味酱样品根据其品质特征可划分为3个聚类,采用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聚类间的差异是由于硬度、稠度、凝聚性和表观黏度等4个质构特性指标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为综合评价不同风干牛肉的品质差异,从营养、滋味、口感、色泽、安全的角度对四种风干牛肉进行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四种风干牛肉的L*差异不显著,脂肪含量、嫩度、a*和b*部分样品间差异显著,其余指标(p H、氯化钠含量、总酸)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可以实现多指标(13个参数)的降维,降维后前两个主成分就可有效区分不同风干牛肉,其区分结果图中样品点随钠含量、总酸等指标呈规律性分布,且表征风味、口感、常量成分、色泽等参数分布在loading图中不同区域。聚类分析实现了不同种类样品正确聚类。结合统计分析方法,从营养、滋味、色泽、安全等角度可以实现不同风干牛肉品质的综合分析与检测。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西省汉中地区泡菜水中的细菌构成进行解析,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学等手段探讨汉中泡菜水中微生物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泡菜水样品中的细菌菌群主要隶属于24个门的553属,优势细菌门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9.12%和7.89%;优势细菌属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2.06%、31.40%、4.89%和1.83%。汉中地区的泡菜水样品可以划分为两个聚类,隶属于不同聚类泡菜水样品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细菌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P<0.05),且片球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不同聚类的泡菜水中均存在一些低丰度物种,且均为一些较为独特的细菌类群。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建三江和响水地区的60份稻米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建三江和响水的稻米样本进行检测,在样本中共检测出143 个峰,鉴定出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有机酸、多元醇、糖类等在内的39 个代谢产物。实验考察产地对水稻代谢组的影响,结果表明建三江地区和响水地区稻米代谢产物在数量和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显著变化(P<0.05,VIP>1)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共筛选出16 种差异代谢产物。实验表明,利用GC-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可用于不同地区稻米代谢产物差异的研究,为稻米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荆州地区霉豆渣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湖北省荆州地区下辖的监利市和石首县的霉豆渣样品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发现,子囊菌门(Ascomycota)平均相对含量57.77%、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33.54%和毛霉门(Mucoromycota)8.00%,为荆州地区霉豆渣中主要真菌门,且各菌门在2个县市霉豆渣样品中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镰刀霉属(Fusarium)34.60%、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28.96%、篮状菌属(Talaromyces)12.51%、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7.27%和枝孢属(Cladosporium)1.55%为主要真菌属,且镰刀霉属在2个县市霉豆渣样品中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在监利市和石首县样品中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6.74%和12.45%。10个分类操作单元矩阵(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存在所有样品中,其中OTU1366和OTU963分别被鉴定为丝孢酵母属和镰刀霉属,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7.50%和29.08%。经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采集自荆州地区下辖2个县市的霉豆渣样品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采集自石首县的霉豆渣真菌类群的组间差异性大于监利市(P<0.05);经LEfS 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发现,导致2个县市霉豆渣样品存在差异的类群为耐碱酵母属(Galactomyces),其在监利市和石首县样品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6%和0.62%。由此可见,虽然共有大量的核心类群,但荆州地区不同县市制作的霉豆渣其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该差异主要由耐碱酵母属导致。  相似文献   

13.
Temporal Dominance of Sensations (TDS) and Temporal Check-all-that-Apply (TCATA) from three different case studies are compared by means of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rthogonaliz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ly unfolded data (which means that the matrices compared have samples*timepoints in the rows and attributes in the columns). The multivariate analyses decompose the datasets into common and distinct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part of the variation is comm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for the cases investigated, but that there were subtle differences showing better discrimination for TCATA than TDS. TDS showed a more complex data structure and more unique variation. The unique variation in TDS is, however, difficult to interpret. The methods are more different towards the end of the mastication, this can be explained both by the difficulty of assessors to agree on the dominant attributes at the bolus stage for TDS, and that assessors may forget to unclick attributes in TCATA. This work builds on recent methodological studies on temporal methods that aim to better understand differences among methodologies and ultimately to identify what methods could be better for answering different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14.
注水肉糜的低场核磁弛豫特性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不同注水比例肉糜的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肉糜注水程度定性、定量判别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肉糜注水后,弛豫特性发生显著改变;随注水比例的增大,T2w呈线性增加(R2=0.9118);T22、T22m在注入比例为2%~14%、16%~30%、32%~40%内呈阶梯型增大,且各范围间T22、T22m差异显著(p0.05);S22相对增大,S23相对减小。LF-NMR结合判别分析发现,相同注水程度肉糜相对集中,不同注水程度(原料肉、轻度、中度、重度注水肉)组质心差别明显。注水程度分组正确率、交叉验证正确率分别为85.70%~100%、81.00%~100%。研究表明,可借助LF-NMR的T2w对肉糜注水比例进行有效预测,亦可通过多组分弛豫特性结合判别分析实现对肉糜注水程度的判别。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舌及多元统计方法分析4 种发酵酸肉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滋味品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经不同热处理的酸肉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酸肉或经不同加热处理后酸肉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酸肉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将苗族酸肉、小米酸肉及微波处理傣族酸肉聚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傣族酸肉为一类,微波处理辣椒酸肉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辣椒酸肉为一类;酸肉中酸、苦、涩、咸、鲜、甜6 种基本滋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游离氨基酸和色值在普洱茶晒青样产地及古树茶和台地茶中的差异,分析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茶晒青样中18 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茶汤色值(L*、a*、b*),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样中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在两地间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样品中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临沧样品。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对西双版纳和临沧晒青样可以很好区分。台地茶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含量均比古树茶高,精氨酸含量比古树茶低,其中氨基酸总量、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差异显著,二者也是在主要鲜味氨基酸上存在差异。两地晒青样汤色存在差异,西双版纳样品L*、b*值较临沧大,a*值较小。古树茶与台地茶汤色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集了籼糯米、粳糯米和大米样品各5个,在同一发酵条件进行了米酒的酿造,并采用电子舌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米酒样品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以籼糯米和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滋味品质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滋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冗余分析发现该差异是由于酸味、涩味和后味A(涩的回味)3个指标造成的。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酸味和涩味要显著偏高(P<0.05)。由此可见,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其滋味品质要优于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米酒。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不同类别、不同品牌植物蛋白肉的品质,对市售18种植物蛋白肉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及仪器检测,并对感官评价结果与仪器分析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过敏原的存在风险.通过外观、风味、口感等方面的指标可对植物蛋白鸡块、牛肉饼、肉馅品类有效评价产品像真性.全质构分析(TPA)参数中的咀嚼性和剪切力可以有效地评价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流化冰对南美白对虾冰藏期间品质与水分迁移变化的影响,将新鲜样品分别进行流化冰(slurry ice,SI)与碎冰(crush ice,CI)处理后于4 ℃条件下贮藏,每天对对虾的质构、色差、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与核磁成像技术比较两种方式对南美白对虾贮藏期间品质与水分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SI组样品的弹性与咀嚼性均优于CI组,其与L*、a*值和PPO活力均显著相关(P<0.05);SI组样品经10 d贮藏,其TVB-N含量、TBARS值与菌落总数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品质明显优于CI组。LF-NMR结果显示,两组样品在贮藏期内的水分迁移均有所增强,不易流动水含量A22从贮藏第3天开始显著变化(P<0.05);而T22和自由水含量A23则在整个贮藏期间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SI能较好减缓样品的水分迁移与流失。可见,流化冰对南美白对虾的冰藏保鲜效果优于碎冰,其效果在贮藏中后期(3~5 d)更明显。与CI组样品对比,SI处理能使南美白对虾的冰藏货架期延长至少2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福建10个不同产地‘芙蓉李’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分析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各果实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方法 采集福建10个产地果园的‘芙蓉李’,测定8个品质指标和10种矿质元素含量,利用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地区间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 不同产地间各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色泽亮度因子L*与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3)、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5),色泽红色因子a*与Zn呈显著负相关(r=-0.706),色泽黄色因子b*与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7)、而与F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5)。通径分析表明, N对单果重的直接影响最大, P对硬度的直接影响最大, Mn对固酸比的直接影响最大;Zn是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泽因子L*、a*均具有最大直接影响的元素,Fe是对可滴定酸、色泽因子b*有最大直接影响的元素,对‘芙蓉李’品质指标直接影响较大的元素还有B、Ca、K等。结论 ‘芙蓉李’果实品质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生产中应协调好各种矿质元素的配比以提高果实品质,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