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寒冷地区大型高铁客站,采用环境测试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开展室内物理环境质量与旅客满意度的测试与调研,包括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等,对高铁客站室内环境质量与旅客满意度进行对比,并结合主客观测试结果展开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旅客满意度平均水平为"满意",客站候车厅空气质量方面均达标,但在热环境、光环境与声环境方面存在一些不同;并且,影响旅客整体环境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中,候车厅的声环境相关性最强,对旅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应急消防广播控制系统是建筑灾害中用以觉察灾害并引导人群顺利疏散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以典型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声场特性,并对声环境进行评价,找出听觉引导的影响因素,提出听觉引导下大型铁路客站候车厅建筑声学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架铁路客站整体自然通风节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架铁路客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架铁路客站的空间结构特点和热环境特点,提出基于桥下空间、候车厅温度分层和双层屋面的自然通风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并通过模拟验证了策略的适用性,该策略既降低了该空间类型建筑能耗、又极大丰富了其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4.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为依据,参考《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在深入考察西北地区高铁客站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北地区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它首次将BIM技术和施工安全指标引入评价体系中,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了对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的评价,为今后规范、制订我国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等级评价标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华中建筑》2021,39(3)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新建了大量高铁客站。新建客站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形态上,相比以往的铁路客站都存在较大差别。该文肯定了近年来新建客站在建筑造型、流线、结构等设计理念上的成就和创新,总结概述了新建并投入使用的高铁客站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繁琐的高架进站空间、混乱的综合候车空间和偏远的站台空间是影响换乘效率和空间体验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新建的高铁客站,从运营高效、环境舒适、换乘便捷、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归纳总结了高铁站房的空间改进策略,实现进站空间高效性、候车空间有序性和站台空间直达性,并且确保相互间的理性结合。同时提出今后高铁站房设计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铁时代旅客的行为特征和出行需求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对高铁客站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该文选取12座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高铁客站,以旅客便捷出行的视角对旅客行为特征以及空间满意度评价进行研究,梳理空间使用的现状问题,为今后高铁客站空间模式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建的天津—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滨海高铁客站高架候车厅梁柱节点为劲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梁柱节点处的钢筋排布密集、构造复杂。以此为例,对其钢筋排布进行了阐述,采用在叠合柱钢管上开洞直接通过、钢筋弯折后绕行通过和接驳器连接3种方法,成功地完成了高铁客站复杂劲性预应力梁柱节点施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果可供类似高铁车站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施工管理贯穿于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高铁客站施工阶段绿色性能等级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首先建立适应西北地区的高铁客站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首次引入BIM技术指标;然后采用组合方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融合,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对西北某高铁客站施工管理绿色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度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制定高铁客站绿色星级等级评价标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高铁站候车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候车厅物理尺寸及相关空调参数,结合Airpak3.0专业模拟软件对候车厅冬季分层空调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CFD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采用PMV—PPD指标对室内舒适性进行评价,旨在为高大空间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已持续研究多年的大型高铁客站使用后评价多以旅客为研究对象,对高频使用群体——车站员工和动车组司乘人员的关注度相对不足。文章选取长沙南站站房为典型评价客体,以两类高频使用者为控制变量进行满意度研究。在检验了问卷信效度的基础上,通过均值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发现两类群体的主观评价在总体上和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车站员工的评价普遍低于动车组司乘人员,大型高铁客站特别是员工内部使用空间的设计优化已迫在眉睫。最后,总结问题突出的因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将来的高铁客站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高铁客站供暖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及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重点关注了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影响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的渗透风及室内末端方式等因素。从车站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来看,仍需结合高铁客站人员活动特点进一步研究适宜的热舒适需求参数;从渗透风影响情况来看,仍需对高铁客站的渗透风量与人员需求新风量之间的关系及调控方法等进行研究;从室内末端方式来看,喷口送风方式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借助辐射末端等改善高大空间的室内冬夏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冬季供暖期间,对阿房宫高铁车站内的空气参数进行测试,记录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阿房宫高铁车站候车厅内存在温度偏高、 部分区域相对湿度偏低,部分区域有强烈的吹风感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候车厅存在明显的温度分层.本文测试结果可为高铁车站内空调系统的控制以及气流组织的优化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对我国的高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提供案例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寒冷气候区与夏热冬冷气候区高铁客站,分析了812位旅客对室内物理环境因子的主观评价,基于KANO模型理论对问卷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处理,从基本因素、绩效因素、激励因素角度,对影响旅客舒适感知的各向环境因子进行属性分类和评价。研究表明,室内温度与噪声的改善将大幅提高旅客的环境整体满意度,而在夏季,空气品质的优化改善将有利于寒冷气候区客站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提高。研究结论将为高铁客站室内环境设计与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铁客站新区以交通建筑为核心,周边大量商业、商务建筑比较密集,其密度高、容积率大、人工化程度高,从碳排放源头来看,高铁客站新区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是导致城市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从低碳角度以空间规划为切入点,分析高铁客站新区空间结构和碳排放特点,并从用地、交通、城市设计3个方面提出低碳高铁客站新区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铁客站作为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运维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批现代化、服务型综合交通枢纽。从我国铁路客站发展经历的阶段出发,结合新一代高铁客站结构空间复杂、客流流线复杂、建筑体量大、建设管理难度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梳理了未来高效用地和与城市融合的趋势,指出智慧、绿色和人文车站是发展方向;在现行高铁客站建设管理模式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丰台站和杭州西站管理实践,对新一代高铁客站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指出未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建造和健康监测为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天津铁路枢纽天津客站于1988年10月1日建成运营。客站包括主站房,高架候车厅、子站房。建筑总面积46469m~2,主站房平面设计见图1,环抱站前步行广场并与海河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新建和重建了大量高铁客站,其中一部分高铁站房在规划设计中实现了客站综合开发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但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铁道部门负责组织客站建筑和站场设计,而客站广场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管理,从而导致客站站房与站前广场设计分离的现象,因此带来了客站与城市交通如何换乘、站前广场尺度与空间布局等一系列的设计问题。该文结合唐山北站的案例研究,首先在分析和预测各种换乘交通设施构成和量化指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型客站广场的交通换乘与人性化尺度的问题,避免单纯追求门户形象造成广场尺度过大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结合场地条件探讨了广场空间的集约化布局。  相似文献   

18.
高铁客站与城市公交的一体化衔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交是高铁客运枢纽站的主要接驳方式之一,从高铁客站与公交线网衔接和高铁站房与公交站场的衔接两层次,探讨了实现高铁客站与城市公交一体化衔接的各种布局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9.
某铁路客站改扩建工程,有2条铁路股道为货运列车专用通道,列车通行频繁,并且列车完全不能停运。在繁忙的铁路股道干线上空建设1座高铁车站的候车厅,如何建设混凝土结构候车厅楼板是关键所在,如何避免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和楼板建设过程中对铁路列车通行产生影响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方案比选,采用钢支撑平台转换的模板支撑方案。钢支撑平台作为楼板和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转换传力结构,保障了下方列车通行不受工程建设影响,可最大程度提高和保证候车厅楼板结构建设的工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铁客站,历经近七年的发展,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管理基础薄弱和核心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难题,打造了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一批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换乘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十二五"高铁客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高铁客站建设管理体系的探索、构建与实践。从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意义出发,对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的概念、框架、内涵以及发展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高铁客站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化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对于我国当今政府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理论的拓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