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U湿法防水透湿涂层织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旭凡 《纺织学报》2003,24(6):75-76
探讨选用涤纶长丝织物作基布 ,通过正交试验 ,分析聚氨酯浓度、十八醇含量以及凝固浴温度对PU涂层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去除织物上的涂层,准确高效地对纤维成分进行分析,以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基布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类织物中硅酮树脂类涂层剂的去除方法。从10种溶剂中筛选出最佳的溶解试剂,并对试验温度和时间进行条件优化,确定聚酯纤维、氨纶在相应试验条件下合理的修正系数,最终选择采用氢氟酸溶解硅酮树脂类涂层。结果表明:以氢氟酸作为溶剂,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 min的试验条件最优,聚酯纤维、氨纶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值分别为1. 00、1. 01。  相似文献   

3.
王树根  权衡  张晓红 《纺织学报》2006,27(12):81-83
为探讨聚氨酯应用性能与其物理、化学结构及组成的关系,制备了3组具有不同结构及组成的亲水性聚氨酯涂层材料。测试了涂层织物的防水性、透湿性等主要应用性能;选用广角X衍射仪(WAXD)及表面张力/接触角测定仪研究了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其表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织物的透湿性及防水性主要取决于聚氨酯涂层材料中亲水性醚键的含量以及硬链段与软链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了一种锦纶/氨纶混纺织物中涂层和粘合剂去除的新方法,即用氢氧化纳/甲醇(65℃,5min)法把混纺织物中的涂层、粘合剂去除。本方法耗时短、操作简单,对织物中的涂层、粘合剂去除的效果好,经过大量试验验证,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将水性聚氨酯和溶剂型聚氨酯涂层剂整理到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织物中;分析与比较了涂层织物的外观形貌、变色效果、储能效果等性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种聚氨酯涂层剂在织物表面都能形成均匀平滑的涂层,溶剂型聚氨酯涂层更加致密,而水性聚氨酯涂层表面存在微小孔隙,更加透气。涂层整理织物的DSC测试结果显示,水性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更加良好,其起始相变温度为33.9 ℃,终止相变温度为37.9 ℃,潜热值达到38.84 J/g,调热值达到4 466.6 J/m2。各项指标显示,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选取水性聚氨酯涂层剂与溶剂型聚氨酯涂层剂将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整理到织物上,并对涂层整理后织物进行变色效果、储能效果、拉伸断裂性能以及防水透湿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涂层整理后织物变色效果显著;水性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比溶剂型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好;涂层整理可以增加织物的强力,从而增加了织物的耐久性;溶剂型聚氨酯涂层织物和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透湿性不是很好;涂层织物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聚氨酯涂层棉织物的性能变化。利用表面涂覆和水相分离原理,制备了几种不同质量分数聚氨酯涂层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几种织物的结构形貌;通过水接触角仪和透气、摩擦试验评价了聚氨酯涂层对棉织物疏水性、透气性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质量分数由8%提高到16%,织物表面聚氨酯的成膜性逐渐增强,织物与水接触角可达到约109°,织物透气性降低,但耐磨性能显著提高。认为:聚氨酯涂层可以改善棉织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涂层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采用丝素共混改性水性聚氨酯,制备了丝素/聚氨酯复合涂层剂,用于涤纶织物的涂层整理.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丝素粒径及其质量分数对涂层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素与聚氨酯之间存在着氢键作用,丝素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体系的热稳定性.当粒径为5 μm的丝素粉体质量分数为20%时,涂层织物的透湿量达到3000 g/m2.d-1以上,静水压值保持在3000 Pa以上.与单一聚氨酯涂层整理的织物相比,丝素改性聚氨酯涂层整理织物的透湿性得到显著改善,且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和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9.
潘葵陈国强  关晋平 《印染》2005,31(21):32-34
涂层纺织品含量测试,无法沿用普通纺织品的定量分析标准。以涤棉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不同温度下对聚丙烯酸酯PA涂层和聚氨酯PU涂层织物进行剥离。研究结果发现,在50℃条件下用二甲基甲酰胺进行剥离,PA和PU涂层试样的剥离率和涂层率趋于一致。将涂层织物的涂层胶去除后,可进行混纺织物组分的定量测试。  相似文献   

10.
涤纶织物的涂层阻燃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磷酸铵(APPⅡ)为原料制备硅氧烷包覆聚磷酸铵协同阻燃剂,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磷/硅的最佳配比.将该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成环保阻燃涂层剂并用于涤纶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探讨了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的配比以及涂层量对织物阻燃性能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配比的增加,织物阻燃效果提高,其强力及静水压下降;当涂层整理的涂层量为20g/m2时,涂层涤纶织物既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又能保证织物的手感.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该阻燃剂相对APPⅡ而言,能赋予织物优异的阻燃、高强力及防"霜化"等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锦纶粘扣带耐硫聚氨酯树脂涂层整理工艺,结果显示三项影响锦纶粘扣带耐硫性能的程度排序为:耐变黄聚氨酯树脂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耐变黄架桥剂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抗氧化剂NY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最优涂层整理工艺:耐变黄聚氨酯树脂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为170%,耐变黄架桥剂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为40%,抗氧化剂NY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为4%。且经最优涂层整理工艺整理的锦纶粘扣带,耐硫等级可达4.5~5.0级,耐硫性能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介绍了聚氨酯涂层剂、智能型聚氨酯涂层剂以及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分析了涂层工艺对涂层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定量分析前,涂层织物必须进行涂层剥离.以常用的聚丙烯酸酯(PA)、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溶剂作为涂层剥离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剥离试验,找出了对不同涂层都具有剥离效果的3种涂层剥离剂,其中四氢呋喃效果最好,常温下5 min即可将涂层完全剥离.同时,分析了15种可能受溶剂损伤的纤维,并对其中的11种找出了剥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涂层的存在导致了织物成分分析产生误差。本文介绍了一种聚氨酯涂层织物涂层的去除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对基布带来的损伤系数,为准确进行织物成分分析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防水透湿织物的性能特征和基本分类,以及聚氨酯涂层类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聚氨酯织物涂层的最新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导电涂层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炭黑、铝粉为导电相,聚氨酯弹性体/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氨酯清漆为涂层剂,涤棉平纹织物为基布的导电涂层织物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志佳  陈英  李想 《印染》2011,37(24)
在水性聚氨酯涂层胶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CMC),能显著提高芳砜纶/棉混纺涂层织物的透湿性能.研究CMC添加量、涂层厚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涂层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表明,涂层厚度与CMC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涂层工艺条件为:CMC 0.35%,涂层厚度0.10mm,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3min.涂层后织物的透湿量达到3 421.7 g/(m2·24 h),防水性达到5级.  相似文献   

18.
制备3种硬段含量及亲水基团含量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并与可水分散多异氰酸酯按4种不同的质量配比混合,制得双组分WPU织物涂层胶。研究硬段含量和亲水基团含量,以及WPU乳液与可水分散多异氰酸酯的质量配比,对双组分WPU织物涂层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组分WPU织物涂层胶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能;WPU乳液中硬段含量和亲水基团含量都会影响双组分WPU织物涂层胶的防水透气性能;在可水分散多异氰酸酯用量较少时,适当增加用量有利于提高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但用量不宜太高。  相似文献   

19.
黄时建  高琮  陶文霞 《印染》2007,33(18):28-30
研究了聚氨酯涂层织物的模量、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与其梯形撕裂强力之间的关系。试验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剂树脂型号和焙烘温度等涂层工艺参数会改变织物的模量、拉伸强力及断裂伸长率,进而对撕裂强力产生影响。因此,涂层织物的梯形撕裂强度是可以控制的,梯形撕裂强力下降并不是织物涂层整理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锦/棉混纺织物存在特殊的"支架效应",导致其阻燃性能较差.将磷酸酯阻燃剂FR-8526与水性聚氨酯混合用于阻燃涂层整理,研究了阻燃剂添加量、涂层增重率、防水剂浓度等因素对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透气、透湿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与阻燃剂FR-8526的质量比为1:2、涂层增重率为65%时,涂层锦/棉混纺织物获得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