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稀土的PSR安全评价模型,以因果分析为逻辑切入点,对稀土安全的压力、状态和响应3项指标内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稀土资源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通过分析进口、出口、产量和消费量等压力指标,对未来稀土资源的趋势做出预测;然后通过计算储量、储采比与稀缺程度,对我国稀土资源的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我国稀土资源储备、综合利用和保护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稀土储量丰富,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大于1,并且未来几年中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出口。提出应从源头控制开采形式与规模,制定完善的出口政策,并提高我国稀土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落实稀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稀土资源面临诸多问题,譬如稀土资源外流严重,稀土行业技术水平低下,在国际争端中不掌握话语权等.尽管中国对稀土资源出口实行配额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稀土贱卖的状况,但配额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为应对国内国际现状,中国政府针对稀土出口采取了多项措施,初见成效,但并非长久之计.面对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建立稀土储备机制、提高稀土冶炼水平、以资源换产品换技术等途径来避免稀土资源外流,提高中国稀土资源利用率,保护中国稀土开发技术,更好地发挥中国稀土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使中国在稀土资源在国际对话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3.
苏利平  高爽 《中国矿业》2021,30(5):20-26
本文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颁发过的252份重要稀土产业政策文本为依据,分析稀土产业政策的政策内涵以及演进趋势。按照四十年以来国家对稀土行业管控的目的以及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技术情况变化,把政策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即鼓励出口发展阶段、限制出口发展阶段、重新放开发展阶段,分析各阶段的特点及其政治、经济、技术背景和内涵。依据政治、经济、技术、市场、资源、环境背景分析的逻辑主线,从稀土资源开发政策、资源保护性利用政策、稀土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稀土资源国际贸易政策、稀土应用技术政策五个角度进一步解读、分析了我国稀土产业政策的内涵演进。通过建立或完善稀土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前瞻性,增强政策执行力;降低稀土资源开采的环境成本,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稀土应用技术,着力解决稀土产业的"六个不匹配"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稀土资源勘查开发,掌握全球稀土行业的话语权来助力加快建成持续健康优质高效的稀土产业体系。可以预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未来稀土产业政策在进一步促进高精尖武器研发、纳米材料科技发展、高储能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海洋生物等领域将会有更多突破。  相似文献   

4.
限制稀土等珍稀资源无序出口是必然之举,掠夺性开采国内资源的策略不可持续。只不过,整顿稀土资源,手段应该更市场,而非更行政。每个国家都有权利保护自身的资源与环境,而中国的稀土此前十年的恶性出口既压低了价格又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凸显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稀土作为公共产品,其出口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并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以CNKI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对1993~2019年稀土出口研究相关文献从发文量、作者群体、发文机构、关键词、突现词及时间线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国内稀土出口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发展热点。结果表明:近年来稀土出口领域文献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是文献发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政策关联性。作者群体和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具有科研优势或资源优势地区的高校,研究团队之间合作程度较低。稀土产业、出口管制、出口配额、出口定价、出口政策等成为文献关键词和高频词。未来的稀土出口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出口定价、可持续发展、本土稀土产业链发展和稀土产业资本出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于果 《资源与产业》2017,19(4):58-62
分析我国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从储量、生产体系、消费结构和出口构成等方面出发,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市场集中度较低,无序竞争严重;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走私活动猖獗,生产秩序混乱。利用稀土配置要素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散点图来定量化分析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稀土配置要素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相关性,但受到诸多行业问题的影响,正相关性被弱化。建议制定国家稀土资源战略规划,完善战略储备制度;推动稀土产业整合,组建大型稀土集团;加大稀土应用研究的投入,合理开采利用资源,严厉打击违法开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发展,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作为公共产品供给,稀土出口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并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以CNKI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对1993~2019年稀土出口研究相关文献从发文量、作者群体、发文机构、关键词、突现词及时间线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国内稀土出口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发展热点。结果表明:近年来稀土出口领域文献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是文献发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政策关联性。作者群体和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具有科研优势或资源优势地区的高校,研究团队之间合作程度较低。稀土产业、出口管制、出口配额、出口定价、出口政策等成为文献关键词和高频词。未来的稀土出口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出口定价、可持续发展、本土稀土产业链发展和稀土产业资本出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向平  石会峰 《煤炭技术》2012,31(3):258-260
"十二五"规划继续明确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稀土大国,无论在资源储量、产量、还是销售量和用量上都是世界第一,但随着近年稀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无序竞争及低价出口,造成了我国稀土资源的紧缺。因此,文章从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内涵出发,通过对国内稀土资源发展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完善,提出从资源整合开发、监管体系等方面来实现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稀土信息》2012,(8):20-21
稀土有"工业味精"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因此,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军工、石油化工和电子等行业。目前中国出口的稀土数量居全球之首,而日本、美国、韩国等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资源需求国。然而,中国近期从环境保护和资源治理的角度考虑,对稀土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6%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量出口单一高纯稀土产品,由稀土资源大国转变为稀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各地稀土出口企业为扩大外贸出口,展开恶性竞争.加上外商趁机压价,导致我国稀土金属出口价格逐年走低。以氧化钕为例.1994年出口价格最高曾达2.6万美元/吨.目前仅为5000~8000美元/吨。  相似文献   

11.
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文辉  久博  李媛 《煤炭学报》2019,44(1):287-294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供应着世界上90%以上的稀土消费市场,传统稀土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储量也在日益减少,寻找更多的稀土矿产资源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内外煤地质学家以稀土富集煤层为主线,对煤层、夹矸和顶底板进行系统采样,通过煤工业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反光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和手段,开展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聚集规律研究。本文对世界各地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煤中稀土研究主要环绕已发现的稀土异常富集煤层资源利用和工业开发、煤灰中再次富集稀土元素的能力、煤层夹矸及顶底板与煤层中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对比,以及煤型稀土矿床成因机制等几类问题。煤中稀土既不会以纯稀土金属元素存在,也不会以单元素独立存在。因为稀土资源短缺,国际上许多国家正在加强研究,试图寻找到新的获取稀土的新途径。美国在2012年启动了一项从煤及其燃烧产物中提取稀土的重大研究项目,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我国煤资源丰富,煤种多样,一些地区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和其他伴生有益元素,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并进一步对其勘探和开发利用进行评价。如果取得突破,将极大提升我国稀土资源量水平,增加煤炭利用价值,强化我国稀土大国地位。由此可见,煤及其燃烧产物中稀土元素的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经济潜在意义,对我国煤地质学和煤中元素地球化学学科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寻找到更多富稀土元素的煤层并确定其资源规模是首要任务,开展从煤中提取稀土元素技术是今后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关注重点,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注着力点。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中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巨大,资源储量大为减少,为保证我国稀土资源的优势地位和国际稀土市场的主动权,需要探索创新性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波兰华沙大学与PT(葡萄牙)布来邦加勘探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印尼锡矿尾矿试验,该项研究表明印尼锡矿尾矿中有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的潜能,该项试验预估出印尼邦加岛锡矿生产中每年可至少加工出10,000吨包含稀土元素的金属(包含轻稀土独居石和重稀土磷钇矿)。我们可以借鉴试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多途径综合利用中的问题,实现尾矿中稀土资源找矿突破、尾矿中稀土资源的利用技术突破、创新非绿色壁垒出口限制措施、化解资源开发的环境负外部性、优化矿区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3.
钨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普遍用于工业、机械制造、科技、国防电力电子、石油化工、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独特的性能和稀有的储藏量,钨矿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展钨矿开发利用水平评价,对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扰动,增强我国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设计开采回采率、设计选矿回收率、实际开采回采率和实际选矿回收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湖南省钨矿开发利用水平,梳理了湖南省钨矿开发现状.计算结果表明,湖南省9座钨矿山的开发利用水平指数均超过了 100,且加权平均高达104.88,说明该省钨矿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已被许多国家列入战略性物资目录。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稀土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各国都展开了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研究工作。本文跟踪分析了大量图书论文资料,从主要发达国家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现状,我国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在面临的形势,我国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下一步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镍矿既是我国的战略矿产,也是我国的紧缺矿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建立战略性矿产监测预警机制,系统开展国内外矿产品供需和资源形势分析。本文依托近十年的镍矿资源和开发利用数据,阐述了我国镍矿的资源分布、储量情况、开发利用情况、消费情况及国内外供需格局,分析了在极端情况下国内镍矿资源还存在着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加大国内储量利用程度、提高开采技术研发、加强技术出口,与资源国镍业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镍进口来源,降低进口集中度等建议,为保障我国镍矿资源供应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稀土资源储备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关键是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稀土作为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内外稀土资源形势的基础上,着力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平衡资源代际分配、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实施稀土资源储备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稀土资源储备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编制稀土资源储备专项规划,建立稀土矿产地储备和矿产品储备相结合的战略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一嘉 《矿冶》2018,27(2):53-56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储量大,但高品位磷矿资源少,易选磷矿少,难选磷矿多,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国内选矿专家学者不懈的攻关克难,我国磷矿的选矿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磷矿资源的稀缺性促使我国加大了磷矿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推行配额出口,以保护我国的磷矿资源。  相似文献   

18.
重晶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我国重晶石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出口价格偏低的局面长期存在。基于现阶段重晶石矿的特点,介绍了国内重晶石矿的不同选矿方法,评述了重晶石矿浮选过程中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种类、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对影响浮选精矿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重晶石化学提纯增白的方法,指出制备高纯度和高白度的重晶石、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我国稀土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稀土矿资源,介绍了我国稀土冶炼技术的变革及绿色冶炼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并且出口量大,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轻、中重稀土新材料在不同领域应用情况变化,进一步加剧不同稀土元素需求不平衡的同时,推动了不同稀土矿冶炼技术绿色高效的发展,目前的冶炼技术实现了稀土资源高效利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绿色冶炼工艺。结合我国稀土资源日渐贫化的形势、稀土材料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及冶炼面临的环保问题,提出了未来稀土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稀土冶炼技术的革新,高效提取稀土资源的同时实现无氨生产及氟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氨氮和氟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高端稀土材料应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提升我国稀土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稀土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