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利用国产NDJ-1型旋转黏度计、NDJ-79型旋转黏度计和美国Brookfield(LVDV-I+)黏度计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黏度,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1%或2%CMC黏度的加大,三种黏度计的测定值变化曲线表现为,NDJ-1型黏度计测定值高于B型黏度计,B型黏度计测定值高于NDJ-79型黏度计,NDJ-79型黏度计所测黏度值缓慢增大,与NDJ-1型和B型粘度计相比较,差距越来越大。NDJ-1型与B型黏度计相比较,当测定1%CMC黏度时,1,500 mPa.s(NDJ-1型1%黏度)是两种黏度计测定值拉大的变化点;当测定2%CMC黏度时,2,000 mPa.s(B型2%黏度)是两种黏度计测定值拉开的变化点。B型1%黏度值与NDJ-1型2%黏度值近似呈线形关系。B型1%黏度值和NDJ-79型2%黏度值在B型1%黏度值约为3,500 mPa.s时出现变化点。三种黏度计所测1%或2%CMC黏度值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BuNENA/DMSO二元体系密度、黏度测定及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密度瓶和乌氏黏度计分别测定了25,40,50,70℃时BuNENA/DMSO二元体系的密度、黏度,并对黏度与温度、组成的关系进行了多项式回归,模型计算值平均相对误差在0.17%—1.53%。由密度数据计算出超额摩尔体积VmE,由黏度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组成下的超额黏度Δη,其中VEm为正值,Δη为负值。对混合液在不同温度下的VmE与组成的关系用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了关联,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3.
以 X射线衍射仪测得的晶体学数据计算了六硝基六氮异伍兹烷的四种晶型 (α- HNIW1/ 2 H2 O,β- HNIW,γ- HNIW和 ε- HNIW)的晶体密度 ,同时根据 GJB772 A- 97,40 1.1所规定的密度瓶法实测了上述四者的密度。计算值分别为 1.992 g/ cm3 、1.989g/ cm3 、1.918g/ cm3 及 2 .0 44 g/ cm3 ,实测值分别为 1.937g/ cm3 、1.983g/ cm3 、1.918g/ cm3 及 2 .0 35 g/ cm3 ,计算值比实测值分别高 0 .0 5 5 g/ cm3 、0 .0 0 6g/ cm3 、0 g/ cm3 及 0 .0 0 9g/ cm2 。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2015,(6)
为了研究粉煤灰改性黏土混合材料的渗透性能,开展了渗透试验,测得不同粉煤灰含量下的混合材料在不同压实干密度下的渗透系数。渗透试验测得粉煤灰含量0、1%、3%、5%的混合材料在压实干密度为1.45g/cm3时的渗透系数分别为:4.13×10~(-7)cm/s,6.81×10~(-7)cm/s,10.78×10~(-7)cm/s,15.52×10~(-7)cm/s;压实干密度为1.55g/cm3时的渗透系数分别为:1.78×10~(-7)cm/s,2.75×10~(-7)cm/s,4.66×10~(-7)cm/s,6.19×10~(-7)cm/s;压实干密度为1.65g/cm3时的渗透系数分别为:1.24×10~(-7)cm/s,1.51×10~(-7)cm/s,2.33×10~(-7)cm/s,3.15×10~(-7)cm/s。试验显示,由于粉煤灰的掺入,不同压实干密度混合料的渗透系数均呈增大趋势,且随着粉煤灰的含量增大而增大;当粉煤灰的含量一定时,不断加大压实干密度,渗透系数的变化由陡变缓。  相似文献   

5.
对碳化硅粉进行整形后分级得到1.2μm(细粉)和100肛μm(租粉)2种颗粒.对整形前后碳化硅粉的颗粒形貌、粒径分布、振实密度、素坯密度和料浆表观黏度的变化作了对比研究后发现:整形后的碳化硅颗粒球形度明显提高;细粉粒径由原始的双峰分布变为接近正态分布;细粉和粗粉的振实密度分别由原始的1,16g/cm3和 1.71 g/cm3提高到1.495g/cm3和1.905g/cm3;素坯的体积密度由2.501 8g/cm3提高到2.623 3 g/cm3,在剪切速率为0.3s-1的条件下,细粉配制料浆的表观黏度由6700mPa·s降至1100mPa·s.结果表明:颗粒粒径接近正态分布,颗粒球形度得以提高是注浆碳化硅料浆粘度得以降低、成型素坯密度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其中,细粉的整形对料浆表观黏度的降低和注浆素坯体积密度的提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产NDJ-1型旋转黏度计和美国Brookfield(LVDV-I+)黏度计,研究了黏度大于105mPa·s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黏度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对比黏度测试。结果表明,对于2%水溶液黏度小于105mPa·s的HPMC,NDJ-1型旋转黏度计的1#、2#、3#、4#转子分别对应于Brookfield黏度计的61#、62#、63#、64#转子,在转速相同时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对于2%水溶液黏度大于105mPa·s的HPMC,用NDJ-1型旋转黏度计测试时需通过1%水溶液黏度换算系数得到2%水溶液黏度,方法相对比较繁琐,且不适于实际应用;用Brookfield(LVDV-I+)黏度计测试时,由于测试范围较宽,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黏度数值,更适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旋转黏度计测试了基于混凝土等效砂浆法所配制砂浆的塑性黏度和触变性,采用冲模–揭板试验研究了不同塑性黏度和触变性的砂浆硬化后表面的气泡特点,采用硬化后砂浆表层气泡率和表层气泡直径对砂浆的静态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塑性黏度和触变性对硬化后砂浆表层气泡率和直径均有重要影响。相对于触变性,塑性黏度与砂浆表层气泡率和直径的相关性更高。砂浆表层气泡率和气泡直径均随黏度增大而显著减少,砂浆黏度不低于3.5 Pa·s时,表层气泡率小于5%,直径大于5 mm的气泡数量接近零。砂浆表层气泡率随触变性增加而减少,砂浆触变性不低于12.5×10~3 Pa/s时,砂浆表层气泡率基本小于10%。当砂浆塑性黏度不低于3.5 Pa·s且触变性不低于12.5×10~3 Pa/s时,其静态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密度浮力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密度的测定进行了探究。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同时通过对影响因素浸渍液不同时段23℃实时密度应用,修正了HDPE密度测定值,使标准样品密度测定修正值与其密度平均值最大差≤0.0003g/cm3,极大地提升了密度浮力法测定HDPE密度的准确度,可以应用于HDPE密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硼铝复合粉在热固PBX中的应用,以HMX为基,加入氧化剂高氯酸铵(AP)、硼铝复合粉和聚氨酯黏结剂,设计和制备了6种配方的含硼铝炸药;分别制备3种带壳体及3种不带壳体的Φ50mm含硼铝炸药柱;用弹簧探针法测试了无壳体药柱和带壳体药柱的爆速,分别用经验公式和相对凹坑深度法计算了爆压,讨论了硼铝复合粉含量对其爆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炸药GH-4、GH-5和GH-6用手工浇注成型,Φ50mm×150mm炸药柱密度在1.530~1.570g/cm3之间,爆速在6.900~7.400mm/μs之间,爆压约19GPa,适用于含硼铝炸药配方筛选;炸药PF-1、PF-2和PF-3用真空振动浇注成型,Φ50mm×110mm炸药柱密度约1.693g/cm3,爆速在7.800~8.000mm/μs之间,爆压约24GPa。炸药PF-3中含质量分数20%、硼铝质量比1∶1的复合粉,含金属炸药的组合效应使少量硼铝复合粉在反应区参加反应,其爆速和爆压值较其他配方高,表明弹簧探针法可作为炸药爆速测试的一种补充电测法,在无法实施铜箔探针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弹簧探针法。  相似文献   

10.
CaF_2-CaO-Al_2O_3-MgO-SiO_2系精炼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铝热还原制备铜铬合金时,合金中会存在气孔以及Al2O3,Cr2O3等夹杂物,采用电渣重熔工艺可有效去除气孔以及夹杂物等缺陷.根据Al2O3,Al2O3-Cr2O3以及Al2O3-CaF2等相图,选用CaF2-CaO-Al203-MgO-SiO2渣系精炼铜铬合金.测量研究了五元渣系的黏度、密度、表面张力以及电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当CaO/Al2O3质量百分比一定时,随着温度升高,熔渣黏度下降,电导率升高.1500℃时,黏度最低只有0.013 Pa·s,电导率可达1.22(Ω·cm)-1.随着温度升高,熔渣表面张力降低.渣样表面张力均小于0.50 N/m,密度约为2.70 g/cm3.五元渣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和良好的流动性,具有良好的精炼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黎曙新  赖超  薛爱玲  古玲 《大氮肥》2014,(4):271-274
考察全自动黏度仪SVM 3000在润滑油黏度测定中的应用,并与现行黏度测试标准方法(GB/T 265—1988)即毛细管黏度计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VM 3000自动黏度仪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均在标准方法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测试结果均符合国标GB/T 265—1988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炭素材料生产用煤沥青中作为黏结剂,测定黏结剂中黏度是根据美国SHRP计划推荐的布洛克菲尔德旋转黏度计(Brookfield,简称布氏黏度计).对3种不同厂家沥青和一种标准沥青的表观黏度测定结果,分析了剪变率(转速)、测定时间和测定温度等因素对煤沥青表观黏度的影响,根据测定数据分析结果,并且提出了提高试验效率和测定方法的精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豆芽中的6-苄氨基嘌呤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甲醇2次提取后,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选择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采用质谱定性,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资生堂MGⅡ-C18(5μm2.1 mm ×150mm)色谱柱,以0.1%甲酸水-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了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定量检出限:线性范围为0.1~20.0μg/L,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定量限为:7.3 μg/kg.方法的回收率和重现性较好,回收率为98.3%~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6%~3.56%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应于豆芽中6-苄氨基嘌呤的定量及确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兰岚  陈丽丽  刘师  张娇霞 《广州化工》2014,(19):93-96,132
研究应用氢化物发生-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印刷品中的砷(As)、钡(Ba)、汞(Hg)、镉(Cd)、铬(Cr)、铅(Pb)、锑(Sb)、硒(Se)8种有害可迁移元素。文中对比了多模式进样氢化物发生法与单通道进样模式的方法检出限,并进行了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实验。方法检出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模式进样氢化物发生法的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00 7~0.019 8μg/mL,优于仪器检出限范围0.000 2~0.230 8μg/mL;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各元素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0%~120.0%。综上所述,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适合印刷品中有害可迁移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常压条件下,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间十五烷基酚分别与乙醇和正己烷形成的溶液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粘度,并用VTF方程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关联,间十五烷基酚乙醇溶液的密度和粘度数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5%和1.22%,间十五烷基酚正己烷溶液的密度和粘度数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8%和0.15%,基本符合工程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6.
Densities and viscosities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composition for binary liquid mixture of d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CH3CH2O(CH2)2O(CH2)2OH] + water from 293.15 to 333.15 K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with a capillary pycnometer and Ubbelohde capillary viscomet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excess molar volume VE, viscosity deviation η, and the excess energy of activation for viscous flow G*E were calculated. These data were correlated by the Redlich-Kister type equa-tions to obtain the coefficient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a strong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and water.  相似文献   

17.
邹雯雯  郭武  管嵩  孙若男  邓可 《广东化工》2010,37(12):144-145
介绍了CAV2000A动粘度仪的工作原理及测定方法,利用CAV2000自动粘度仪对润滑油、柴油、燃料油等石油产品进行运动粘度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现行粘度测试标准(GB/T265—1988、GB/T11137-1989)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V2000自动粘度仪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精度在标准方法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氧化型染发剂中8种染料成分(p-苯二胺、m-氨基苯酚、o-苯二胺、p-氨基苯酚、间苯二酚、氢醌、甲苯-2,5-二胺和p-甲氨基苯酚)的方法。样品经1%亚硫酸钠溶液提取后进样分析,采用依利特C18柱(4.6 mm×250 mm,5μm),以0.1 mol/L醋酸铵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7.7)-乙腈(9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样品中的8种染料成分均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8种染料成分的标准曲线在10~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2.8%~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1.1%~2.8%。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回收率高,适合于氧化型染发剂中8种染料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