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铜粉和石墨作复合导电填料、水分散型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作粘合剂自制一种导电涂料,分析比较涂覆法制备导电屏蔽涤纶水刺非织造布和机织布的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后两种织物的透气性、柔软性都下降,拉伸断裂强力增大而断裂伸长减小;涂料在两种织物上的粘附强力相差不大;涂覆后水刺非织造布的耐磨性能较好且导电屏蔽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墨粉作导电填料、水性聚丙烯酸酯作粘合剂自制一种导电涂料,利用涂覆法制备导电屏蔽涤纶水刺法非织造布。讨论了石墨粉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涤纶水刺法非织造布导电屏蔽效果的影响,通过表面电阻和屏蔽效能SE测试结果比较选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石墨粉质量分数为35%、固化温度为120℃并固化20min时具有较好的导电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将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高亲水性涤纶纤维共混,制备出了高亲水性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研究了不同纤维配比条件下的水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率、力学性能、透湿性能和亲水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粘胶纤维,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性能大大改善,但当粘胶含量大于10%时,随着粘胶含量的增加,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高亲水性涤纶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防止粘胶/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下降,同时赋予了产品良好的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涤粘水刺非织造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刺非织造布的均匀性和透湿性能,并且分析了孔隙率和涤粘成分对涤粘水刺非织造布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刺非织造布均匀性均较好;涤粘水刺非织造布的透湿系数,先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后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钱程 《纺织学报》2008,29(12):46-49
采用3种方法提高水刺非织造布强力。第1种方法是对水刺布分别做在线和离线浸胶整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强力均得到显著增加,但后者增强效果更好;第2种方法是分别加入黏合纤维和粗涤纶纤维,并与纯涤纶纤维水刺布的强伸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增强效果不显著,但能提高布面光洁度;第3种方法是对水刺布进行轧压整理,在较高压力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轧压整理不但能改进水刺布的强力,还使其密度和柔软度都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结果可按照产品最终用途合理选择浸胶、加入黏合纤维以及轧压方法来提高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  相似文献   

6.
卫生用非织造布的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菌整理剂SCJ 891与SCJ 963整理非织造布 ,并用光电比浊法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方法研究其抗菌性。结果表明 :SCJ 891和SCJ 963对涤纶热轧非织造布、木浆复合涤纶水刺非织造布均有较好的抗菌性 ,且对非织造布的吸湿、透湿、抗弯刚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拒水整理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凌  胡望明 《纺织学报》2007,28(1):84-86
采用含氟防水剂DF-3000对涤纶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整理,探讨了整理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总结了整理工艺,并研究了兼顾色牢度和拒水性能的整理方法。结果表明,当DF-3000质量浓度为8 g/L,焙烘温度为170~175℃,焙烘时间为1 min时,经拒水整理的非织造布拒水等级达到5级,耐水压性能达到16 cm以上。在拒水剂中加入聚乙烯醇(PVA)能使非织造布兼顾拒水性能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庞连顺  王洪  靳向煜 《非织造布》2010,18(1):28-30,35
使用相同的成网和水刺工艺对普通涤纶短纤维、水刺专用一般亲水性涤纶短纤维、水刺专用高亲水性涤纶短纤维进行加工,研究了三种亲水性涤纶水刺法非织造布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表明高亲水性涤纶水刺法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缠结状况、通透性能和吸湿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FG-910有机氟整理剂对聚乳酸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拒酒精、拒血液整理,通过单因子试验对整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整理工艺条件对聚乳酸水刺非织造布各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G-910有机氟整理剂整理后,聚乳酸水刺非织造布可以获得良好的拒水、拒酒精、拒血液效果,其最优工艺为FG-910浓度45 g/L、焙烘温度120C、焙烘时间3 min,同时经测试,产品的强力、透气、透湿等性能无负面影响,可满足其作为医用防护材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花水刺法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50/50涤纶/粘胶和100%粘胶两种水刺提花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花纹结构,研究了提花布花纹的形成原理以及原料和工艺参数对花纹结构的影响;同时测试了它们的物理性能,并与100%粘胶的平纹水刺法非织造布作了对比.说明了提花水刺法非织造布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力、较好的吸湿性和更柔软的手感,是一种新型的揩拭布.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智能柔性传感器及具有防护功能的金属化导电纺织材料,采用高温无钯活性镍源和化学镀的方法制备涤纶镀镍非织造布。分析了镀覆温度、镀液pH值、镀覆时间、主盐浓度对涤纶非织造布电阻的影响,并测试了镀镍非织造布的导电性、保暖性和抗电磁辐射性能。得到涤纶非织造布化学镀镍最佳工艺:主盐硫酸镍浓度为0.1 mol/L, 镀覆温度为50 ℃,pH值为9,时间为60 min。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镀镍非织造布的方块电阻下降至0.114 Ω/□,导电性能优异;且镀镍后非织造布热阻提高,克罗值增加,传热系数降低,在100~3 000 MHz范围内屏蔽效能增加,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抗电磁辐射性能;涤纶表面镀层致密平整,镀层主要成分为金属镍。  相似文献   

12.
王钦  封严  赵东 《纺织学报》2015,36(11):99-102
为了提高应用于擦拭布领域的聚酯/锦纶6(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亲油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接枝的方法将AM和BA接枝到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以提高其亲水亲油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了接枝前后的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并分析了其亲水性、亲油性和刚柔性等性能。结果表明,AM和BA成功接枝到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且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和柔软度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接枝率为18.32%时,接枝后非织造布的吸水率提高了39.25%,吸油率提高了73.58%,非织造布的柔软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布最大的缺陷是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掉屑。针对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布设计了几种掉屑测试方法,主要模拟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布在应用时可能受到的机械力作用下的掉屑情况。通过对几种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布的掉屑测试,并结合不同样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分析了每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实验得到的数据符合掉屑规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4种掉屑测试方法可靠,能较准确地反映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布的掉屑情况,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干法涂层的方法,将聚氨酯与薄型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复合,讨论了复合工艺以及复合膜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导电涂层织物,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导电炭黑,研究了导电炭黑的用量、导电炭黑的粒径、涂层次数、黏合剂用量、焙烘时间以及温度对导电涤纶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对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耐水洗牢度、耐摩擦牢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涂层胶中导电炭黑含量为 15%,导电炭黑粒径为 200nm,涂覆次数为 4 次,黏合剂相对导电炭黑分散体质量分数为40%,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 3 min时制备的导电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最小, 导电涤纶涂层织物的干摩擦、水洗牢度均可达到 5 级,水洗后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变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碱法开纤工艺对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进行进一步开纤,通过温度、时间、NaOH质量分数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碱法开纤工艺,并研究了开纤率与减量率对试样断裂强力、悬垂系数和吸水倍率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开纤工艺是温度80℃、NaOH质量分数3%、时间15 min;开纤温度是影响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开纤率和减量率的最主要因素;在一定的开纤率范围内,试样的断裂强力、悬垂系数和吸水倍率与开纤率无明显关系,但与减量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Polyester (PET) fabric was treated with alkali and low-temperature plasma. After that, polyaniline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was prepared through in situ polymerization using aniline as monomer.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conductiv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sh fastness of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were studi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the molar ratio of ammonium persulfate and aniline is 1: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ic acid is 1?mol/L.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was about 170?Ω. PANI particles enter into the fiber and the crystallinity of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declines and amorphous region of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increases. The breaking strength and breaking elongation of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decrease compared with PET fabric. After being washed five times,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PANI/PET composite conductive fabric is stable at 1450?Ω.  相似文献   

18.
李刚 《非织造布》1996,(3):38-39
本文概述了非织造布的发展,介绍了非织造布在电气绝缘领域中应用的要求和矣酯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的品质特性,阐述了聚酯非织造布在电气绝缘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我国的聚酯纺粘针刺生产线,分析了纺粘针刺生产线与短纤维纤网针刺生产线在技术工艺上的不同,比较了纺粘法针刺非织造布和短纤维纤网针刺非织造布的市场,指出了我国聚酯纺粘针刺生产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