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在碳钢基材表面进行化学沉积Ni-P-SiC复合镀层的工艺和条件,对镀层的成分进行了扫描分析,对镀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SiC硬质纳米粒子嵌入,使Ni-P合金基质产生沉淀强化,使镀层硬度增加.通过对磨实验和腐蚀实验证明,复合镀层可使碳钢零件耐磨性能提高3倍,可使碳钢零件耐蚀性能提高4倍,有效地延长了钢铁零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Ni-P化学镀液中添加分散剂A及SiC微粒,得到的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并研究了Ni-P-SiC化学共沉积工艺及其镀层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镀层附着性好,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刷镀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含有微米SiO2的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微米陶瓷颗粒沉积量对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米陶瓷颗粒复合镀层较快速镍镀层具有更高的显微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沉积方法以灰铸铁为基体制备了金属与纳米陶瓷复合镀层,基质金属为镍钴,第二相纳米陶瓷颗粒选用Al2O3。通过表面形态观察可知,由于纳米颗粒的高活性表面为沉积过程提供了大量的核心,使得复合镀层较金属镍钴镀层组织致密,晶粒细小。线扫描成分分析表明: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呈梯度分布。对其显微硬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由表层到里层呈梯度分布。耐磨性试验表明:复合镀层中Al2O3纳米颗粒产生的弥散强化效应和晶粒细化效应使复合镀层耐磨性显著优于纯镍钴镀层。对复合镀层和纯镍钴镀层磨损形貌的观察分析表明:复合镀层磨损表面出现沿摩擦副运动方向的犁沟,而纯镍钴镀层磨损表面呈现大片剥落,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Ni-P化学镀层的性能,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镀层中添加了爆轰合成超微金刚石(Ul-trafine Diamond,UFD).研究了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及镀液中UFD含量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用UFD众数粒径为114.6 nm.镀层显微硬度采用国产71型显微硬度仪进行检测,耐磨性采用国产MM200型磨损试验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UFD的加入,Ni-P合金粒子会以UFD颗粒为核心形成硬度较高的"包覆球"."包覆球"沉积到镀件表面形成复合镀层.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均随镀液中UFD含量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与Ni-P化学镀层相比,当镀液中UFD含量为0.8 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可提高0.6倍;当镀液中UFD含量为1.0 g/L时,复合镀层耐磨性可提高4.8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复合电沉积过程的作用,研究常用的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WO_3-Cu复合镀层电沉积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添加表面活性剂前后镀层表面微观形貌和镀层成分的变化,通过润湿性试验、自清洁试验、耐磨性试验和光催化试验分别评价表面活性剂对WO_3-Cu复合镀层润湿性能、自清洁性能、耐磨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改变WO_3纳米颗粒在镀层中的沉积和镀层的表面形貌,其中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联合添加时制备的复合镀层中WO_3含量达到最高值25.9%;经氟化处理后,其镀层表面接触角可达155°;与纯铜相比,复合镀层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耐磨性和光催化性。  相似文献   

7.
纳米SiO2颗粒镍基复合刷镀层组织与磨损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含有纳米SiO2的镍基复合镀层,测试了该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纳米陶瓷颗粒沉积量对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复合镀层表面形貌、陶瓷颗粒分布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陶瓷颗粒复合镀层比快镍镀层具有更高的显微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四种不同磷含量的镍磷合金镀层结构以及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含量的增加.镀层的结构由晶态→晶态→非晶态→非晶态变化.镍磷合金镀层经时效热处理后,晶态合金镀层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新相,非晶态合金镀层发生晶化过程,同时析出新相.315℃以上温度时效处理后,可得到镍和Ni_3P两相组织。经加热时效处理后,镀层的硬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下抛物线型变化,在400℃时效30分钟可得到硬度的极大值.镀态镀层的耐磨性较差,经时效处理后镀层的耐磨性能提高,600℃时效处理的镀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脉冲电镀方法在紫铜片表面制备均匀光亮光滑的镍镀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分析,并对其镀层结合力、孔隙率、耐磨性等测试考察镀层性能和结构.为获取最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脉冲温度、平均电流密度、占空比对镍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磨损失重测试,脉冲电镀镍镀层的耐磨性能远远高于直流镍镀层.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镍300 g/L、氯化镍50 g/L、硼酸40 g/L、平均电流密度为3 A/dm2、占空比为50%、镀液温度为40~60℃.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脉冲条件下,镀层结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从而获得致密、平整、均匀、光亮的镀层,且镀层与铜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刷镀镀液里加入稀土,探讨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卢到细化组织,平整,光亮镀层表面的作用,并增强镀液的深镀能力,提高镀层的耐磨性,利用该镀液磨损超差严重和水泥制机变速器中的传动轴,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复合化学镀Ni—P—SiC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复合化学镀Ni—P—SiC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镀液的最佳温度、搅拌速度、酸碱度及SiC微粉的加入量,最后对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
Ni-P-S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under a given bath composition and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electroless plating.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Ni-P-SiC composite coatings after annealing at 400℃ for 1 h were tested in rolling/sliding contact under boundary lubrication condition using a two-roller tribometer. The measurement contained friction coefficient, contact surface temperature, contact electrical resistance, and wear rate of the Ni-P-SiC composite coatings under various slide to roll ratios, loads, and rolling speeds. For the simultaneous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chosen parameters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Ni-P-SiC composite coatings, an orthogonal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was used.  相似文献   

13.
在航空领域中,要求很多产品零件的表面具有高耐磨性及耐蚀性,这通常采用硬质阳极化处理来实现。零件表面镀层厚度会影响高精度尺寸的大小,为此控制高精度尺寸的镀前尺寸和镀层厚度是镀后尺寸合格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平均粒径为200nm的Al2O3粉体表面镀覆Ni-P合金,制备出了Ni-P/Al2O3复合粉体,再利用无压烧结将此种复合粉体制备成氧化铝基特种陶瓷。这一方法不仅降低了烧结温度,也进一步提高了陶瓷的性能,尤其是在提高韧性方面。结果表明,粉体镀层为晶态,主要由NiP2相和NiP相组成,镀层中含镍量为9.32%,含磷量为2.38%。为低磷合金镀层,制备特种陶瓷所需的烧结温度由制备单一氧化铝陶瓷所需的1700℃降低至1350℃;断裂韧性也从单一Al2O3陶瓷的3.0MPa·m^1/2提高到6.91MPa·m^1/2,增加了130.3%;耐磨性与纯氧化铝陶瓷相当。  相似文献   

15.
无刻蚀镀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不对称交-直流电源进行了无刻蚀镀铁工艺的改进,考察了各种工艺参数对镀层金相组织、厚度、硬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无刻蚀镀铁工艺具有沉积速度快、镀层厚度均匀、硬度高、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施镀温度低、成本低、无公害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机械零件的表面强化和修复。  相似文献   

16.
分别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海藻酸钠分散纳米Al2O3、Si3N4和ZrC颗粒,并将其添加到化学镀镍液中;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对锦纶织物进行纳米颗粒复合化学镀镍磷;借助SEM、EDX、XRD和TG测试技术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结构和织物热性能进行研究,并测试织物阻燃、耐磨和电磁波屏蔽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化学镀镍磷织物相比,不同纳米颗粒复合化学镀镍磷织物镀层表面形貌有所不同;结晶度增大,当纳米颗粒添加量不大时,晶粒尺寸有所减小;热起始分解温度降低(纳米Si3N4除外),耐高温分解温度升高,燃烧速度有所减慢,没有熔滴现象发生;电磁波屏蔽效能变化不大,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平均屏蔽效能逐渐增大,表面电阻减小;耐磨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碳纳米管对镁基材料的强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搅拌铸造的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试验,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用TEM和EDS方法对碳纳米管涂覆层的界面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镀镍处理,可在CNTs表面获得均匀且结合力较强的涂覆层,改善其与基体的润湿和结合状况.CNTs对镁基材料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且经过涂覆处理的CNTs,其增强效果更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CNTs能细化晶粒组织,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8.
使用吐温80分别分散纳米ZnO,Si3N4,Fe3O4,ZrC和SiO2颗粒,然后将其添加到化学镀铜液中对涤纶织物进行不同纳米颗粒化学复合镀铜,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议、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结构和纤维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化学镀铜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导电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化学镀铜织物相比,不同纳米颗粒复合镀铜织物镀层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加,孔隙率明显减少,镀层结构和热起始分解温度变化不明显,晶粒尺寸有所改变。当纳米颗粒添加量不大时,对电磁波屏蔽效能和表面比电阻影响不大,而耐磨性变差。随着增重率的增加,纳米颗粒复合镀铜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能开始时增加较快,后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即刷镀-电火花强化复合加工的方法。并从机理-应力实验-工程应用等方面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实践证实该方法是经济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