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明蜘蛛功能团结构及多样性对多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响应,于2006年早稻期,在福建省武夷山试验基地,采用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多作和单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与组成;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动态;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相似性及主要特征物种.结果表明: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基本一致,球蛛科(Theridiidae)待定种和肖蛸科(Tetragnathidae)待定种是2类稻田的主要优势种类;个体丰盛度(N)、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匀性指数(E)和绝对多度(n)虽在个别季节差异显著,但是全年总体差异不显著;相似性分析进一步表明,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结构差异不显著,主要特征种类为球蛛科待定种、肖蛸科待定种、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mu giberum)和狼蛛若蛛(Lycosa spp.).因此,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多作模式未能有效地改善稻田蜘蛛功能团结构和提高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于2009年7和8月对宝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宝湖浮游植物共有7门33属44种,构成比例为绿藻36.4%,蓝藻36.4%,硅藻11.4%,其他15.8%,其中蓝藻优势种最多,有5种.Margalef指数为2.617,Shannon指数为4.197,均匀度指数为2.554.宝湖浮游动物中轮虫占70%,桡足类20%,枝角类10%,其中轮虫优势种5种.Margalef指数为1.512,优势度指数为0.529,均匀度指数为0.426.综合评价得出,宝湖水体处在中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在抚河南昌段分别采集了地表水样31个和地下水样11个,对水体中的9种离子(K+、Ca2+、Na+、Mg2+、Cl-、SO42-、HCO3-、CO32-、NO3-)、pH及TDS进行了测定,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水质评价进行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离子含量和pH受季节影响明显,枯水期和丰水期阴、阳离子分别以HCO3-和Ca2+为主;枯水期各离子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差异性大于丰水期;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Na-HCO3-,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密切且转化频繁;水化学控制因素以岩石风化为主,但在丰水期具有向大气降水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校新校园与其周围环境的蝴蝶多样性.[方法]对南昌市东郊某高校新校园和校外农田,进行蝴蝶多样性的抽样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蝶类标本1 022只,校外农田有6科14属16种,而新校园内有5科12属13种.校外农田的蝶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D)均高于新校园生境.[结论]校外农田的整个生态环境更适宜螵类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分布动态.[方法]采用土钻法在生长季内对草地早熟禾草坪取样,研究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在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变化规律相同,8月底达到峰值,分别为0.18 g/cm2、5.75×10-3 g/cm3和114.64cm/cm3.根系各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草坪草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分配不同的光合产物.[结论]该研究为认识根系周转规律,C、N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循环、再分配的过程及根系不同时期的吸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桂林气候(1951~2008年)和3种动物物候(1983~2008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动物物候期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桂林市动物各个物候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始鸣(见)期和绝鸣(见)期既有提前,又有推迟,始鸣(见)期以呈提前趋势为主,绝鸣(见)期以呈推迟趋势为主;始绝鸣(见)间隔日数,3种动物均一致延长.桂林市动物物候期与其发生时和发生前1~5个月的气候因子相关较显著.动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最敏感,而对日照的反映不敏感,即动物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城郊大学城人为活动及生境改变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为样地,分春、秋两季对大学城4种生境(绿化区、水域区、教学区和宿舍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记录鸟类29种,隶属6目17科,其中留鸟18种,冬候鸟1种,繁殖鸟2种,旅鸟8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绿化区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水域.[结论]从春、秋两季的鸟类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比较,大学城校区绿化区鸟类丰富度最高,水域次之;春季鸟类资源较秋季丰富.  相似文献   

8.
铂粉物理特性对厚膜铂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峤  贺昕  朱晋  吴聪  李治宇 《稀有金属》2005,29(4):465-467
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3种超细铂粉,通过对铂粉物理特性的测试和微观结构分析,解释了引起电阻温度系数(TCR)变化的原因。发现粒度分布为0.1~0.6μm,比表面积1.45m2.g-1,松装密度0.85g.cm-3,表面光滑的2#球形铂粉,用于制作厚膜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生产工艺可行,电阻温度系数达到380×106.℃-1,是一种理想的电阻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昭苏县为研究区域,以2003年8月和2009年8月的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对应时期的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盖度、植物类组成、地上生物量对特克斯县退牧换草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2009年禁牧区和休牧区植被盖度分别比2003年高10%-13%和6%-7%,生物量分别比2003年高2.1%-22.8%和1.8%-13.3%.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和2009年的早稻和晚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对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5种栽培方式种植水稻的稻田进行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稻田之间是有差异的,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抛秧稻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次之,插植稻田发病情况居中,点播和撒播稻田最低.五种栽培方式稻田在孕穗末期-黄熟期的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分蘖盛期.调查研究建议,要做好预防工作,适时用药,合理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10~20、20~30、30~40 cm,分别以L1、L2、L3、L4表示)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沉积物对铀吸附效果不同,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L1>L3>L2>L4,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化学成分有关。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1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2和L3主要为化学吸附,L4主要为物理吸附;L1与L3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为单分子吸附。L2与L4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存在于非均质表面。在不同吸附介质中,Ca2+、Mg2+、CO32-对沉积物吸附铀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Mg2+>CO32->Ca2+;Cd、Pb、Cu、Fe对吸附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特征及异质性分析,为河滨带土壤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外定点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永定河河滨带不同地段上下层(0~10、10~20cm)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果]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中主要以砾石含量为主,黏粒含量较少,均低于5%.在砾石类组分上,10~20cm含量大于0~10cm含量,沙粒、粉粒则表现出0~10cm含量大于10~20cm含量,黏粒含量上下层间变化不明显.上、中、下游砾石、沙粒、粉粒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黏粒变化不明显.[结论]应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改良中要注意土壤机械组成恢复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维持和恢复一个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已成为河流管理的重要目标.在介绍了河流健康内涵的基础上,从评价尺度、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概括了河流健康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认为评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罗锡明  刘菲 《有色矿冶》2004,20(3):50-53
在参考拉萨河近几年来的监测材料基础上,用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和等离子体发射质谱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拉萨河水为重碳酸盐型水,通过对测定结果的讨论,认为人类活动已经影响了拉萨河的水质,提出了开发利用拉萨河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保护拉萨河水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流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在城市河流暴露出的问题,总结城市河流改造工作,分析城市河流规划的多目标性,初步探讨了城市河流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Cantilever bridge construction can be said to have started with the work of Heinrich Gerber in Germany in 1867. While the principle had been used in many ancient bridges, it was not until Gerber’s work that metal bridges were built using the cantilever principle. The Kentucky High Bridge over the Kentucky River was the first modern cantilever bridge buil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James Eads had used the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method at St. Louis, his bridge acted in service as a series of three arches. The High Bridge, designed by C. Shaler Smith, was one of the most daring and innovative bridges built in the country and carried its load between 1876 and 1912, when it was replaced by Gustave Lindenthal’s three span truss.  相似文献   

18.
A simple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assess the vulnerability of bridge piers in rive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henomena governing fluvial dynamics during flood events. The procedure requires an 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of the soil surrounding both the pier and the foundation as well as an analysis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er–foundation–soil geotechnical system. The scour depth is determined in terms of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reambed soil, the shape of the pier foundation and the destabilizing effects induced by hydrodynamic forces. The coupling of both the hydraulic and geotechnical analyses enables to identify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characterizing scour depth and affecting pier vulnerability. Two levels (low, medium) of allowable vulnerability, bounded by an extreme condition of high vulnerability, are defined and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in function of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nd the foundation depth. Specific diagrams corresponding to each category of foreseen actions allow a quick evalua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a bridge pier.  相似文献   

19.
20.
在黄河三角洲这一立地条件下,对园林地被的重要性、园林地被的设计、园林地被的种植及养护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为该地区城市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