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脊尾白虾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饲料粗蛋白水平(52.59%,45.67oA,38.91%,32.39%,26.60%)和粗脂肪水平(3.07%,5.03%,8.02%,10.96%,13.95%)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在饲料粗蛋白45.05%、粗脂肪8.67%达到最大值,且随着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水平继续增加,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维生素E水平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脊尾白虾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个组,设计5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200,400,800,1 600 mg/kg,并标记为A,B,C,D,E组。饲养结束后测定脊尾白虾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400 mg/kg维生素E为最优水平,可有效提高脊尾白虾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肌肉和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胆汁酸按照0 mg/kg(对照组)、500 mg/kg(BA1组)、1 000 mg/kg(BA2组)的质量比加入到基础饲料中,制成3种试验饲料进行8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胆汁酸添加组的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增质量率(WGR)显著升高(P<0.05),BA1组与BA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胆汁酸水平对肝胰腺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胆汁酸添加组(BA1组和BA2组)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n-3PUFA含量随着胆汁酸的添加而升高,n-6PUFA含量在添加胆汁酸后呈下降趋势;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略有下降,但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总体来看,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有效提高脊尾白虾的生长性能,改变胆汁酸组成,显著增加总PUFA的含量,但不影响肝胰腺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揭示该基因在脊尾白虾中的生物学功能,依据克隆获得的脊尾白虾MSTN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蜕皮后时间点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TN在脊尾白虾的眼柄、鳃、心脏、肝胰腺、卵巢、胃、肠和肌肉共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眼柄、心脏和胃中表达量均高于肌肉,说明除参与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调控外,MSTN在脊尾白虾中还可能发挥其他作用;在不同蜕皮后时间点的表达特征分析中发现,在蜕皮后初期,脊尾白虾体内MSTN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蜕皮间期个体,随蜕皮后时间的延长,MSTN的表达量逐渐升高,说明MSTN在脊尾白虾蜕皮相关的肌肉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金属Hg对脊尾白虾进行了96h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Hg~(2+)胁迫下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变化特征.设置了0.003 68,0.011 6和0.036 8μmol/L Hg~(2+)浓度梯度,分别在Hg~(2+)胁迫后0,3,6,12,24,48,72和96h时间点取样,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Hg~(2+)浓度及胁迫时间下的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结果显示,0.003 68,0.011 6和0.036 8μmol/L Hg~(2+)胁迫下的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均值分别为3 065,3 758和4 357,即随Hg~(2+)浓度增加,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也随之升高;同一Hg~(2+)浓度下,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在Hg~(2+)胁迫下的变化与Hg~(2+)剂量和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可作为研究甲壳类重金属Hg毒性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
葎草醇提物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20尾体重(1,72±0,12)g草鱼随机分成4组,分剐在饲粮中添加250 mg/kg、500mg/kg、750 mg/kg不同水平的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乙醇提取物(简称HSE),进行9周的饲养试验,考察饲喂3周,6周和9周时对草鱼生长、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周后添加HSE对草鱼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添加HSE组均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添加HSE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HSE组显著提高了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P<0.05),但对饲料的转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通过浒苔与虾类的混合养殖试验确定其对氨氮吸收的能力和消除虾类所产生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混合养殖中,浒苔对氨氮的吸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不同盐度和藻类密度下吸收氨氮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浒苔能够快速消除混合养殖中脊尾白虾排放的氨氮,两者生物量之间的平衡受到盐度的影响,在盐度5,15和30条件下浒苔密度分别至少为0.5,0.25,0.125g/L时,能够完全吸收脊尾白虾(2g/L)排放的氨氮;盐度之间的差异可能与盐度下降提高了虾类的氨氮排泄量有关.利用浒苔净化脊尾白虾养殖废水具有可行性,为实现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复合磷酸盐用于鲣鱼品质优化的条件,采用优化后的复合磷酸盐配比,以添加1%食盐腌制为对照组,通过1%食盐与1%,2%,3%等复合磷酸盐复配溶液对鲣鱼进行预处理后,分析腌制时间(0,15,30,45,60 min)对鲣鱼片质量变化率、持水力、pH值、肌红蛋白质量分数以及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合挥发性盐基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添加2%复合磷酸盐组在腌制30 min时质量变化率和持水力分别显著增加至5.62%,84.43%(P<0.05),pH值增至6.43,磷质量分数增至27.13 mg/kg,提高了鲣鱼片的保水性,降低了鲣鱼肉质酸性,抑制了肌红蛋白溶出和挥发性盐基氮质量分数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分别研究了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胶红酵母对刺参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影响。胶红酵母的添加量分别为10~6、10~7和10~8 CFU/g。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胶红酵母能够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P0.05),其中,添加10~7 CFU/g胶红酵母效果最好,对比空白对照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5.40%和35.09%;酚氧化酶、总一氧化氮合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76.13%、49.17%和47.64%。但是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胶红酵母对总体腔细胞数、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对比未添加组,饵料中添加107 CFU/g胶红酵母能够减少刺参的累积死亡率55.59%。  相似文献   

10.
温度是影响甲壳类动物多种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繁殖及分布等的重要因子.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耐低温生存的分子机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低温组(0℃)和对照组(25℃)脊尾白虾整虾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质控、拼接和组装后获得69 997个Unigenes,经BLAST软件与NR,Swiss-Prot,GO,COG和KEGG等数据库比对注释,最终获得注释Unigenes 23 098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GO富集分析表明,568条 DEG 被注释到胞外区(Extracellular re-gion)、结构分子活性(Structural molecule activity)、细胞膜(Cytomembrane)、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分子传感器活性(Molecular transducer activity)、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和生物附着(Biological adhesion)等GO条目;KEGG通路分析发现部分DEG在核糖体(Ribosomal)、霍乱弧菌感染(Vibrio cholerae infection)、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等信号通路中富集.该研究丰富了对脊尾白虾基因资源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究其耐低温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12.
以NaNO3为氮源,研究了氮浓度的五个水平及光照强度对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率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MACC/B222)在氮浓度为32mmol/L时平均生长率∥达到最大值0.7100d,脂肪含量在16mmol/L时达到最大值34.8%;在光强260-μmol/(s·m^2)处获得最大生长率0.6505d^-1,140μmol/(s·m^2)处获得最大总脂含量3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盐日粮对KM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小鼠120只,按1:1雌雄配对,将60对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每组20对;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2%的食盐配制成0号料、Ⅰ号料、Ⅱ号料,分别饲喂三组实验小鼠,雌雄同居10日后,分开饲养,仍喂相同饲料,观察其繁殖性能。待全部仔鼠离乳后雌雄再同居10日,雌雄分开,观察第二窝繁殖。结果:高盐日粮对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较大,产仔数、离乳数、仔鼠离乳成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对仔鼠生长影响明显,高盐日粮组仔鼠成活率仅41%,对照组成活率84%。结论:高盐日粮对小鼠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用105头平均体重为7.2±0.9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共设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第1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4组饲喂中草药复方煎剂,第5~7组饲喂中草药复方散剂,两种剂型的添加量分别为0.05%、0.1%和0.2%。试验期为21 d,分为前期(1~7 d)、中期(8~14 d)、后期(9~21 d)三个阶段。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煎剂与散剂对断奶仔猪前期、中期、后期、全期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率有显著影响(P<0.05);散剂要优于煎剂,饲料中添加0.05%中草药复方散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这表明中草药复方煎剂与散剂均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磷浓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分别为氮源和磷源,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磷源(NaNO3:30、60、150、750、1275、3000mg/L,NaH2PO4:4.4、8.8、22、44、88、176mg/L)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MACC/D23)生长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浓度对其相对生长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50mg/LNaNO3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22mg/LNail2PO4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88mg/L和176mg/LNail2PO4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在NaNO3质量浓度为30-750mg/L时,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NaNO3质量浓度为75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10^6mL^-1和0.608d^-1,而当NaNO3质量浓度大于750mg/L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随氮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8.8mg/L之间,最高细胞密度随磷浓度升高而升高,在8.8mg/L时达到最大值,为2.69×10^6mL^-1;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22mg/L之间,相对生长率随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2mg/L时达到最大值.为0.568d^-1.之后随磷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分析简单节杆菌乙醇耐性差异菌株的生长特性,以静息细胞为对象,考察乙醇处理对菌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细胞糖代谢能力、细胞膜电位、细胞超显微结构和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发现:乙醇体积分数在0%。10%的范围内,突变菌株UV15X1.2比出发菌株TCCC11037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特性;6%和10%乙醇处理后,突变菌株UV15X1—2的细胞存活率比出发菌株TCCC11037分别高出19.2%和18.3%,表现出更好的乙醇耐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6%乙醇引起出发菌株TCCC11037糖代谢能力和膜电位的明显下降,细胞完整性遭到明显破坏,而对于突变菌株UV15X1.2,这些变化在乙醇体积分数为10%的条件下出现.此外,通过测定FDA的相对荧光强度和细胞蛋白质及核酸的泄漏量,表明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处理能显著提高简单节杆菌的细胞通透性.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产酸脱硫反应器中数量上占优势的硫酸盐还原菌和产酸菌进行分离,获得两株优势菌SRB-ZH07和AB-ZH01,探讨了pH值、COD/SO4^2-比和氧对它们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对不同底物的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pH=7.0时,SRB-ZH07和AB-ZH01的生长最好,硫酸盐的去除率也最大.pH值在6.0和7.0时,AB-ZH01生长的比较好.以乳酸为惟一碳源时,SRB-ZH07对硫酸盐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4.24%;以葡萄糖为惟一碳源时,AB-ZH01的生长最好.SRB-ZH07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在有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高于无氧条件,但在有氧条件下不能够去除硫酸盐.乳酸做惟一碳源,COD/SO4^2-比值大于2.0时,硫酸盐去除率较高,在80%左右,COD/SO4^2-比值小于2.0时,SO4^2-去除率较低,低于5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状况和食品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营养、卫生与色、香、味的辨证关系,指明了以功能食品、发酵食品为主导的食品工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京沪深渝1991-200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和重庆1991-2000年食物中毒情况,揭示大城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现状、原因、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京沪深渝4个城市在1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897起,中毒25 616人,死亡62人.其中47.6%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31.6%为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居前3位的依次为集体食堂(占45.7%)、饮食服务单位(占20. 5%)和家庭(占13.2%).建议: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力度;重视食物中毒的预警研究;对农药残留实行跟踪检测;开展对食品污染物的持续性全面监测;减少食物中毒的漏报率;完善各级食物中毒情况公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