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Yb2O3的掺杂方式对Ba(Ti1-y)Zry)O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Ba(Ti1-yZry)O3中,Yb2O3的不同掺杂方式引起了材料性能的显著变化,采用Ba(Ti1-yZry)O3合成后Yb2O3的适量掺杂,陶瓷介温峰明显地移动,介电常数大幅度提高,获得了室温介电常数>25000,1250℃左右烧成,符合Y5V标准的高介材料,合成后掺杂的Yb2O3,使材料介电常数提高,可能与施主掺杂引入的局域化电子有关,合成前掺杂Yb2O3的样品,介电常数较低,移峰效率偏小,可能是Yb的Ti位受主取代使施主引入的局域化电子得到补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齐建全  李龙土 《材料导报》2000,(Z10):165-166
曾有报道认为离子半径较小的Yb^3+离子,在BaTiO3中主要取代Ti位表面为受主杂质,从而不能使BaTiO3材料在空气中半导化。本文研究了Yb2O3的掺杂行为,表明它同其它稀土杂质一样,可以使空气烧成的BaTiO3陶瓷半导化。在纯施主掺杂的BaTiO3半导化陶瓷中,材料的升阻比随施主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晶界上中性钡缺位浓度随施主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表面择优取向析晶β-BaB2O3透明玻璃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传统熔融方法制备了BaO-B2O3系列基础玻璃3(BaO-B2O3、BaO-B2O3-0.1Al2O3、BaO-B2O3-0.SiO2、BaO-B2O3-0.4TiO2)(mol%)通过对基础下班进行表面修饰处理,控制表面析晶条件,获得了含有沿α轴择优到向生长BBO微晶的透明BaO-B2O3系列表面析晶玻璃陶瓷。  相似文献   

4.
镍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介质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BaO+CaO)/(TiO2+ZrO2)略大于1的Ba-TiO3系材料进行受主离子Ca^2+、Mg^2+、Fe^3+、Mn^2+和Zn^2+掺杂试验,使瓷料在还原性气氛中与镍电极共烧,获得介电常数为15000、绝缘电阻率达到10^12Ω.cm的抗还原陶瓷。  相似文献   

5.
钛酸钡基半导化陶瓷中的PTCR效应通常与材料中的施受主掺杂密切相关.在高温下B2O3具有较高的蒸汽压,通过B2O3蒸汽掺杂的研究表明,含主族元素B的氧化物蒸汽掺杂,钛酸钡基半导化陶瓷样品的升阻比同样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室温电阻率也有所增加.B2O3蒸汽掺杂BaTiO3基材料的PTCR效应的提升可能得益于硼填隙和钡缺位相关的复合缺陷在晶界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Heywang 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计算PTCR材料表面受主态密度的新方法。通过ln ρ- 1/ εapp T 曲线可以算得材料的表面受主态密度。具体计算了Yb 掺杂( Ba ,Sr)TiO3材料的表面受主态密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共掺Er^3+/Yb^3P2O3-B2O3-Al2O3-SrO-BaO玻璃的能量转移过程。实验中制备了高掺杂Bb^3+离子的双掺Er^#+/Yb&^3+的磷酸盐玻璃样品。在Er^3+/Yb^3+掺杂比率〉1:18(mol%)时,观测到了基于Yb^3+离子至Er^3+离子能量转移下Er^3+(^3I13/2→^4I15/2)的增强发射和b^3+(^2F71/→^2F5/2)发射的减弱,当B  相似文献   

8.
掺杂BaCeO3和SrCeO3在氧,氢及水气气氛下的电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掺杂碱土金属铈酸盐系统:MCe1-xRxO3-x/2(M=Ba,Sr;R=Yb,Y,Gd,La;x=0.01~0.10)可由固相反应制得单相化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掺杂元素及掺杂量对掺杂BaCeO3和SrCeO3的晶体结构影响不大。用复数阻抗谱研究了在氧、氢、水气气氛下的电导性能。在各种气氛下MCe0.95Yb0.05O2.975(M=Ba,Sr)的电导率最大。根据测试结果,结合缺陷化学理论讨  相似文献   

9.
张中太  张枫 《功能材料》1999,30(6):627-628
在Heywang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计算PTCR材料表面受主态密度的新方法。通过Inρ-1/εapoT曲线可以算得材料的表面受主态密度。具体计算了Yb掺杂(Ba,Sr)TiO3材料的表面受主态密度。  相似文献   

10.
用交流阻抗谱法测量了350℃时共晶成分的NaOH-KOH熔盐中加入TiO和BaCO3时体系电导率的变化,准确给出了350℃共晶成分NaOH-KOH熔盐的电导率为1.053Ω-1·cm-1,确认了在NaOH-KOH熔盐中TiO与BaCO反应,生成BaTiO时熔盐不参与反应.实验数据表明350℃TiO与BaCO在共晶成分的NaOH-KOH熔盐中的溶解过程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1/3Co1/3Mn1/3(OH)2前驱体,然后以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合成出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800℃烧结12h所合成的样品粒度大小分布比较均匀,该材料以0.2C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50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为137mAh·g-1.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合成Y_3Al_5O_(12):Ce~(3 ),Tb~(3 )稀土荧光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下合成了 Y3Al5O12:0.08Ce3+; 0.12Tb3+稀土荧光粉.通过 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激发、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为YAG晶体结构,粉体 的最大激发峰为273nm,最大发射峰为545nm,色坐标为:x=0.331;y=0.558,在273nm的紫 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绿光.  相似文献   

13.
用甘氨酸一硝酸盐燃烧法制备掺杂的钙钛矿型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以苯胺、过硫酸铵为原料,盐酸为溶荆,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粒径为18.1nm的La0.7Ca0.3Fe0.25Co0.75O3-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用IR、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阻碍了聚苯胺结晶,复合材料中PANI和La0.7Ca0.3Fe0.25Co0.75O3存在相互作用,高分子基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循环伏安表明,在KOH溶液中,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甘氨酸一硝酸盐燃烧法成功的制备了La0.7Ca0.3Fe0.25Co0.75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现代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a0.7Ca0.3Fe0.25Co0.75O3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呈球形,粒径为19.1nm。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壳聚糖溶液中制备壳聚糖/La0.7Ca0.3Fe0.25Co0.75O3薄膜,并通过以上分析手段,对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变化、La0.7Ca0.3Fe0.25Co0.75O3的形态、粒子尺寸等进行分析,研究其成膜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与La0.7Ca0.3Fe0.25Co0.75O3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这种分子问的相互作用扰乱了壳聚糖原有的晶体结构,在壳聚糖与La0.7Ca0.3Fe0.25Co0.75O3复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排列,从而使两组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分散与相容。  相似文献   

15.
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超细、粒径分布窄的球形V2O5,以该V2O5和LiOH*H2O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得到棒状Li1+xV3O8颗粒.采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在电压为1.8~3.8V范围,放电倍率为0.2C对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了电池性能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比传统固相法低的温度和时间可以获得单斜晶系的纯相Li1+xV3O8.450℃合成的Li1+xV3O8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75mAh/g,550℃合成的Li1+xV3O8在循环15次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85%.  相似文献   

16.
CaCu3Ti4O12 ceramics substituted by Mg for Ca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structures, microstructures,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a1-xMgxCu3Ti4O12 ceramics were investigated. At lower doping concentrations, the substitution of Mg for Ca caused a decreased lattice constant, while at higher doping concentrations, some of the Mg dopants started to replace Ti and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lattice constant, and some could also replace Cu due to the similar ion radius betwe...  相似文献   

17.
Gd~(3+)、Sm~(3+)共激活La_2O_2S:Eu~(3+)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2O2S:Eu3+及La2O2S:EC'、Sm3+、Gd3+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La2O2S纯物相,激光粒度分析测得荧光粉的平均粒径为18μm.光谱测试表明,Sm3+、Gd3+的掺入能有效增强Eu3+的627nm发射强度,所合成的(La0.945 Gd0.01Sm0.005Eu0.03)2O2S荧光粉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红色光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游盾  于美  李松梅 《无机材料学报》2011,26(12):1244-1250
在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钛酸钡(BaTiO3)/钡铁氧体(BaFe12O19)核/壳粒子的基础上,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BaTiO3/BaFe12O19核/壳粒子前驱物及BaTiO3/BaFe12O19核/壳粒子的形貌、结构和成份进行了表征, 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对BaTiO3/BaFe12O19核/壳粒子的电磁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均匀共沉淀制得的BaTiO3/BaFe12O19粒子呈现核/壳结构, BaFe12O19壳层对BaTiO3的包覆均匀、完整、光滑; 在2~7GHz, BaTiO3/BaFe12O19核/壳粒子的ε′和ε″分别为10.7~17.0和0.3~0.6, 均高于BaTiO3. ε′和ε″的增大是核/壳结构所引起的界面极化加强的结果; BaTiO3/BaFe12O19核/壳粒子出现了BaTiO3所没有的磁性能, 其μ′和μ″在2~7GHz远远高于BaTiO3, 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磁损耗, 这与磁性BaFe12O19壳层的包覆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NaOH和NH3.H2O为共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前驱体Ni1/3Co1/3Mn1/3(OH)2,将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球磨,经过高温处理(500℃下预烧4h,然后在900℃下焙烧12h)得到锂离子电池(LIB)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前驱体合成过程中还原剂水合肼对前驱体组成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测前驱体的形貌,XRD分析正极材料粉末的层状结构并计算其晶胞参数,通过充放电实验测试LI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水合肼浓度为0.48mol/L时,所得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6V电压范围内及0.1和1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3.2和174.8mAh/g;1C倍率下经30次循环后其容量为164.6mAh/g,容量保持率为94.16%。  相似文献   

20.
将用共沉淀法合成的包覆油酸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PMMA/Fe3O4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Fe3O4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溶解性能以及复合材料中PMMA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Tg较纯PMMA有所提高,且随着Fe3O4含量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