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焙烧氰化尾渣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在焙烧氰化工艺产生的尾渣中添加一种添加剂进行焙烧,再利用常规的氰化方法可以将尾渣中的部分金银浸出,使尾渣中的金银得以部分回收。在添加剂对金银回收有效性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主要研究了添加剂用量、焙烧温度和时间对焙烧处理后的尾矿中金银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添加剂能够提高焙烧氰化尾矿中金银的浸出率,添加剂的用量对银浸出率影响较小,对金的浸出率影响比较明显。在适当范围内增加添加剂的用量和提高焙烧温度,均有助于金银浸出率的提高;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金银的浸出率越高。正交实验确定的对金银浸出率均比较高的较优水平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3h,添加剂用量为尾矿重量的25%,可以使焙烧处理的尾矿中金银的浸出率分别达到35.93%和52.15%。  相似文献   

2.
采用磨矿水洗脱碱,盐酸、氯化钠浸出,水解沉铋,置换沉铜工艺处理氧化铋渣,铜铋的浸出率98%以上,铜铋精矿回收率98%以上.浸出渣中金银回收率分别在99%和97%以上,浸出渣中贱金属品位大大降低,便于返回火法系统回收金银.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施,是铜铅阳极泥火法冶炼实现铋开路,回收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 Mydrometallugy 用细菌强化硫脲从铅—锌硫化矿浮选尾矿中浸出金与银。他们研究了生物浸出对提高金银回收率的影响。采用硫脲代替传统的氰化物作提取金银的浸出剂。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铅—锌浮选尾矿的生物预氧化在提高后来的硫脲浸出的金银回收率方面是极有用的。细菌硫脲浸出产生的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2%和78%,而浮选尾矿的直接硫脲浸出分别为23%和45%。  相似文献   

4.
从含铜金精矿中提取金、银氰化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敏  薛光 《有色矿冶》2007,23(1):17-18
进行了从含铜金精矿中提取金银的氰化浸出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时加入助浸剂SD和调整剂SN调节浸出液的pH,能够提高金、银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浸出法相比,金、银的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0.42%和17.36%,经济效益显著,对于中小黄金矿山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硫代硫酸铵法的进展与理论基础,研究了提高金银浸出率的适宜条件,提出浸取液返回循环浸出,可降低试剂单耗.一、前言用湿法工艺从金精矿中提取金银,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氰化法.此法之所以仍被广泛地采用,因其具有工艺简便、设备完善、金银回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氰化法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不仅浸出时间长(通常需要40个小时左右),而且众所周知,氰化物  相似文献   

6.
某铅冶炼厂副产金精矿中含有金、银、砷、锑、铅等,用HCl+H2SO4浸出液浸出砷、锑,浸出渣熔炼得金银合金,电解金银合金得纯银粉,处理电解阳极泥产出金粉,金、银总回收率分别为>9676%,>96%。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利用铁帽型金银矿产资源,对青海某铁帽型金银矿石进行了氰化法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矿浆浓度、NaCN用量、石灰用量和醋酸铅用量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8.23%,矿浆浓度33.33%,石灰用量10 kg/t,氰化钠用量2.5 kg/t,醋酸铅用量100 g/t以及浸出时间24 h条件下,该矿石中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3%和83%以上。该研究成果为青海某铁帽型金银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对同类型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含金矿石或金精矿氰化浸金的同时,银以同样的方式溶解,但银的浸出率却始终小于金,有时二者的浸出率相差很大.根据金银浸出的电化学分析.说明反应过程中,二者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导致金银浸出速度的差异.在相同时间内,金的浸出率大于银的浸出率.事实证明,对于岂银高的矿石或金精矿不适于采用简单氰化流程,而需采用联合或强化流程。指明了高银金矿石中银的回收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氨性硫代硫酸盐从金精矿、含铜的金精矿,含银金的黄铁矿中提取金银的试验研究结果,从化学和动力学方面讨论了金银的浸出过程。研讨了浸矿剂组成、温度、充氧搅拌及原料粒度等对金银浸出过程的影响。动力学分析表明浸出过程由扩散控制。按“收缩核模型”处理数据,金银溶解的速度常数与温度关系的Arrhenius图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计算了金银溶解的表观活化能,给出了A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10.
砷锰粘土金银矿中金、银的氰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Mn,Cu,Pb,Zn,As等元素干扰与包裹,砷锰粘土型金银矿中金银的氰化浸出效果较差.矿物与催化溶液反应3~5 h后,用炭浆法可以使金的浸出率从70%提高到91%~93%,银的浸出率从6%~10%提高到80%~90%,金银的氰化配合反应速度加快.试验对开发利用砷锰粘土金银矿资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氰化浸出中银浸出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银浸出率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莉  胡永平 《黄金》2001,22(1):35-38
在分析金矿石氰化浸出中银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提高银浸出率的现有方法,指出在不降低金浸出8率的前提下,提高银浸出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金(银)渣氰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守明  左永伟  郑伸友 《黄金》2003,24(4):40-41
根据对分金(银)渣中金、银物相组成的分析结果,对分金(银)渣氰化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消除了铅对金氰化浸出的不利影响,并延长了银的浸出时间,从而显提高了金、银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兴安岭兴安金矿难处理金银精矿中存在包裹态金、银,常规氰化金、银浸出率较低的特点,进行了生物氧化—氰化浸金联合工艺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温度35℃,搅拌速度450 r/min,矿石细度-0.044 mm占95%,微生物生长电位高于550 m V,充气量0.06 m~3/(L·h),矿浆浓度17.5%,氧化时间8 d的最佳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可从常规氰化的67.01%、45.01%分别提高至97.76%和99.42%,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金 17.3g/t、银 4 4 0 0g/t的炭质银精矿 ,提出了氰化浸金—强化提银两段浸出新工艺 ,并对其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金后银工艺 ,避免了在氰化浸出过程中炭质物对提金过程的影响。在氰化浸出段 ,金、银的浸出率分别大于92 %和 70 % ;而残存在氰化渣中的部分难浸银可在后续的强氧化浸出段予以回收 ,使银的总浸出率可大于 95%  相似文献   

15.
黄金提纯过程使用王水分金产生的分金渣中会有少量未被溶解且被氯化银包覆的金,为更好地回收有价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了氨水浸出氯化银、葡萄糖还原银、王水溶金等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每100 g烘干王水分金渣,在加入450 mL氨水、反应时间45 min、固液比为6的条件下,Ag浸出率可达72.5%;氨水浸出渣再采用王水溶金,金浸出率约77.29%;银总回收率71.05%,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王洪忠 《黄金》2009,30(12):48-50
对致使含硫、砷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率低,尾渣全、银品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在提高氰化尾渣金、银浸出率方面所采用的措施,指出通过加入混合添加剂、采用两段焙烧、氰化前加入助浸剂共磨,可使尾渣中金、银的氰化浸出率提高到82.92%和61.54%,品位降至0.55g/t和30g/t。  相似文献   

17.
郑晔 《黄金》2009,30(6):37-41
对内蒙古某矿含锌金银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根据矿石性质,采用原矿氰化-浸渣浮锌流程,可实现就地产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8.89%、63.77%,浸渣浮锌,锌的回收率为84.64%,锌精矿品位43.25%;采用原矿混合浮选-精矿氰化-浸渣浮锌流程,同样可实现就地产金、银,浸出率分别为81.14%、56.44%,精矿浸渣浮锌,锌的回收率为74.55%,锌精矿品位为50.17%。  相似文献   

18.
薛光  于永江  薛元昕 《黄金》2010,31(8):35-37
对提高某含碲金精矿金、银的氰化浸出率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工艺方法对含碲金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银的氰化浸出率可分别达97.17%和95.57%,比常规氰化浸出分别提高了12.07%和18.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